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2011-02-01章云斐尹国娟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粘胶卷叶螟测报

马 祺,章云斐,尹国娟

(浙江省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

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马 祺,章云斐,尹国娟

(浙江省上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上虞 312300)

通过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试验,比较性信息素诱测与人工赶蛾监测结果,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性信息素;稻纵卷叶螟;人工赶蛾;诱测;监测结果

稻纵卷叶螟是上虞市水稻上需要重点防控的害虫之一,准确开展病虫预测预报是抓好防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昆虫性信息素已经在蔬菜害虫的测报和防治上得到应用,效果明显。为探索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中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我们于2009年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观测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松厦镇万湖村和丰惠镇西湖村 (早、晚稻田间)进行。

在试验区内人工“定点”赶蛾的田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水稻田3块安装放有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诱捕器3只,分别为塑料诱捕瓶、三角粘胶纸盒、塑料盖粘胶纸盒3种。每只诱捕器相距50 m呈正三角形放置,每个诱捕器与田边距离不少于5 m,诱捕器高度离地0.8 m,并随着稻株长高及时上升,保持离稻面0.2 m,每隔3 d更换粘胶纸1次,30 d更换1次性信息素诱芯。性信息素诱芯由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每隔3 d结合更换粘胶纸时检查被粘蛾子数量并记录。7月初人工赶蛾从早稻转到单季晚稻上,性信息素诱蛾观测试验也随之转移到单季晚稻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诱捕器的诱蛾效果

崧厦测报点3只不同样式的诱捕器自2009年6月11日放置到8月25日,共76 d。总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蛾子222只,其中瓶式诱捕器共诱到2只,三角粘胶纸盒诱到52只,塑料盖粘胶纸盒诱到168只。丰惠测报点3只不同样式的诱捕器自2009年6月11日放置到9月19日,共100 d。总共诱捕到稻纵卷叶螟蛾子233只,其中瓶式诱捕器没诱到蛾子,三角粘胶纸盒诱到98只,塑料盖粘胶纸盒诱到135只。

2.2 性信息素诱测与人工赶蛾监测蛾高峰的比较

2.2.1 崧厦测报点

从图1可见,有3个蛾高峰,7月25日,8月8日,8月23日前后,蛾量最高为8月23日塑料盖粘胶纸盒诱到26只。

从图2可见,通过人工赶蛾调查,蛾子高峰7月27日为306只,8月4日为1 910只,8月28日为1 488只,9月9日为2 770只。

2.2.2 丰惠测报点

图1 崧厦测报点性信息素的诱测蛾量

图2 崧厦测报点人工的赶蛾蛾量

从图3可见,有3个蛾高峰,7月28日,8月14日,9月10日前后,蛾量最高为8月14日和9月4日塑料盖粘胶纸盒都诱到了14只。

从图4可见,通过人工赶蛾调查,蛾子高峰8月4日为229只,8月14日为2 210只,9月5日为1 285只,9月11日为1 197只。

3 小结与讨论

3.1 诱捕器的诱蛾效果

从试验结果看塑料盖粘胶纸盒效果最好,三角粘胶纸盒次之,塑料诱捕瓶基本无效,三角粘胶纸盒由于受风、雨影响,容易软化,被风刮影响较大,需在外面加防雨罩以提高诱蛾效果。

3.2 预测预报的技术探讨

目前,我们主要是通过人工“两查两定”全面系统地掌握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趋势,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较大,同时调查期间正处夏季,经常遇到恶劣天气,人身安全与健康受到较大影响,现在基层测报点还存在工作人员老化现象,基层测报系统需及时充实和完善。昆虫性信息素经济、高效、简便、安全,通过此次试验我们初步探明了昆虫性信息素在稻纵卷叶螟测报中的一些应用前景。

图3 丰惠测报点性信息素的诱测蛾量

图4 丰惠测报点人工的赶蛾蛾量

3.2.1 发生期的预测

通过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捕观测,发生高峰期的时间段与人工田间赶蛾监测结果基本吻合;7月底8月初的蛾高峰略比人工田间赶蛾早,更是反映了当时田间稻纵卷叶螟蛾实际发生情况,那时连作晚稻刚插种,单季晚稻长势也不旺盛,稻纵卷叶螟蛾子大多栖息在草丛等较阴蔽的地方,所以性信息素能诱测到蛾高峰时,田间蛾量仍较低。而崧厦地区单季晚稻面积较大,丰惠地区则以连作晚稻为主,故从性信息素诱测结果看两地蛾高峰比较一致,而田间赶蛾监测到的蛾高峰时间上有差异。

3.2.2 发生量的预测

在试验中诱捕到的蛾量较低,同时由于昆虫性信息素测报是一项新开展的工作,历史积累资料较少,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无法确定发生程度。

3.2.3 其他因素的影响

由于性信息素诱测工具都放在野外田间,有时可能会被一些不明情况的农户破坏,影响了最终的结果。用性信息素诱蛾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

3.2.4 进一步的工作

针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还要继续开展这项试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现阶段基础数据要尽可能多,如必须高度关注夏秋季节的气温、雨量,水稻的生长状况等等,结合田间诱测结果,和人工赶蛾监测结果互相参照,从而改进和完善稻纵卷叶螟的测报技术,掌握防治适期,做好防控工作。

[1] 徐玉峰,杨新宇,徐洁,等.性诱剂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J].现代农业科技,2010(3):170-172.

[2] 马祺,章云斐,谢以泽.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策略 [J].浙江农业科学,2009(5):956-959.

S 431

B

0528-9017(2011)03-0661-03

文献著录格式:马祺,章云斐,尹国娟.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蛾试验及测报技术探讨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61-663.

2011-03-11

马 祺 (1976-),男,浙江上虞人,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植保技术推广工作。E-mail:mq7601@163.com。

(责任编辑:吴益伟)

猜你喜欢

粘胶卷叶螟测报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液吸汽提法处理粘胶废气中二硫化碳的研究
老年科护士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认知现状分析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崇明区稻纵卷叶螟历年发生特征分析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有意外用处的便条纸
不同地理种群稻纵卷叶螟的解毒酶活性及对药剂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