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

2011-02-01张小亚陈国庆孟幼青黄振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转色蜜柑实蝇

张小亚,陈国庆,孟幼青,黄振东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0;2.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 杭州 310020)

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

张小亚1,陈国庆1,孟幼青2,黄振东1

(1.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0;2.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 杭州 310020)

以橘小实蝇入侵果蔬混栽橘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橘小实蝇对不同蔬菜寄主及柑橘品种之间的为害差异,结合蔬菜生育期和柑橘果实成熟期,明确了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在柑橘果实转色期之前,橘小实蝇在蔬菜区继代繁殖;在柑橘果实转色后,橘小实蝇转主入侵到柑橘为害。橘小实蝇可因各蔬菜寄主成熟与否选择性为害;橘小实蝇对温州蜜柑为害严重,本地早和四三九品种为害较轻,哈姆林及刘本橙在本地不为害。同时给出了果蔬混栽园内橘小实蝇自柑橘瓜果期至采收期期间的种群动态。

橘小实蝇;果蔬混栽橘园;种群动态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又名东方果实蝇 (Oriental fruit fly),隶属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 Tetriph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橘小实蝇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治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很多问题远未深入及系统研究,致使控制手段及防治效果不佳,为害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果蔬产业的健康发展[1-3]。在对橘小实蝇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手段中,准确掌握橘小实蝇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生及为害规律尤为重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针对某单一品种果园跟踪监测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以此确定橘小实蝇的防治时期,极少涉及果园内橘小实蝇在其它寄主上不断转主寄生,继代延续生活史的发生及为害模式[4-7]。

鉴于橘小实蝇存在高达250多种的寄主植物可供寄生,有必要对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为害模式开展研究,以便在综合防治体系中可从阻断橘小实蝇继代繁殖的食物链角度控制橘小实蝇。为此,笔者以橘小实蝇入侵不同柑橘品种及各种蔬菜混栽的小生境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自柑橘挂果期至采收期展开橘小实蝇对寄主植物的为害调查,以明确柑橘小实蝇在果蔬混栽园内的为害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果园的选定

试验橘园选定在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本部橘园,具体种植布局如图1所示。该橘园地势平坦,总面积约0.5 hm2,树龄30年左右。橘园内共有温州蜜柑、本地早、四三九、哈姆林、刘本橙5个柑橘品种。依据各品种转色及成熟期的差异性,将果实转色期及成熟期相近的哈姆林和刘本橙归为一类,温州蜜柑、四三九、本地早另归为一类。橘园各品种株数比例:A区,温州蜜柑占100%;B区,甜橙(哈姆林及刘本橙)占80%,本地早占10%;甜橙 (四三九)占10%;C区,自然条件下小范围种植有西红柿、丝瓜、青椒、南瓜、茄子等。试验期间,橘园内除了正常的农事耕作之外,不喷施农药。

图1 试验橘园内果蔬植物种植布局

1.2 橘小实蝇在蔬菜区不同寄主植物的为害调查

试验从2010年6月初开始调查,蔬菜区为农民自种地蔬菜,均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成熟。其中在蔬菜区、温州蜜柑种植区、混栽区各悬挂橘小实蝇诱捕器1个,用以监测橘小实蝇成虫种群动态。同时,在蔬菜区每隔10 d分别收集和观察成熟或未成熟的丝瓜、南瓜、辣椒、西红柿、茄子,并在实验室内解剖检查幼虫,将幼虫饲养至羽化鉴定是否为橘小实蝇。

1.3 橘小实蝇对不同柑橘品种的为害调查

根据橘小实蝇生物学习性及柑橘的转色期,调查日期从9月15日开始,每隔15 d调查1次果实为害率。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温州蜜柑种植区和混栽区各品种橘树上分别选定300果实调查被害果及落果,收集落果解剖,统计被害率。同时,每隔10 d调查1次诱捕器内橘小实蝇的发生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蔬菜区不同寄主植物的为害

自2010年6月开始,在蔬菜区不同寄主上采集的幼虫通过室内饲养鉴定,得出橘小实蝇在蔬菜区的为害情况。表1结果表明,橘小实蝇根据各蔬菜果实成熟期的不同,逐渐开始为害。橘小实蝇对西红柿的为害主要在成熟期;丝瓜则在未成熟期为害,成熟期不为害;青椒则在成熟期或未成熟期均为害;南瓜以未成熟期为害,成熟期不为害;茄子则在整个生育期均不为害。

表1 柑橘小实蝇对蔬菜区不同寄主的为害

2.2 对不同柑橘品种的为害

橘小实蝇在柑橘转色期至采收期期间,各不同品种柑橘果实为害率结果如表2所示。橘小实蝇对温州蜜橘的为害率从转色期开始为害至采收期结束,为害率逐步增高,最高达到10月下旬的37.33%;本地早和四三九均从10月下旬开始为害;哈姆林及刘本橙未见为害。根据橘小实蝇的产卵习性、柑橘品种转色及成熟期,结合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分析表明,不同柑橘品种为害率的高低与各品种转色期和成熟期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柑橘品种转色及成熟期越早,气温相对较高,为橘小实蝇产卵及繁殖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而为害率较高;反之,柑橘果实为害率较低。

