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2011-01-16顾定伟白俊清朱艳丽

天津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成骨细胞胶原骨密度

赵 红 顾定伟 张 柳 白俊清 朱艳丽

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

赵 红 顾定伟 张 柳 白俊清 朱艳丽

糖尿病,2型 骨密度 骨和骨组织 骨折 碱性磷酸酶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较非糖尿病患者并无明显降低,但是2型糖尿病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骨折后由于存在高血糖和免疫力低下,患者长期卧床,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Melton等[2]通过构建骨折风险回归模型发现年龄、骨折史、皮质激素使用是2型糖尿病骨折的临床危险因素。Martinez等[3]认为高水平骨特异性血清骨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r,sBAP)及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Ⅰcollagen C-telopeptide,CTX)的女性发生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明显高于低水平者。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骨折及非骨折患者骨特异性sBAP、血清CTX(sCTX)和尿CTX(uCTX)及BMD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骨折发生机制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预测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非骨折组: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年龄50~72岁,病程6个月~23年。骨折组:同期我院住院的非创伤性骨折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脊柱骨折10例,上肢骨折19例,下肢骨折23例(其中髋部骨折8例),年龄50~78岁,病程5个月~20年。2组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排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肾脏及肝病病史,半年内未服用钙剂、维生素D及激素类药物,无骨质疏松家族史。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一般情况的比较

1.2方法 BMD的测定:采用Hologic QDR4500A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椎体()和左股骨大转子(Troch)、粗隆间(Ward’s)、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测定:上午7:00~9:00空腹采集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同时留取晨起第2次尿,所有的血、尿标本立即送检测定HbA1c和尿肌酐,采用Bayer公司DCA 2000仪测定。血清和尿标本储存在-70℃冰箱,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BAP、sCTX和uCTX。sBAP采用Quidel公司酶免疫分析(EIA)试剂盒测定,批内变异系数(CV)为5.04%;sCTX、uCTX采用Ostex Interna⁃tional公司ELISA试剂盒测定,批内CV为3.62%。uCTX值由于受尿肌酐的影响用尿肌酐进行校正。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BMD的比较 2型糖尿病骨折组与非骨折组不同部位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BMD的比较

表2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BMD的比较

均P>0.05

组别 n L2~4 Neck Ward’s Troch骨折组非骨折组t 52 89 0.892±0.147 0.890±0.152 0.08 0.685±0.136 0.673±0.117 0.55 0.885±0.167 0.890±0.141 0.19 0.598±0.265 0.588±0.214 0.24

2.2骨折组与非骨折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骨折组较非骨折组sB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X、uCTX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比较

表3 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比较

组别 n sBAP(U/L)sCTX(nmol/L)uCTX(mg/mol)骨折组非骨折组t 52 89 31.6±8.0 38.8±6.3 5.92*9.8±2.5 8.9±3.7 1.55 35.2±8.2 32.4±7.6 1.46*P<0.05

3 讨论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并发症,机制未完全阐明。目前多数研究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BMD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BMD无明显改变[4],也有降低或升高的报道[5],但2型糖尿病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明确的[1]。目前有多种学说,但证据还非常有限,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对骨骼的直接影响;继发性的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氧化应激和自由基水平升高。骨组织由细胞成分、胶原和矿物质组成,骨的力学强度不但取决于骨的坚硬度,骨的韧性在脆弱骨折中也起了更重要的作用。无机盐决定了骨的坚硬度,而胶原形成骨的韧性。2型糖尿病患者BMD无明显改变甚至升高,提示无机盐沉积并无明显减少,骨胶原纤维结构改变在骨折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Saito等[6]提出“骨质量”的概念,即骨矿含量外影响骨强度的其他因素,认为2型糖尿病存在骨胶原交联的异常,骨结构的微损伤,骨脆性增加,从而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正常或增高,骨折风险增加的现象。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与成骨细胞生物活性呈线性关系,BAP特异性地测定成骨细胞的活性被认为是最精确的骨形成标志物。sCTX和uCTX为Ⅰ型胶原羧基末端的降解产物,是结合型吡啶交联物,是目前唯一已知从构成胶原分子中释出的胶联蛋白,只来源于破坏的成熟骨质,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骨胶原降解产生,释放至血液循环并经尿排泄,且不受饮食的影响,是敏感而特异的骨吸收指标。年龄、BMI是骨转换指标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2组间年龄、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骨折组与非骨折组间不同部位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组sBAP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TX、uCTX虽然较非骨折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骨折患者较非骨折患者成骨细胞活性的降低,但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密度无明显改变。Lu等[7]研究表明高血糖在细胞水平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从分子水平减少Ⅰ型胶原分子的表达。但2型糖尿病如何改变成骨细胞数目或功能,从而进一步影响骨微结构变化有待深入研究。

[1] Dobnig H,Piswanger-Sölkner JC,Roth M,et al.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 nursing home patients:effects on bone turnover,bone mass,and fracture risk[J].JClin EndocrinolMetab,2006, 91(9):3355-3363.

[2] Melton LJ,Leibson CL,Achenbach SJ,et al.Fracture risk in type 2 diabetes:update of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Bone Miner Res,2008,23(8):1334-1342.

[3] Martinez J,Olmos JM,Hernandez JL.Bone turnover markers in Spanish postmenopausal women:the Camargo cohort study[J].Clin Chim Acta,2009 ,409(1-2):70-74.

[4] Rehorkova P.Metabolic bone diseases and diabetes[J].Vnitr Lek,2006,52(5):485-487.

[5] 杜雪梅,张延军,李健,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2):185.

[6] Saito M,Marumo K.Collagen cross-links as a determinant of bone quality: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bone fragility in aging,osteoporo⁃sis,and diabetes mellitus[J].Osteoporos Int,2010,21(2):195-214.

[7] Lu H,Kraut D,Gerstenfeld LC,et al.Diabetes Interferes with the Bone Formation by Aff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 that Regulate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J].Endocrinology,2003,144(1):346-352.

063000 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赵红),骨外科(顾定伟,张柳,白俊清,朱艳丽)

(2010-04-16收稿 2010-08-31修回)

(本文编辑 魏杰)

消 息

猜你喜欢

成骨细胞胶原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wnt经典信号通路在酸性pH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土家传统药刺老苞总皂苷对2O2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损伤改善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Bim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