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结构洞理论的视角谈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011-01-23刘凌云

卫生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企事业就业指导医药

刘凌云,李 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405)

1 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1](Structural Holes)理论首先是由社会学家罗纳德·伯特(Ronald S.Burr)1992年在《结构洞》一书中提出的。他将结构洞定义为“非冗余联系之间的分割”。如图1,用4个行动者A、B、C、D所形成的A的个人人际网络来说明结构洞。左图中A具有3个结构洞 BC、BD、CD,因为 B、C、D三个行动者之间没有联系,只有行动者A同时与这3个行动者有联系。相对于其他3个人,行动者A明显具有竞争优势,他处于中心位置,最有可能接近网络中的所有资源,另3个行动者则必须通过他才能与对方发生联系。行动者A就是得利者,他通过占据3个没有联系的行动者之间的中心位置而获利。而右图实际是一个封闭的网络,网络中每个个体所获得的信息基本上是对等的、重复的,故不存在结构洞。事实上,结构洞是个人人际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样的网络中,占据中心位置的个体可以获得更多更新的非重复信息,并且具有保持信息和控制信息两大优势。

图l 结构洞

伯特依据结构洞理论对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行为提出了新的社会学解释。他认为,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优势,更重要的是关系优势(即结构洞多的竞争者,其关系优势就大,获得较大利益回报的机会就多)。任何个人或组织,要想在竞争中获得、保持和发展优势,就必须与相互无关联的个人和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获取信息和控制优势。

2 结构洞理论与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之间的联系

医学高等院校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的作用正是对社会网络结构洞理论的很好验证。正如伯特所言:“无论主体是个人还是组织,其社会网络均表现为两种关系: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每一主体都发生关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群体中才会存在;二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无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从网络整体来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因而称作“结构洞”。

分析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作用,正是在医学毕业生、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中发挥着连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作用。因高校与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有关系,高校又与毕业生有关系,而毕业生与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之间常常是关系缺失,这里存在一个结构洞,这也正是毕业生的苦恼之处。有一项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感到最困难的是信息不灵。毕业生在就业初期,如果要与用人单位发生联系,或者说要获得用人单位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通过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医学毕业生与高校、用人单位的联系必然是弱关系;而高校与毕业生、用人单位的关系可能是强关系,也可能是弱关系[2],但相对于毕业生与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弱关系来讲,医学高等院校与毕业生和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之间更多的是强关系。

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通过就业指导中心向毕业生传递招聘信息,就业指导中心再向学生发布相关信息;同时,就业指导部门通过各二级学院收集整理毕业生详细资料,通过招聘会、洽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作好毕业生推荐工作。除了架接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桥梁,通过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用人单位可以省时、快捷地筛选到合适人选,学生通过就业指导部门经过核实、筛选的用人单位信息可以去伪存真、去劣存优,增加对有用医药类信息的利用度和选择度。

医学毕业生与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结构洞的存在,正好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提供了保持信息、提供信息、选择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优势。由此看来,在医学毕业生就业中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作用非常重要,不可轻视。

3 目前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存在的问题

在就业市场中,医学生需要及时拥有全面、真实的信息,而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中心正是提供此类信息的最佳平台。但目前许多医学高等院校并未真正搭建此类平台。尽管近年来有些学校在建立基于Web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方面、在收集职业需求信息方面以及在组织校内招聘活动方面做了努力,但这些努力所产生的效果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就业信息网络中的信息更新过慢、信息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就业要求不贴近等。很少有医学高等院校去关注毕业生对学校信息平台的利用效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有些同学不能高效、快捷运用本校信息平台,进而不能在短时间内攫取有效的就业信息。此外,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工作队伍不够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医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专职人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经验和资源的积淀。但是纵观广东省高校,就业指导专职队伍的流动频率过高。据统计,从2005年底到2007年底,广东省高校630多名学校分管领导、校级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和专职工作人员中,有210多人已经调离岗位,离岗率达34%[3]。许多富有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的领导及专职人员,主动或被动地离开了这条战线,使整个就业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3.2 就业指导工作流于表面,师资队伍及资金投入有限

