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看点

2011-01-18

海洋世界 2011年9期
关键词:琥珀

科技看点

环境 Environment

工厂烟囱排放的“烟”被证实是珍贵水源

荷兰电力试验所计划在中国哈尔滨市举办的第七届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上推出经过极大改进的洁净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从工厂烟囱中排放的烟气中回收出大量优质水,如此一来,干旱地区的工厂将为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现象做出宝贵贡献。现场试验及历经10年的初步研究均显示,这些工厂可以从用水方转变为产水方。由此收集的水可作为工业用水及消耗性用水。此外,多种工业生产过程将因此节约大量能源——从而降低成本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食品、造纸、水泥、能源和石油化工等需要大量用水的行业,这些可能性已得到证实。这些行业需要大量的水用于冷却应用、发生蒸汽或干燥流程。

健康 Health

吃盐越多越健康?千万别信!

几天前,一篇题为《高盐≠高血压》的文章针对长期以来人们所关心的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最新见解。

其微博称:医生们一直孜孜不倦地提醒我们,特别是高血压患者:为了你的心脏,请控制食盐量!但最新研究再次全面质疑两者的关系。美国医药期刊一项研究比较了7800万美国人的钠摄入量和心脏病死亡率,时间跨度长达14年。结果却显示,摄入钠越多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几率反而越小。

虽然这篇引用文献颇多的文章看上去有相当的说服力。不过很可惜,关于食盐摄入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真相却远远不是这么简单。总的来说,主流医学观点和研究结果尚不支持偏爱重口味的朋友们相信这样的报道。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限制摄入过多的食盐仍然是权威部门和医学界的建议和共识。医学界的主流意见仍提倡低盐饮食以预防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对于普通人而言。每天摄入的氯化钠应在6克以下,每日钠离子摄入量应少于100毫摩尔。

心理学 Psychology

你在网络上伪装自己么?

最近,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尼克尔·埃里森等几位媒体研究者在《新媒体学会》上的一篇文章试图探寻:和真实的自我相比,人们在匿名时的“自我”到底有几分虚、几分实。

最近,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尼克尔·埃里森等几位媒体研究者在《新媒体学会》上的一篇文章试图探寻:和真实的自我相比,人们在匿名时的“自我”到底有几分虚、几分实。

研究者从几大在线交友网站上找到了37名参与在线交友的用户,收集了他们在交友网站上的个人档案,并和实际情况做了对比。之后,他们对这些用户展开了有关“不真实”部分的访谈,其中包含了他们如何解释这些不真实的信息,以及他们对偏差性信息的接受程度等等。结果不出所料,大部分人在征友网站上的自我描述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有趣的是,人们对这些真真假假的信息并不完全反感。在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对在线交友可能存在信息偏差心知肚明,并表现出一定的宽容度。

地理 Geography

日本地震震碎南极冰层

欧洲空间局8月9日表示,3月的日本海啸影响到了1.3万千米外的南极冰架,部分冰层碎裂成巨大冰山。

在位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由冰川专家凯利·布伦特领导的一个团队对海啸引发的冰崩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8月8日公布在了在线期刊《冰川杂志》上。据称,欧洲空间局的欧洲环境卫星在3月12日发现了从苏兹贝格冰架碎裂出来的冰山。这些冰山随后在3月16日被发现已漂浮至罗斯海。

其中最大的冰山面积约为9.5千米X6.5千米,比曼哈顿的面积略大,其深度估计约80米。美国专家通过分析雷达图像猜测,波浪在穿越大洋传播至13000千米时浪高可能只有约30厘米。欧洲空间局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即便如此,波浪有节奏的上下运动仍然足够破坏冰架的刚性结构,造成其边缘冰层的大量剥落。冰架是依附着海岸线的大面积浮动冰层,是由流入海水中的冰川形成的。

医学 Medicine

人真的会被“撑死”吗?

当我们一口气吃下很多东西的时候,常常会用“撑死了”来形容肚腹饱胀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当我们一口气吃下很多东西的时候,常常会用“撑死了”来形容肚腹饱胀的感觉。一般来说,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近日有媒体报道,一女子连续暴食5个小时后发生急性胃扩张、胃破裂,最后死亡。也就是说,这位女士真的“撑死了”。那么这一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件是真的吗?人真的有可能吃太多被“撑死”吗?

