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浙江经济发展研究

2011-02-01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浙江省浙江经济

张 林

(上海交通大学 安 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浙江经济发展研究

张 林

(上海交通大学 安 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30)

选取12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估了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把11个市分为3类,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为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浙江经济;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浙江GDP总量和人均GDP一直位居全国第4位,自1995年以来,人均GDP一直居各省区第1位。2009年,人均GDP为44 335元,比上年增长7.6%,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天津3个直辖市。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差异成为浙江省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矛盾。相对浙东北环杭州湾六城市 (嘉兴、湖州、杭州、绍兴、宁波、舟山),浙西南五城市 (温州、台州、金华、衢州、丽水)由于受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影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尤其衢州和丽水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低洼地区。叶华和陈修颖 (2009)的研究表明,地区间差异是造成浙江省总体差异的主要因素。现选取12个经济指标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描述区域经济差异的格局,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经济指标数据,取自浙江省统计局编制,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统计年鉴2010》。

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11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区域性和可操作性4个原则。同时也考虑是否对经济环境有较大的影响;是否有较大的地区差异性;是否互相独立,不重复。总之,全部指标要能够综合反映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根据以上考虑,并结合指标的可收集性等特点,共选取了12个指标:x1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2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x3为工业总产值 (亿元);x4为第三产业总值 (亿元);x5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x6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x7为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 (万元);x8为出口总值 (亿美元);x9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x10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万美元);x11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x12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2 基于多元统计法的数据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

2.1.1 数学模型

主成分分析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量来解释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即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少数几个主成分量,使它们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是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

如果设 ti1、ti2、…、tin(i=1,…,m) 为 x的协方差阵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Zx1、Zx2、…、Zxn为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的Z值,则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2.1.2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建立指标体系;对n个指标进行标准化,以消除变量在数量级或量纲上的影响;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求出协方差或相关矩阵;求出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建立确定主成分及Fi表达式;主成分及综合主成分评价值,结合专业知识对主成分蕴含信息给予适当的解释。

2.1.3 浙江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评价

由于选取的12项指标具有不同量纲,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 Spss对应的Analyze操作,以消除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运算得到主成分的特征值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 (表1),各因子的主成分负载值 (表2)。

表1 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

表2 主成分的负载值

表1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2个主成分,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已达93.385%,大于85.000%,已达分析要求。结合表2我们可以看出,x1为地区生产总值、x2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3为工业总产值、x4为第三产业总值、x5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6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7为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x8为出口总值、x9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10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在第1主成分上都具有较高载荷,都大于85%,因此它是一个反映经济发展的综合因子,称之为总量因子;x12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第2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因此它是一个反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消费因子。

主成分是原始n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各指标的权数就是特征向量。通过表2的数据与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计算得到2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对应的特征向量,即得到以下主成分表达式: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浙江省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并据此进行排序,结果见表3。

表3 浙江省各地级市综合得分及排名

2.2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统计分析方法,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将数据分为若干类别,以使得类别内数据的“差异”尽可能小,类别间“差异”尽可能大,进而进行归类。图1为采用离差平方和法(Word’s Method)对11个市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

图1 浙江省11个地级市聚类树状谱系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将浙江省的11个市划分成3类。第1类:杭州市,宁波市;第2类:绍兴市,嘉兴市,温州市,台州市,金华市,湖州市,舟山市;第3类:衢州市,丽水市。聚类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完全吻合。

3 小结与建议

杭州和宁波作为浙江省第1等级的城市,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都位于浙东北,毗邻上海,区位优势明显,属于长三角核心经济区。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开放程度高,稳居浙江经济发展的首位。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是我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的城市,经济基础较好,拥有优越的海港优势,水上交通非常便捷,国际化竞争程度强。该两市在未来发展中应该更加注重区位优势,利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作用,实行联动发展。

在第2等级中,温、台位于沿海,港口优势十分明显,海陆交通十分便利,是浙西南区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应该继续发扬温州的创新和开拓精神,完善“温州模式”,加强与宁波的区域合作。台州与温州地理位置较接近,产业集群明显,市场化程度高,应该充分利用宁波、温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强块状经济发展。

绍兴毗邻杭州和宁波,作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产业特色鲜明,应该着重保持经济稳定提高,增强科教实力,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嘉兴、湖州位于浙东北,紧邻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交通发达,地理位置独特,受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强,有较好的区位条件,发展潜力大。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借鉴周边各兄弟市县发展的经验,加快自身发展。

金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临近杭州,有自身的特色,金华火腿、义务小商品城、永康五金制造,已闻名全国。未来的发展应该力争做大,做强,做精,继续发扬自身经济发展的特色。舟山地处海岛,应该重点发挥其海港优势,充分利用深水大港资源,加强港口建设,加强与上海港和宁波港协调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

在第3等级中,衢州、丽水都地处浙西南山区,受地域限制,工业落后,交通、通讯和能源等基础设施薄弱,但两地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衢州应该重点扶持以轻工机械、化工、建材等为主的产业群;丽水应该利用山区资源的优势,大力扶持以木材加工、生态农业、旅游等为主的产业群。

为实现浙江经济更高水平的发展,浙江省应该加强各经济区域特别是浙东北与浙西南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实现协调发展。浙东北的杭嘉湖地区、宁绍地区和浙西南的温州、金华地区应该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先进者,并对周围地区经济发展形成辐射和带动作用。

[1] 高海浩.30年科技跨越的浙江奇迹 [N].浙江日报,2008-12-24(8).

[2] 傅吉青.从浙江 GDP增长结构看差距 [EB/OL].http://biz. zjol. com. cn/05zjman/system/2008-06-11/009607598.shtml.

[3] 叶华,陈修颖.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轨迹及分解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9,21(4):40-44.

[4] 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5] 张文彤,董伟.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13-218.

[6] 李昌兴.浙江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 [J].华东经济管理,2003,17(2):12-14.

TS 22

A

0528-9017(2011)03-0716-03

文献著录格式:张林.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浙江经济发展研究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716-718.

2011-03-02

张 林 (1985-),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haijie@sjtu.edu.cn

(责任编辑:张才德)

猜你喜欢

浙江省浙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初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