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

2011-01-2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北京100037

中国环保产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监测仪器环境监测监测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7)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0年发展综述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监测仪器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7)

概述了2010年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发展环境及经营状况;分析了行业总体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骨干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和建议;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发展;在线监测

1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2010年行业发展现状

1.1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的轨道。同时,2010年又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了确保“十一五”规划中减排任务的完成,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颁布了多项有关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了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在环保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肯定了环境监测仪器在节能环保产业中的地位。在此基础上,此前因金融危机而显低迷的环境监测行业市场也呈现出了大幅度增长。

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2010年主要污染源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考核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的通知》、《2010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等文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颁布的关于环境监测仪器安装、运营、数据要求等有关规定和政策,对环境监测设备的自动化、稳定性、精确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使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开始进入一个管理、竞争更加有序的市场环境,也促进了监测行业运营服务的发展。

1.2 行业经营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国共有约200家生产废气、废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企业(含集成商),相比2008年增幅达到39%。其中,有120家企业生产废气在线监测系统、80家生产废水在线监测系统,这200家企业中有20余家属于独资或合资的企业。

根据环境监测仪器委员会的统计,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0年环境监测设备总销售额达到35亿元。全年利税总额达到14.26亿元,其中环境监测仪器相关的利税达到7.8亿元。监测设备出口的规模达到4000万元以上,这在环境监测设备制造还处于相对不够成熟的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是不小的进步。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06—2010年设备销售总额见图1,产品年利税总额见图2。

图2 2006—2010年环境监测产品年利税总额

对比自2006年起的环境监测设备销售数据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市场还在不断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市场份额的增幅降低。显示出行业已日趋成熟,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2007—2010年环境监测销售额增长幅度见图3。

行业整体出口合同额增加,虽然形势喜人,但绝对数量却不大。2010年出口合同额只能占到监测设备总销售额的1.1%,因此,对于国内监测产品制造商来说,“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提高环境监测仪器市场竞争力急需考虑的问题。2006—2010年环境监测产品出口合同额见图4。

图3 2007—2010年环境监测销售额增长幅度

图4 2006—2010年环境监测产品出口合同额

随着环境监测仪器产业的发展,从事环境监测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的队伍也在迅速增加,特别是在“十一五”后期,随着环境监测仪器第三方运营服务市场发展,从业人数发展十分迅速,不仅为环境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为国家和地方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更多的高级人才被吸引到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中来,高级研发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的引入,大大提高了有关企业的综合素质和实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006—2010年行业从业人数见图5。

图5 2006—2010年行业从业人数

1.2.1 行业生产经营状况

2010年环境监测仪器类总销售台套数为22,339,相比2009年14,976(台套)的销售量增加了49.2%。2010年各类别仪器市场销售情况见图6。

图6 2010年各类别仪器市场销售情况

监测仪器销售市场的主要产品是烟气烟尘监测仪器,但是其销售比例较2009年的50%以上已降至2010年的46%;而水质监测类仪器则有迅猛的增长,2009年水质监测仪器的销售比例为31%,2010年已攀升至40%,而销售数量几乎翻番。

1.2.2 行业成本费用及盈利能力

经过前两年激烈的市场竞争,目前环境监测仪器的利润空间已逐渐处于合理范围内,价格下降趋势在2010年基本结束,市场价格比较平稳。而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已不再盲目追求低价产品。由于自主研发产品的种类增多,以及行业内专业化上游供应商的发展,降低了平均制造成本。

2010年由于物价上涨较快,造成生产材料(如钢材)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企业的负担加重,有些企业不得不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业务以保证公司的正常经营能力。

运营服务的竞争在2010年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尝试BOT模式的运作,这对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个考验,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开始退出一线市场,转而谋求成为其他企业的供应商,走联合发展的道路。

总体来讲,环境监测设备销售虽然尚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其后的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周期较长,加上回款困难,实际利润并不乐观。而运营服务随着对运营服务规范化要求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盈利就更加困难。

