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资源型城市空间重组——以山西晋城市为例

2011-01-31

科学之友 2011年10期
关键词:晋城市空间结构城区

丁 鹏

(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晋城 048000)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目前有118个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是一种典型的按职能分类的城市类型,是指以自然资源开发产生或发展起来,并以此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类型,它立足于资源,城市其他产业均与其有密切联系。因此,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随着资源不间断的开发、利用,城市将面临资源短缺或耗尽的问题,从而导致其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由此亦带来其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调整甚至重构的问题,以适应其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要求。因此,研究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相关概念解读

2.1 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是各产业量的比例合理化及质的优化,其主要目标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城市空间结构与空间重组

城市空间结构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城市复杂功能组织方式的空间反映。城市空间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经济重心的转移、政策引导条件的变化发生相适应的变化。空间重组即重新建构城市空间结构,指通过重新分析原有的城市空间结构,并打破原来的结构秩序而形成另一种新的逻辑秩序。在本文主要是指结合资源型城市面临的问题,有意识地打破其原有的空间结构,重塑新结构,以满足新的社会需求。

3 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及过程分析

3.1 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分析

探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动力,有利于把握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与调整的方向。推动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本质上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是内在与外在矛盾运动的结果。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要为城市经济发展与政策因素,前者是内在动力,后者为外在动力。

3.1.1 晋城市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动力,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产业结构、功能结构在空间上的反映。而城市产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晋城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其产业结构特征与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业息息相关,见表 1。据统计,晋城市正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向稳定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正由采煤业城市向采煤业-制造业城市转型。这也表明晋城市将面临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表1 煤炭资源型城市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

3.1.2 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其城市空间演变

建国前期,晋城市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城市经济职能薄弱、发展缓慢,城市局限于泽州盆地西北部,东、西河两河形成的“梭形”地块,且空间结构单一。随着先进生产方式的运用,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城市经济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空间发展突破原古城墙的束缚,向区域交通设施靠近,并沿交通轴线向外扩展;其城市空间结构也突破原有的封闭性、单一性结构,产生新的较复杂的空间形态。进入本世纪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知识经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高新科技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比例不断攀升,见表 2。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异军突起”,使晋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巨变,从而导致其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结构性巨变,形成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见表3。

3.2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到目前为止,晋城市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为:城市雏形期——城市轴线生长与轴间填充并存期——城市蔓延期——城市跳跃式发展初期,见图 1,其各阶段的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也各有差异。城市经济与政策因素对其空间结构演变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见表4。

晋城市的经济增长以及新的政策,使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面临又一次重组。新一轮的城市空间规划总体上将对其城市空间结构提出新的想法。

表2 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

表3 晋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表4 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变阶段及其特征

4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重构

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晋城市将处于初期开发阶段向稳定发展阶段的过渡时期,且随着发展目标的转变、区域发展背景的变化、“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提出,其中心城区现状空间结构将不能适应未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因此,晋城市应突破原有的“一城三区”城市空间结构,见图 2,将巴公镇、金村镇及高都相应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形成“两区四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实现其城市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1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重组建

4.1.1 主要方法

(1)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重构中,首先进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即突破传统的定性、定级分析方法,而采用基于GIS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划分用地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选取多个因子(如高程、坡向、坡度、生态等)利用GIS技术进行适宜性分析,最后综合各单因子的评价结果,得出土地适宜性综合评价。这种方法能为方案深入分析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提高方案决策的说服力和规划布局的客观性、科学性。

(2)多方案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一些特定的关键因素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寻找适应未来不确定环境下更好的解决方案,减少因对未来的不确定而造成的损失。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充分应用了多方案比较分析法。在明确晋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后,充分考虑晋城市现状、发展的可能性,从不同角度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方案设计及比较分析。

图1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图2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4.1.2 城市空间结构选择

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带动经济的一大要素,它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随着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技术创新、人才等逐渐流入晋城,城市首位度不断提高,晋城市作为地方性“增长极”的实力不断凹陷,反应在城市建设上则必须建立强大的“中心城区”支撑城市快速发展,且重组并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也尤为重要。因此应采用多方案比较方法慎重选择适合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的空间结构。

在方案比较分析中,主要选取能够满足建设要求的几个点来进行定性分析,如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功能完善、组团间道路交通联络成本及实现城市区域统筹发展成本等因素。通过这些因素比较分析,寻找满足晋城市中心城区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最佳方案,见表 5,从整体上为实现“两型社会”建设铺垫空间基础。

通过用地评价、多方案的比较分析及综合考虑,结合晋城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两型社会”建设需求,综合考虑选择方案Ⅳ即“两区四片”组团式结构作为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模式。

表5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多方案比较总汇

4.2 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重构的支撑体系

城市空间结构重构是一种人为主动的干预、引导过程,是希望通过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且力求尽可能短时间内完成空间结构的变化。作为资源型城市,晋城市原有空间存在颇多弊端,如道路交通系统层次模糊、生态绿地系统不成体系等问题。为能满足“两型社会”建设需求,应着重从薄弱点出发,因此,晋城市组团式空间结构构建需要一系列支撑体系支撑,以实现空间结构重构效应的最快、最优发挥。

4.2.1 快速交通系统的构建

一方面组团城市建设客观上要求建立快速的交通系统以加强组团式片区间的交通联系,支撑城市空间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区域化的迅速发展,中心城区作为市域中心城市的职能不断发挥。以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城市主干路为骨架的城市交通运输网,适应、促进并合理引导组团式城市空间发展,强化晋城中心城区作为地方性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的地位,充分发挥煤炭产业基地的带动作用。总之快速交通系统的构建可充分体现“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加速组团空间的建设。

4.2.2 生态安全框架的营建

“两区四片”的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对中心城区生态绿地系统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内、外拥有组团式空间结构的城市普遍采用生态绿地隔离带来遏制因各组团经济发展而导致的空间连片“摊大饼式”的发展态势。在结合国内、外城市的经验与教训以及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晋城中心城区应建设具有网状结构特征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该生态框架具有较好的完整性、稳定性,并使绿地系统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良好的可达性,为建设“两型社会”、“生态城市”、“宜居城市”打下生态基础。

5 结束语

从晋城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可见,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对其具有内在影响,随着其经济的不断转型,城市空间突破单一结构而迈向较为复杂的结构,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迫在眉睫。在综合把握晋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等条件下,结合其产业结构调整及政府政策,确立了晋城市空间结构重构的基本内容,实现了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发挥了城市合理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因此,处于经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应抓住城市本身的特点和机遇,在经济结构调整之际,能迅速做到城市空间结构重构,以适应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需要,发挥城市潜在效益为重中之重。

1 晋城市总体规划专题研究报告[R].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07

2 赵景海.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2007

3 陈修颖.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理论与实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4 王磊.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武汉市为例[J].城市规划会刊,2001(3):55~58

猜你喜欢

晋城市空间结构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招商引才 合作互赢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城区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综述
道路绿化带的不同空间结构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