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BL教学理念的《实验针灸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1-01-12刘阳阳王秀云吴高鑫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针灸学针灸针刺

刘阳阳,王秀云,吴高鑫,王 超

基于PBL教学理念的《实验针灸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刘阳阳,王秀云,吴高鑫,王 超

PBL;教学理念;实验针灸学

问题导向学习(PBL),它是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

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将PBL应用于实验针灸学教学中,在多年的教学和应用中,对PBL有一些实践体会,现与同道交流,希冀共同促进PBL教学的应用和发展。

1 对PBL教学的认识

教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强调教师的课堂讲授。PBL教学则以学生的“学”为主,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对学生而言,前者是被教,后者是主动学习。PBL教学多被称为PBL教学法或PBL教学模式,但笔者认为,PBL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其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学习导向,开展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终生学习能力。PBL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是对他们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批判与支持)、协同互助、创新实践、表情达意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使他们学到应对将来工作的本领,而不仅仅是知识,使他们能终身受益。

中医经典医籍《灵枢·九针十二原》有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指出小针治病的诀窍,说起来容易,要准确把握,灵活运用却很难。初级医生只会机械应用针法的形式,高明的医生则能领会针法的精神。借用到PBL的学习和应用中来亦是如此,对于PBL教学,不仅求形似(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求神似(教学理念),领悟其精髓,便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条件等探索和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即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开展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终生学习能力。据此,在实验针灸学的课程教学中,除应用经典的PBL教学模式外,还结合本学科特点,探索应用了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2 基于PBL教学理念的实验针灸学课程实践

实验针灸学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研究针灸作用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实验针灸学的发展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研究多,资料丰富,但仍有许多针灸相关理论、原理尚未得到阐释和验证,也有许多观点尚不成熟,存有争议。因此实验针灸学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针灸的现代研究中会思(科研思维)、能行(实验实践)、知变(创新变通)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既能继承传统理论知识,又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展针灸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中,笔者基于PBL教学理念,围绕实验针灸学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章节内容,探索应用了多种教学形式,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科学研究的能力。

2.1 问题式启发式创新教材的编写 由天津中医药大学为牵头单位主编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实验针灸学》(2008年3月出版)是问题式启发式创新教材。这版教材为了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扩展知识面,教材编入了问题式教学内容板块,如“相关实验链接”和“思考、探索、启迪”等,针对某一具体研究问题,或提供相关知识或实验链接,或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联系思维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编写针刺镇痛和针刺戒毒机制时,插入了“思考、探索、启迪——从针刺镇痛到针刺戒毒,在科研思路上有何启示?”尽管针刺镇痛到针刺戒毒似不相干,但这一发现却体现了科研思维的联动性,这就是要启发给同学们的。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针刺可促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分泌。吸毒使机体产生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功能受到抑制,因此,当戒断后机体不能很好的产生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而出现戒断症状。在疼痛状态下,针刺可促进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分泌,那是否可促进戒断状态下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分泌呢?这就是思维的联动性,由此开展研究,肯定了针刺戒毒作用。这样一种思维的联动性可促使学生举一反三,将这种思维应用于将来的研究当中,从而扩展思路,启发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2.2 围绕问题的课堂讨论教学 这是一种大班形式的基于问题的讨论教学,即在大班授课中,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谈论自己的看法。在应用时,笔者根据不同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不分组来进行讨论,这种课堂讨论式教学是融入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当中,不占用整节课时间,也不需要学生过多的准备,目的是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关联知识,通过教师的启发培养科研思维。

例如,在讲授循经感传作用机制时,由于这一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教材中提供了3种假说。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我们采用的是讨论式教学形式——“你支持哪种假说,依据是什么?”同学们就座分成3个区域小组,先相互讨论,形成统一观点,然后每组派1~2名同学代表上讲台陈述小组观点,也可质疑其他小组论点。在讨论时,同学们将以往所学的知识,课外阅读的知识串联起来,以充实依据,表达自己的见解。待同学们讨论完后再进行课程内容总结,这样同学们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印象更深刻。2.3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解读 实验针灸学教材的一个特点是其中许多知识要点是根据具体实验内容编写的,这使同学们不仅能了解结论性的知识,还能学习研究者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设计思路。针对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时采取了让学生自己解读的方式,即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进行阅读和理解,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笔者通常以“你是如何理解这段文字的?”或“你是如何解读这个附图的?”来提出问题,随即同学们便开始仔细阅读,认真思考。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和理解能力,进而内化知识,提高科研思维。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放入一些实验示意图(见图1、图2),让学生自行理解研究者的思路。