坏消息是,尽管极为罕见,因为吃太多而把胃“撑破”、“撑死”的情况真的有可能发生;好消息是,我们的胃非常结实、有非常好的调节功能,只有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胃被“撑破”的情况。众所周知,我们的胃有一个入口(即贲门)和一个出口(即幽门)。正常情况下,食物从食道经贲门进入胃腔,在胃内充分搅拌、消化后经幽门进入小肠。当胃腔内容物的体积因为各种原因增大,超出胃所能容纳的极限时,人体就会调动各项保护机制,排出多余的容量,防止胃被“撑破”。

健康 Health

“比辛”,新的神之防腐剂?

防腐剂大概是食品添加剂中最受诟病的种类。

对于那些追求“纯天然”的人来说,“防腐剂”就意味着“有害”,而对很多食品而言,不进行“防腐”就无法长时间保存。于是,“天然防腐剂”就有了巨大的号召力。最近发现的“比辛”被称为“全天然的保鲜剂”,一经披露就引起了巨大关注。

最近,明尼苏达大学发布了一条新闻:该校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丹·奥沙利文及其学生,发现一种高效安全的天然抗生素,称为“比辛”,并已经获得专利。比辛是一种来自于双歧杆菌的羊毛硫抗生素。双歧杆菌是一种著名的益生菌——也就是可以补充道人体内,通过杀灭坏细菌或者分泌有益成分帮助人体的英雄细菌。此外,比辛在开水中煮10分钟也不失活,在常温下被胰蛋白酶攻击24小时也依然强劲,是食品防腐剂的理想选择。

生物 Biological

“穿越”千万年的昆虫琥珀

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声称,他们在秘鲁北部边境地区发现了2300万年前始新世时期的琥珀化石。

秘鲁梅尔霍林格古生物学博物馆负责人、古生物学家克劳斯·霍林格介绍,发现地位于秘鲁北部与厄瓜多尔交界处的一片偏远山地丛林中。“这些发现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琥珀中的昆虫和向日葵种子可以证实始新世时期的气候类型。”

古生物学家此次共发现了数百片琥珀,其中许多琥珀体积较大,有的长度可达到12厘米,琥珀中甚至包含着数种不同的昆虫。此次发现的琥珀中的昆虫等动物都保存得极为完好,它们种类很多,包括远古甲虫、啮虫、苍蝇和蜘蛛。霍林格介绍说,专家们还发现了一种未知种类的蛛形纲动物,它的头部像一只狗,腿部很长,相当于身体长度的4倍。霍林格认为,从2300万年前到500万年前这段时期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些昆虫灭绝的主要原因。

植物 Plant

新发现有望让花随时开

日本研究人员在8月1日的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成花素(一种植物激素)促使植物开花的机制,并且在植物茎的顶端发现了成花素受体。

所有植物都会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的合成受日照长短和气温变化的影响。日本研究人员于2007年发现成花素是由“Hd3a”基因制造的蛋白质,但是没有发现成花素受体及其促进开花的机制。

奈良尖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与大阪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利用水稻进行分析,发现一种称为“14-3-3”的蛋白质发挥了受体的作用。成花素在植物叶片中合成后,会移动到茎的顶端,在细胞内部与“14-3-3”蛋白质结合,然后又附着到另一种蛋白质上形成复合体,这种蛋白质复合体能够使产生花芽的基因功能活跃起来。研究小组还在原子水平上弄清了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研究小组已通过促进成花素的合成,培育出了能够全年开花的秋菊,并且通过改变成花素和受体的结合强度,成功使水稻提早或推迟开花。研究人员认为,除了水稻、西红柿等通过调节花期,也可以增加产量。

猜你喜欢

琥珀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能浮在水上的琥珀是天然琥珀吗
地久天长琥珀光 故宫博物院藏琥珀文物述略
琥珀合香是个误会
赤琼光蕴碧松香 明代的琥珀
琥珀凝光
情厚重斟琥珀杯 琥珀的前世今生
夏日玩虫三部曲:昆虫“琥珀”DIY
市场趋冷,波兰琥珀仍受国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