表2 橘园内不同柑橘品种在不同时间的果实为害率

2.3 柑橘挂果期至采收期的种群动态

橘园内橘小实蝇在挂果期至采收期的种群动态结果 (图2)所示,橘小实蝇从柑橘挂果期至采收期,种群动态曲线有2个峰。柑橘果实转色期之前,种群数量较少且持续稳定。自柑橘转色期开始,9月中旬达到1个小峰;而后数量稍回落,至10月上旬开始增长,10月下旬达到大峰;其后数量逐步回落,11月末监测数量达到低点。分析表明:因橘小实蝇不为害未转色 (或未成熟)的果实,在柑橘转色期之前田间橘园监测的橘小实蝇实则是以蔬菜为寄主的橘小实蝇;柑橘转色期开始,橘小实蝇开始逐步为害柑橘,在9月中旬达到小峰,由于柑橘寄主相对蔬菜区数量众多且果实营养成分利于橘小实蝇生长发育,同时气候适宜,为橘小实蝇种群扩增提供了较好条件,种群数量在10月下旬达到大峰;11月开始,随着气温急速下降,不利于橘小实蝇生长发育,同时因果实已采摘,橘小实蝇失去了产卵寄主,监测数量随之减少。

图2 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

3 小结与讨论

以不同柑橘品种及各种蔬菜混栽的小生境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寄主生育期,通过调查橘小实蝇在各寄主上为害情况、种群动态监测,明确了果蔬混栽园内可为害的寄主及转主寄生的为害。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可为害丝瓜、南瓜、西红柿、青椒,且对不同蔬菜品种果实因成熟与否选择性为害;对柑橘的为害因各品种转色和成熟期不同而差异很大。其中温州蜜柑为害率最高,本地早和四三九 (甜橙)其次,哈姆林及刘本橙 (甜橙)因成熟期太晚,橘小实蝇几乎不为害。

目前,运用于果园内综合防治橘小实蝇的策略,大多通过悬挂添加橘小实蝇性信息素 (ME)的诱捕器来监测对象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以此作为防治适期的参考指标[8]。由于性信息素仅对性成熟的雄成虫具引诱活性,在田间运用性信息素诱捕器监测到的种群结果,实则是雄成虫性成熟时的种群监测数据,因而存在动态监测的时效延后性。根据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气温对小实蝇性成熟前期的影响,橘小实蝇羽化高峰时期实则在监测时期前提前10~15 d[9]。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利用农药有效控制橘小实蝇种群,合理选择喷药时间,应该确定在橘小实蝇从蔬菜转主寄生至柑橘为害的果实转色期,以温州蜜柑为例,应在9月上旬。而柑橘小实蝇从转主为害柑橘果实至下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应在10月上旬末至中旬初。针对橘小实蝇为害橘园的防控区域,应以温州蜜柑种植区为重点防治区,四三九和本地早为轻度防治区,哈姆林及刘本橙栽培区在本地区基本不用防治。

总体而言,随着蔬菜寄主生育期结束,橘小实蝇开始转主柑橘果实为害。橘小实蝇的发生和为害与寄主生育期存在必然联系。在小生境生态系统范围内,橘小实蝇选择取食有利于生长发育的寄主,待寄主生育期发生改变或结束,橘小实蝇则转主到其他寄主为害以延续其生活史。因此,在柑橘栽培种植及管理中,尽量栽培同一品种的柑橘,以便于统防统治。同时在柑橘园内或附近,尽量避免种植橘小实蝇的嗜食寄主,以切断橘小实蝇食物链,阻断橘小实蝇在该区域继代繁殖。同时在橘小实蝇转主寄生时期和羽化高峰期喷施农药并结合诱杀剂联合防治,以达到经济、有效的防控效果。

[1] 夏忠.贵州省植物检疫对象的种类及为害 [J].贵州农业科学,1998,26(4):21-23.

[2] 梁广勤,梁帆,吴家教.实蝇防除策略和措施的研究 [J].广东农业科学,2002(2):37-40.

[3] 张清源.橘小实蝇生物学特性 [J].华东昆虫学报,1998,7(2):65-68.

[4] 袁盛勇,孔琼,肖春,等.红河石榴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 [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3):217-220.

[5] 袁梦,王波,宋采博.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苏州橘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2):9619-9621.

[6] 尹颖.苏州梨园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D].苏州:苏州大学,2008:1-49.

[7] 刘元明.植物检疫手册 [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1-232.

[8] 吕欣,曾玲,陆永跃,等.杨桃园橘小实蝇的防治适期研究 [J].环境昆虫学报,2008,30(3):214-219.

[9] 袁盛勇,肖春,李正跃,等.橘小实蝇实验室饲养技术研究 [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577-580.

S 436.661.2

A

0528-9017(2011)03-0631-03

文献著录格式:张小亚,陈国庆,孟幼青,等.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 [J].浙江农业科学,2011(3):631-633.

2011-03-12

浙江省“三农五方”(SN200812A);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08KY01)

张小亚 (1981-),男,湖北当阳人。硕士,主要从事柑橘害虫的研究工作。E-mail:zhangxy19810715@163.com。

(责任编辑:阮义理)

猜你喜欢

转色蜜柑实蝇
胶东地区设施栽培奥尼尔和米斯蒂蓝莓花色苷代谢研究
潮汕地区实蝇发生现状及种群结构分析
日本:紫外线机用于防止蜜柑腐烂
中国重要检疫性实蝇的全球分布和入侵情况
香菇菌棒转色期胞外酶活性变化
安全生物转色解决激素转色的品质困扰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性诱剂诱集实蝇类害虫监测种群动态与发生规律的研究
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温州蜜柑提升品质的试验效果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