图2 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

图1是韩济生院士从神经化学角度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实验示意图,此图表明家兔乙接受了家兔甲的脑脊液后,其痛阈也升高,说明家兔甲在经针刺后,脑脊液中可能生成了某种能镇痛的物质。据此,韩院士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存在于脑脊液中的镇痛物质,后来便发现了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和其他神经递质的镇痛作用,从而揭示了基于神经化学物质的针刺镇痛部分机制。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看示意图自行思考理解,然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他们是如何理解的。有的同学理解的较为准确,有些同学却偏差较大,有的同学需要费较多的语言才能表述清楚,有的同学则数言即已清晰明了。通过多次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践,同学们的阅读、思考和理解能力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更让教师惊喜是有同学将这一科研思路进行了移植创新,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即应激性胃溃疡大鼠甲的足三里穴处化学物质浓度有变化,应用推挽灌流技术提取足三里穴处的组织液,注射到正常大鼠乙的足三里穴处,大鼠乙是否会出现胃溃疡。以这一思路为基础撰写的科研标书还申报了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并中标。

2.4 学生讲解部分章节 这种教学形式即让学生当一次老师,来向大家讲解知识。无论是听同学讲课,还是当作老师来向同学授课,这种教学方式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资料的收集、整理,到PPT的设计和制作,再到授课编排、课前演练、课上讲授这一过程,都是同学们自主分工协作完成。这种教学形式也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资料查阅和整理能力,语言表达与设计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笔者选择了“针灸对各系统的作用及机制”这一节内容。这一部分内容相对其他章节较为零散,且大多以结论性的知识点呈现,且容易理解,这部分内容是针灸的热点研究问题,新的研究成果涌现快,资料易于收集。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个组,每个组选择一个针灸治疗的系统,以“针灸为什么能治疗这一系统疾病”为主题,自行收集、整理资料、并制作成PPT,然后在下次课时登上讲台上向同学们进行讲授(一般15 min左右),老师作综合点评。学生的登台讲授,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时不用我们引导就会有同组学生自己提出补充和完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5 学生自主实验设计 实验课是实验针灸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巩固、加深理论课知识。实验针灸学实验课以规定性实验为主,即学生按照既定的实验重复即可。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规定性实验的基础上,在同一堂实验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自设计实验,融自主设计性实验到规定性实验中,以增加实践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新意识。

例如,在“针刺对正常小白鼠痛阈影响的实验观察”中,规定性实验是针刺小白鼠足三里穴,观察鼠尾受光热刺激的痛阈变化。同学们在完成规定性实验的基础上又自设计了实验,有的学生基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观察督脉穴位对鼠尾痛阈的影响(受光热刺激的鼠尾可认为属于督脉),并与针刺足三里穴的效果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设计实验以观察足三里穴注射镇痛药对小白鼠痛阈的影响,还有的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作用机制。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遗留的问题,心生的疑惑自设计实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更为他们的创新思维提供了实践平台。

实验结束后,还要求各组将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并派一名同学讲述实验结果,包括规定实验结果、自主设计实验理念及结果,对结果的分析以及实验体会。将各组实验结果整理到一起,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现规律。因为科学讲究的是普遍规律,一组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多组实验结果才具有说服力,才更接近科学性,这也是强化学生的科研素养。

3 教学效果

对于教学效果,尚未制定适合的评价方法,但从期末考试成绩的初步分析来看,对应用PBL教学的知识点考题,学生在答对率上明显高于以往传统方式的教学。由于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研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后他们更愿意将所思、所想、所得总结起来,撰写成论文发表,有同学还将探讨的问题或启发的科研思路作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作的来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延续。

PBL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PBL教学理念探索应用的各种教学形式正是要培养学生能自主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科研思维、实验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不仅仅是了解、熟悉或掌握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这些教学方法对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及经典PBL教学模式那样综合全面,但由于没有对课时、教学条件和指导老师的严苛要求,更易于在教学中应用。还要继续探索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教学形式,并探索适合的教学评价方法,以促进PBL在实验针灸学教学中更好的应用和开展,努力培养针灸现代研究中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G642

A

1673-9043(2011)04-0240-03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刘阳阳,王秀云,王 超)550002 贵阳中医学院(吴高鑫)

刘阳阳(1983-),女,硕士,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实验针灸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1-08-20)

·雏鹰之窗·

猜你喜欢

针灸学针灸针刺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军事院校针灸学任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