1.3 行业总体技术发展进展

随着国家对监测数据有效性的管理力度的加强,以及技术标准规范的完善,对监测仪器,特别是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要求更加严格;对数据通讯,维护,日常运营等要求的日益规范,要求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具备更高的精度、更稳定的运行可靠性、更完善的功能。

2010年,国家及地方环保部门的监测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建设完成,在线监测仪器的联网和数据传输功能都基本满足了管理的需要,同时,由于数据联网的应用,简单拼凑和质量较差的设备由于故障率高而被淘汰。再加上环保监管部门的检查、核查工作更深入和广泛,大大提升了在用仪器的质量水平。

在行业内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针对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要求,以及一些探索性的新技术得到一定的推广。例如,针对湿法脱硫后低温高湿烟气的二氧化硫浓度测量技术、低浓度烟尘浓度测量技术等。

2010年国内骨干企业在研发上加大了投入,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研发投入达到3亿元,比2009年增长30%。

除了对现有已广泛应用的产品继续投入研发以提高质量、完善性能外,在重金属监测仪器、水质采样器、空气采样器、数据采集仪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产品和技术推出,支撑了环境管理后续政策对监测仪器的需求。

1.4 行业主要(骨干)企业发展情况

据统计,2010年行业骨干企业的资产总额超过40亿元,年利税总额超过10亿元,约占行业年利税总额的3/4。从业人员数(不包含施工人员)已近4000人,企业用于技术研发的投入最少的占到企业销售额的3.5%,最多的达到10%,科研经费的投入占行业投入的56%。充分说明了在环境监测这一高科技领域里,对科研的投入也带来了产品业绩的提升。

目前,国内从事环境监测仪器企业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约有10家,而且这几家企业的COD和CEMS仪器安装量占全国市场的近一半。但在行业的骨干企业中,目前仍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占到行业总销售额的20%以上。因此,环境监测仪器制造行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能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所以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2 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在线监测仪器的监测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而环境监测的业务领域、监测范围和监测项目等还不足以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我国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不能适应环境管理新需求。具体表现在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布局分散、国内的监测仪器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上仍需进一步提高。

(2)产业链的整合不完善,研发投入不够

目前,国内监测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较少,表现在国内研究、设计、制造、服务等专业不够集中,与国外环境监测仪器技术已形成的研究、设计、制造、集成、测试、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链条和社会化分工体系存在着差距。目前行业中的研发还是侧重于外购部件、系统集成、成本优化等环节,厂家数量多,但规模小,缺乏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和企业对研发投入的比重较小,缺乏长期系统的研发投入,只是简单的过程设计、结构设计和部分系统集成,还有技术仿照现象,以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

(3)核心技术依赖进口,缺乏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我国在线环境监测技术从无到有,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发展过程,除了COD在线监测仪国内技术较成熟外,其它仪器的核心技术和原理基本是照搬国外的技术,仿制的成果较多,独立创新的成果较少,采购国外仪表和关键部件依然是主流方式,无法摆脱对于国外仪表和关键部件的依赖,缺乏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

(4)质量管理体系薄弱,缺乏成熟稳定的高质量产品

系统集成过程涉及到质量管理的问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不适应技术监督新要求,质量控制指标不全面。由于普遍缺乏系统性研究和管理,往往出现系统流程不合理、不匹配,造成部件的性能、寿命、关键指标无法平衡,不是造成浪费就是形成组分丢失,最终导致测量不准确、质量不可靠的结果,与欧洲和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系统比较,后期的运行维护成本很高,部分抵消了生产集成过程的成本优势。

(5)运营市场亟待行业规范和完善

2010年环保部针对在线监测数据开展了大规模的数据有效性审核工作,运营工作规范正常才是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的最强保障。目前,我国运营企业在运营的市场价格体系较为混乱,烟气在线监控设备的运营价格为2万~8万/年,水质在线监控设备的运营价格为1.5万~6万/年,高低价格差异4倍多,低价必然导致着运营商缩减运营资源的投入,进而影响运营质量;高价使得运营资源浪费,加重了排污企业和地方财政的负担。

