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点击

2011-01-13

科学24小时 2011年9期
关键词:太阳风暴滑翔恒星

动态点击

天文学家观测到大质量黑洞撕裂恒星

日前,天文学家目睹了一个大质量黑洞吞没并撕裂一颗恒星的过程。科学家们接收到了这颗遭遇厄运的恒星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强烈辐射,这些电磁波穿越了38亿光年的广袤空间,抵达地球。

美国宇航局的“雨燕”(Swift)卫星在天龙座方向接收到一次剧烈的伽马射线爆发事件。起初,分析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恒星塌缩引发的一次普通伽马射线爆发事件,但是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这次出现的高能辐射爆发是由于一颗大约相当于太阳质量的恒星被一个质量比它大上百万倍的黑洞吞噬时导致的。这一爆发事件目前已经被编号为Sw 1644+57,其发生地位于一个距离地球几乎40亿光年远的星系核心区域。

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科学家,来自华威大学的安德鲁·列文博士说:“根据我们观察得到本次事件的强度、时间尺度,以及强度变化曲线,我们认为最好的解释就是一个大质量黑洞利用其强大的引力撕裂了一颗靠近它的恒星。”他说:“旋转的黑洞产生了两束剧烈的喷流,其中一束恰好正对着地球。”

巨大磁场索导致太阳风暴

一项最新突破性研究表明,太阳“磁场索”是导致太阳风暴的原因,据此,人们可以进行太空气候预报,使人们将太阳风暴的损失降至最低。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研究小组发现,太阳风暴是由巨大的磁场索所导致。这项研究发现,磁场索由盘绕扭曲的磁场线组成,能够产生强电流引发太阳风暴。

目前,大气层成像集合望远镜最新成像显示,在太阳风暴喷射之前存在着狭长的低洼通道穿过整个太阳活动区域,将温度加热至1000万℃。当太阳风暴抵达临界点时,将开始快速喷射。其特征明显不同于环绕的磁场线,这个狭长的低洼通道被认为是科学家长期以来寻找的磁场索。

科学家发现用臀部控制滑翔方向的“跳伞蚂蚁”

这种蚂蚁拥有奇特的“滑翔秘笈”,不同于其它滑翔物种,它并没有特殊的身体附属物来控制下降过程,却可使用后腿和臀部来控制空中下降路线。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员尤娜坦·穆克称,其它滑翔物种具有一些身体特征可解释其“潜在的空气动力学”,而当这些蚂蚁从树上栖息地跳下时,却是靠在空中利用后背“翻筋斗”,伸展腿部抬起自己的身体等手段来完成这一功能,之后降低自己的臀部或者后半段身体。在这种情况下,体形微小的蚂蚁能够充分实现空气动力学,在没有翅膀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滑翔过程。

穆克说:“它们的滑翔过程非常类似于跳伞运动员,其原理机制是近似的。”

全球首个拥有“骨骼肌肉”的机器人问世

它看上去颇似科幻电影《星球大战》中机器人C·3PO的解体版,但这款机器人并非科幻虚构,它是最新科学成果,而且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人。它不仅拥有“骨骼和肌肉”,甚至还有能够认识并纠正错误的“大脑组织”"。

该机器人现被命名为“Ecci”,是世界上首款拥有“肌肉”和“肌腱”的机器人,同时还具有“骨骼结构”,帮助它更便捷地移动。整个机器人都是用特殊的塑料制成。

这款机器人使用一系列电子发动机来移动肌腱关节,同时,瑞士苏黎世大学科学小组还将一个微型计算机装在Ecci机器人大脑中,使它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逐步改正。它还拥有类似人类的视力系统,尽管它只有一只眼睛,看上去犹如神话中的独眼巨人。

目前,科学家希望该机器人能够引领新一代机器人的发展,并有助于新型人造假肢的发展。苏黎世大学人造智能实验室主任罗尔夫·法菲尔说:“这种新型机器人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可完成复杂任务的仿生机器人。如果我们能使机器人像人类一样,便能接管人类所做的一些工作。”

首张陆地植物生长状况荧光地图公布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近日公布了全球第一张陆地植物荧光地图。该地图是根据日本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光谱仪小组2009年收集的数据绘制而成,显示了全球陆地植物的分布情况。

植物荧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副产品,是一种难以探测的暗红色光。研究人员表示,成功制作这张荧光图证明了从太空对全球的绿色植物进行荧光信号探测是可行的。

来自GOSAT卫星的荧光信号也使人们意识到,科学家可借此提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检测精度。该项目研究人员强调,荧光地图只是初步对地球植物荧光进行了大尺度探测。

猜你喜欢

太阳风暴滑翔恒星
太阳系将遭到另外一颗恒星的入侵
攻天掠地的先锋武器——滑翔导弹
(18)刺杀恒星
恒星
一种高超声速滑翔再入在线轨迹规划算法
扁平型水下滑翔器水动力特性及滑翔性能研究
恒星不恒
航空邮票:航空体育--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