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1-01-18王洪军

关键词:园林工程课程体系实训

孙 宇 王洪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25)

当前,我国园林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飞速发展,行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要瞄准社会需求,紧紧抓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其重点和难点在于课程体系建设。2006年11月,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提高人才培养的关键。”这就强调了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是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要相辅相成,绝对不可以独立存在。现在我国主要参照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模式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这种课程体系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相分离,打破了高职院校照搬本科院校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密切联系,每一个课堂教学设计成为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统一的教学项目。老师按照签约园林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堂,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地方、基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面对新的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我们于2009年开始吸纳新鲜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高职教育改革模式,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强化教学做一体、着重技能培养的思想指导下,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组合,重点划分了四大学习领域课程,增设了专业能力拓展课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1.1 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重构

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形式构建课程体系。坚持以工作过程和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将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通过调研、分析与综合,把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课程体系。以行业工作内容为主线,重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使其各个部分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1.2 注重发掘学生发展潜能,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知识的快速更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园林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这些都决定了高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同时要具有可持续性、创新性。正因为改革后的课程体系以社会需要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基于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工作,所以,更适合于高职院校。

1.3 突出职业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我校处于寒冷的北方城市——哈尔滨,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综合考虑了哈尔滨的地方经济政策及哈尔滨气候特点、施工季节,同时还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设置学习领域、顶岗实习时间。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对学生从入学到走上工作岗位的整个时间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设计。在设置课程时依托系里的园林公司,将学生的课程实训与公司实际项目相结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2 基于职业活动工作过程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与安排

2.1 课程结构

我系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自2009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以园林工程社会工作岗位活动过程为导向,依托校内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工厂、学校园林设计综合实训中心(室)、校外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学做交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3+1+1+1”的教学过程。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结构

2.2 课程逻辑关系

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中,“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园林工程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核心技能所必需的学习领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平行关系;素质拓展课程是职业核心技能的拓展和延伸,是核心技能的重要补充;平台课程是职业核心课程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平台课程的学习为前提。同时,平台课程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得以加深和巩固。以“园林规划设计”技能的培养为例,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帮助学生掌握园林制图的能力;第二阶段以掌握园林规划设计能力为主;第三阶段以掌握专项假山与雕塑设计施工为主。主干课程由平台课程(园林工程制图)、学习领域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素质拓展课程(园林假山与雕塑)以及职业实践课(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组成。

3 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及方法探索

(1)园林工程技术“3+1+1+1”教学过程的“3”是指从园林工程的社会工作岗位认知入手,根据园林工程社会工作岗位的技能需要设置理论教学课程,并以课程实训强化理论提高技能,时间为三个学期;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1”是指为了弥补课程内虚拟实训的不足,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集中进行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教学过程中的第二个“1”是指通过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在上学期集中校内仿真模拟实训的基础上所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加以解决,并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职业技能强化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以适应下一步的社会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的第三个“1”是指进行一个学期企业顶岗实训,为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接轨。

(2)建立多方的评价体系。采用社会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岗位职业技能的提升。社会评价是指学生走入企业进行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师傅对其职业技能评价;学生评价是指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一个评价。

(3)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实施中,以企业实际项目和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和探讨,在实施的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由教师提出项目,学生参与项目,单位评价项目。将园林的实际工程项目与课程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各小组学生全程参与工程项目各环节的专业实践活动,使学生提前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 结语

基于职业活动工作过程课程体系改革为培养符合职业规格的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目前来讲,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构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是否会更有效地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标的办学理念,还有待于一线教师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

[1]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2).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刘剑勇,贺朝晖,魏明.以培养高职学生专业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课程体系[J].企业家天地,2008,(5).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课程体系实训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银杏“搭桥”复壮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