(6)需培养行业内高技术水平人才

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运营企业的技术人员目前主要依靠环保部组织的运营资格培训体系进行培养,但培训过程较短,通过的门槛较低,受训后人员的能力也良莠不齐。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地方性运营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般是根据需要临时招聘和培训,缺乏技术班底进行后续实际操作培训,而一些规模较大的监测系统供应商则拥有较好的运营技术队伍,原因在于其拥有完善的售后技术队伍班底及培训体系。

(7)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市场竞争恶劣

环境监测仪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政府部门提供环境质量的基础数据,以作为制定各项环保政策的基础,意义重大。从技术上说,环境监测仪器产品涉及光学、化学、物理学、精密制造、电子电路、计算机软件及网络通讯等多种学科,好的监测仪器技术含量很高。但由于国内市场增长迅速,部分企业利用简单拼凑、作坊式生产形式,通过商务手段进入市场,获取了短期利益,在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很少或不投入,使得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并且因为恶性竞争而扰乱了市场价格。

同时,由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不具备长期研发和保证生产质量的能力,不得不采取低价等恶性竞争手段获取市场份额,导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行业集中度过低,有实力的企业很难通过市场规模获得企业发展足够的资金保证,因而影响了企业健康发展,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提高的速度。

(8)管理力度不够严格,造成监测仪器在应用中被动质疑

根据国家在“十一五”提出的污染减排任务和监测能力建设任务的安排,在此期间集中安装了大量的环境监测仪器,特别是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仪器,并且通过联网通讯的方式将监测的排放数据实时传送到环境执法部门。

由于建设任务的时间限制,许多地区突击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排污企业的设备选型和安装、调试、验收,使得一些设备自安装上就不能正常工作,不能正常工作的仪器又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影响了监测仪器推广的效果。

由于安装了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仪器,一些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企业的超标排放真实情况得到了暴露,因此遭到部分排污企业的排斥,采取了毁坏监测设备或私自修改监测数据等方式以逃避执法处罚,并将责任推诿到监测仪器的产品质量和运营的维护质量,而执法部门对此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客观上就造成了监测仪器的监测数据被质疑。

有些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委托当地关系企业进行在线监测设备运营服务,对运营服务企业管理不够严格,使得设备维护不当,数据失真。

(9)有关规范和标准尚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许多规范和标准都是参照国外同行业制定的,但由于国情不同,一些标准和规范并不适应国内应用的情况。而且,我国环保工作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有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速度相对落后于监测仪器的现场安装应用,从原理、结构、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够细致和完善。另一方面,大量的标准和规范普及程度不够,部分地方的执法人员和排污企业对环境监测产品的相关标准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对监测设备的使用要求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给一些劣质产品进入市场造成了机会。

3 对策及建议

目前,各企业都在及时把握市场需求的巨大商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抑制过剩产能,积极应对日益多样化的环境监测需求,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尽快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主要依靠国外技术的局面,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成果产业化、仪器本土化、核心自主化,严格准入检测程序。具体建议如下:

(1)加强产业政策管理,提高产业进入和退出成本

国家在坚持并严格适用性检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业的进入和退出成本,促使企业在从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生产和销售时,慎重考虑企业进入和退出的风险,遏制“赚了就跑”的投机行为。建议建立国家备案制和审核制,规定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必须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只有那些具有一定固定资产、注册资金、技术人员等条件并达到一定要求的企业才能进入此行业;已经进入该行业的企业若要退出,则必须要保证对其生产的仪器在若干年内仍然进行售后服务。

(2)加强企业合作,促使仪器生产规模化

在配合产业规制、提高产业进出标准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对现有的企业进行企业间的合作和兼并引导,对重点企业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投融资的优惠政策,做大做强产业,促使仪器生产规模化,使产业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整个产业的绩效。

合作不仅表现在技术的共同开发上,而且更多地应表现在市场的开拓、销售和运营维护的配合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上;兼并也不仅表现在同类企业之间的以大吃小,更多应表现在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间的优势互补上。