医学高等院校成立的就业指导部门或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平时大多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如上报信息、派遣、资格审查等,难以有固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的具体工作多由辅导员承担,缺少专职从业人员和系统业务培训,以致就业指导人员在占有信息、知识储备、指导技巧等方面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就业指导经费投人少,很多医学高等院校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不能保证就业指导的有效进行。

3.3 就业指导范围窄、方式陈旧、针对性不强

就业指导普遍采用指导课教学,辅以动员会、就业分析报告、就业系列讲座等方式进行,方式陈旧,缺乏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就业与专业特色结合不明显,针对性不强;就业指导工作始于大学毕业前一年,限于毕业生“双选期间”,收效甚微;就业理论指导多,就业实践能力培训少,培养目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有所脱节。就业指导在衡量学生的性格与职业取向时,因缺乏系统的职业测试理论,无法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人生匹配”目标。

4 发挥结构洞优势,促进医学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深入开展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30余万人,比2009年增加19万人。尤其对于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大、就业渠道相对有限、就业空间相对狭窄,如何充分利用医学生与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之间的结构洞的存在,发挥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功能优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广开信息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服务水平,是医学高等院校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就业指导工作的首要任务。

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利用“结构洞”的优势,注意平时与医药企事业单位间的互动沟通和信息交流,随时搜集社会需求信息、向医学生提供需求信息,加强与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中的牵线搭桥作用,本着为毕业生服务的宗旨,积极为医学毕业生找准市场化的就业发展方向,向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启动个性化、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形成涵盖政策指导、形势指导、信息指导、心理指导,以及相关服务的就业指导体系。

4.1 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梯队

相比较综合类大学的毕业生,医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内容上存在专业性强但知识面窄,特异性强但灵活度弱,专一度集中但选择面有限等特点。这些问题影响到就业,但医学生自身无法解决,需要医学高等院校采取多种措施,才能解决。首先,医学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熟悉有关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同时,他们还应有敏锐的形势判断与预见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为了更好地建设就业服务梯队,医学院校应在确保就业指导教师有一定数量的同时,充分考虑其专业结构和知识水平。此外,还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制。

4.2 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体系

要以就业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要组织在就业中处于弱势或暂未能就业的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学习培训,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的原则,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帮助他们尽快就业。医学高等院校要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专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帮助医学高等院校毕业生迅速增强就业能力。

4.3 大力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医学是一门科学性强、针对性强、责任心强的“三强”集中的特殊学科。培养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医学使命感、履行职责的道义感非一蹴而就,要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医学生在思想、知识、技能三个层面提前为就业做好准备;继续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在尽量保证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的稳定的同时,提升业务素质和指导水平;进一步深化医学生就业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完善医学生毕业跟踪调查、市场需求调查制度,主动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包括就业满意度在内的调研等多种内容的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做好医药类就业信息的甄别、拓展、交流和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为医学毕业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岗位信息。

4.4 加快就业网络的信息化建设

现阶段医学高等院校就业网络不够完善,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信息分辨率低。因此,必须加快医学高等院

校就业网络的信息化建设[4],从就业信息采集系统、挖掘系统、处理系统三方面入手,搭建医学高等院校就业信息化平台。其中,医药类就业信息采集可以从动、静态两个角度获取就业信息,如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信息、医药类政策法规信息、医药类就业形势信息等,另外,通过医药企事业单位和医学高等院校长期合作交流中动态地有意识地获取相关信息;就业信息挖掘是指建立医药企事业用人单位数据库及毕业医学生数据库,以毕业生跟踪调查、联系相关职业部门等方式主动挖掘数据,对医药类信息系统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的筛查、核实与更新;医药类就业信息处理是对信息采集、信息挖掘系统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统计、发布。此外,信息处理还要对医学生利用就业信息平台的情况定期反馈,以便为学校探索本校医药类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效性提供理论支持。

[1]胡 蓉.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个人人际网络分析系统研究[J].情报学报,2005,24(4):486.

[2]姜继红.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02-203.

[3]李小鲁在广东省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fosu.edu.cn/gong/student/article.asp?style=2&id=1540.(2008-05-05)[2010-09-10].

[4]赵南江.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11(4):49-51.

猜你喜欢

企事业就业指导医药
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责任要素及功能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浅谈企事业单位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经济管理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一步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的几点思考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