APP下载

观光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官堤洲渔业养殖基地为例

2011-02-05沈月锋

四川建筑 2011年1期
关键词:江夏区观光农业渔业

沈月锋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1 城乡统筹规划研究进展及问题

二元经济结构在中国的长期存在,使得维持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文化基础在强调城乡统筹的新环境下一时仍难以改变。这使得现有的城乡统筹规划倾向于从具体问题出发,以设定的目标为导向。罗永联等人(2006年)从研究嘉兴市域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出发,确立了“以目标为导向,以资源环境为条件,以产业发展为动力”的研究思路,再确定包括基础研究、系统分析以及核心内容三部分的规划框架。田洁等人(2007年)通过拟定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村庄布点的要求,制定城乡统筹背景下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

本文试探讨基于城乡区域位置关系,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城乡经济统筹。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交叉型新兴产业,自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美国、荷兰、英国、台湾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兴起后,发展迅速,给旅游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领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及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观光农业在我国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发展前景。依托城市型观光农业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地域模式之一。城市型观光农业一般距离大中城市10 km以内,以大中城市为潜在市场,借助一定的农业基础,通过人工构造农业景观,占地小于2 km2其管理形式为独立封闭的行政组织,集中管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边缘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这一区域的观光农业有着其独特的地域性和明显的发展优势,如已经建立的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北京“灿烂阳光少儿农庄”、南京“江心洲葡萄园”、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中山“海上庄园”等。

武汉江夏区官堤洲渔业区依托其区位优势,资源特色,适时提出了以观光农业为依托,整合城乡经济,实现经济转型,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 区位研究

武汉市江夏区官堤洲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风景区,地处梁子湖风景区内,与鄂州、咸宁、黄石市毗邻。距离武汉市区87 km,车程约2 h,具有很好的地理区位优势。江夏区地处武汉市南大门,水运、公路、铁路等综合运输网络密集,交通条件优越。107国道由武汉通往江夏,江夏区通往官堤洲未来主要依托正在兴建的一条规划道路,对于发展旅游养殖交通条件已经可以满足需求。

3 现状资源以及产业定位

江夏水产业发达,水环境质量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圈中是少有的,注册商标“梁子”牌现为湖北省、武汉市著名商标、优秀品牌。本项目依托这样的产业背景发展而来,为官堤洲万亩现代渔业板块基地,地块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以湖泗官堤洲为核心区,涉及山坡乡、舒安乡、张桥湖渔场,总开发面积800 hm2。现有地块内部有一圈防洪堤,地块北面为张桥湖,东西两侧有两条河流经过,地块内大片地区地基较低,周围充足的水资源和基地地形十分适合做大面积的渔产养殖。地块北部,张桥湖以西为丘陵地形,地势较高。地块内部有三个原有村庄,面积较小,将保留在用地内不进行拆迁。交通方面,地块西面有一条正在建设中的规划道路,通往江夏区。地块自然条件、交通条件均良好,产业优势明显,具备开发为以渔业为主体的综合型农业基地的潜力。

官堤洲位于梁子湖南部,梁子湖是湖北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地理环境独特,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水生动植物丰富,为典型草型湖泊,以生产“梁子”牌“梁子湖大河蟹”、“梁子湖武昌鱼”、“梁子湖鳜鱼”为主导产品。官堤洲水产渔业所用水源均来自梁子湖,加上科学的养殖方式以及生产、销售、旅游等综合的开发模式,在市场上将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周边产业分析:梁子湖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周围有很多水产养殖业,现而今开发作为旅游用途的也有很多。比如梁子岛是一个以旅游观光为主的小镇,这里空气清新最适宜夏日度假、观光、写生,主要针对休闲游客以及鱼蟹产季来此品尝的食客;梁子湖龙湾度假村内自然风景优美、水产丰富,主要针对较为高档的休闲度假游客等等。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尽管梁子湖周边旅游开发都是以其独特的水产优势为依托,但是其针对的人群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还是有所差别。本区域主要针对三类人群普通游客、青少年、科研及商务人员,是集休闲、度假、科研、生产、销售、参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很多项目采用原汁原味的渔家乐的形式返璞归真。应该来说本区域虽与周边产业有相似之处,但仍有很大区别,不仅不会有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会与周边地区融为一体形成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

4 规划设计理念

(1)总体定位: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度假休闲渔业旅游区;(2)生产性功能:水产养殖;(3)生活性功能:渔业休闲服务;(4)示范教育功能:渔业知识科普教育、渔产品研发展示;(5)生态性: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共生体系,城乡之间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空间上互为环境,经济、杜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关系正是生态共生理论与“共生模式”的形成和运行过程。因此,就城乡统筹的内容、目标和机理而言,与共生理论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适用性。

武汉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对于娱乐生活模式的刚性需求是官堤洲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前提。而郊区则是一个充满生态,充满资源的区域,是城市生活中所向往的接近自然的场所。所以在这种生活理念下,以生态为理念,休闲娱乐服务为具体手段,成为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互相提供各自的资源,获得经济上的联系性。

5 规划布局

规划范围自北向南共分为六个区,湿地公园、丘陵景观区、水产养殖区、景观大道、综合服务区和民宿区(图1)。

湿地公园规划紧紧围绕“水”的主题,将湿地公园作为生物与能量交换的生态廊道。丘陵景观区种植苹果、梨、橙子等果树,并设置了养殖基地,家禽粪便可用于区内渔业饲料,使能源循环利用。水产养殖区建设标准鱼池,进行水产养殖,同时提供给游人参观。景观大道两侧种植有不同种类的乡土植物和色叶树种,同时采用乔灌草搭配,形成良好的景观空间。综合服务区内布置游客接待中心、自然景观、垂钓体验、鱼产品加工餐饮、渔文化展示、商品展示销售、停车场等多种功能,使游客能尽情地享受各种“渔”的乐趣。民宿区主要提供渔家乐的饮食住宿服务。

图1 规划总平面图

6 结束语

作为一个整体的乡村与城市,其在经济、生态、社会等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也是必须的。城市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乡村有巨大的服务潜力。特别是乡村所特有的原生态的物质或文化是城市居民所向往的。而作为弱势利益下的乡村地区,应该积极着眼于自身特色,利用已有资源,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新的模式下,乡村城市必然会更加健康完善的共生于一起。

[1]赵英丽.城乡统筹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内容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6(1)

[2]路丽,刘金铜.太行山丘陵区观光农业区域规划与发展模式构想——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

[3]王显明.城郊型观光农业园规划初探[D].西南大学,2009

[4]徐析.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5]王宾.发展我国观光农业的探索与思考[D].2007

猜你喜欢

江夏区观光农业渔业
欢迎订阅2020年度《河北渔业》
新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休闲垂钓 传统渔业新引擎
中菲渔业合作重启 菲渔业代表团来华培训交流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
湖南省渔业协会成立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冀南地区观光农业园景观规划研究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