(3)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应对多样化的监测需求

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依赖国家的宏观调控,更重要的在于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而企业实力的关键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控制,以及为应对未来的发展所作的技术和人才储备。连续自动监测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研究部门的合作,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丰富产品种类,多样化产品的功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以应对环境监测发展的需要,加强技术引导,加大对关键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并加快系统的国产化率,引导企业的技术走向。

(4)加快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建设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受到政策和国际压力的影响,缺少事前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标准。而且受到标准制定条件的限制,我国环保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推出速度较慢,落后于产品的安装速度,造成市场无序竞争,质量和价格同时下滑。因此,应尽快理顺环境监测产品相关技术标准的建设流程和条件,加大标准建设工作的投入和研究平台的建设,为规范市场创造条件。

4 行业发展展望

4.1 行业投资环境分析及企业经营发展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常规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已经过“十一五”的大力推广,因此“十二五”期间新增监测设备的数量将会有所减少,但老化设备的更换以及新增的氨氮和氮氧参数仍然使常规污染源监测市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重金属监测及治理的目标在“十二五”作为重要项目提出,目前国内的大型监测设备企业已经推出了各自的重金属监测设备,众多的国外重金属监测设备制造商对这部分新兴市场虎视眈眈,开始抓紧时机进入中国或推广其相关产品。国内的制造企业应抓住机会,拓宽重金属监测设备产品线,提高产品性能,以期在未来五年内提高企业在重金属监测领域的竞争力。

环境空气及水质监测在“十一五”以前基本处于省级及重点城市建立监测站,国内的监测点明显不足。“十一五”期间对环境水平监测有了更高的要求,新增了大批市级项目。“十二五”的新要求对减排工作要求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元污染物控制转变,部分城市已将大气可吸入级别以下粒径的颗粒物纳入环境监测范围;再加上对广大基层监测站和新农村建设所需的各项污染参数的监测,需要广大企业发展成本低、测量准确的环境监测设备。环境大气和地表水、引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也将成为监测行业的一个新的发展点。

4.2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环保部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明确将氨氮、氮氧化物的监测约束性指标加入到现有的监测指标中,因此监测仪器行业必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这两方面设备的投入。随着污染源基础参数的监测设备已基本安装完全,今后的新增监测数量将会有所减少,2006年以前安装的监测仪器将开始陆续更换,也会带来一批市场需求。但在环境监测项目上,由于新政对市级以下监测站及农村监测的关注,必将会导致这些地区市场需求大幅度提高,因此监测准确、价格合理的国产仪器将会受到欢迎。

据《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及《2011年全国环境监测要点》:全国重点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重点湖库、近海海域和跨国界河流;省界断面、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站;县级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辽宁中部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武汉周边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等区域推进空气质量的联合监测。

地下水监测、温室气体、重金属(汞为重点)、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监测及监督性监测也将得到加强;逐步开展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汞等项指标例行监测。重要断面补充生物毒性、重金属、POPs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监测。

2011年将对界河水质监测、环保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锰三角”地区水质监测、“三湖一库”藻类预警和应急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包括村庄背景调查,饮用水源地、村庄河流(水库)水质监测,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有所偏重。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目前环境监测行业发展现状,环境监测仪器生产行业今后将会继续稳定、持续地发展,根据国家对重金属、环境空气、流域、土壤等方面监测项目增加,监测点数量的增加,在未来的2~3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产值和利税总额将会以30%左右的速度加速发展。

仪器生产和制造方面,随着国产仪器主要零部件的国产化,国内仪器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会慢慢扩大,而外资企业由于在关键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仍会继续在我国的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运营市场方面,随着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运营企业的数量将逐渐缩小,少数规模大、实力强的运营企业将逐渐成为运营市场的主力军。

China Development Report 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dustry in 2010

(Professional Committe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CAEPI, Beijing 100037, China)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 status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 our country in 2010;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echnology,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leading enterprises; puts forwar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makes prospect on industr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on line monitoring

X324

A

1006-5377(2011)06-0011-06

猜你喜欢

监测仪器环境监测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看广东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监测方法的论述
一种低功耗地下水位监测仪器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