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新视角

2011-01-11宋景田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12期
关键词:洪秀全太平天国史观

宋景田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融入世界,这应该说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近代化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的。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追求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历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过程相互伴随,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化的关系,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请看下面的题目:

【例1】 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

A. 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C. 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 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现代化史观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太平天国运动。解答该题时,首先要搞清中国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由工业化带来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本质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从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生产方式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三是政治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变化。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肩负起了民主革命的反封建反侵略基本任务,属于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但其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主要功绩是沉重地打击了专制的清王朝,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答案选B。选项A、D叙述不当,C不是主要表现。

【参考答案】 B

【例2】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解析】 命题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近年高考命题和答案制定反映出的一个鲜明特点。本题依托主干知识,强调基础性,但并非简单的照搬教材。这里所说的主干知识、基础知识是指历史课程的知识,而非单纯的教材知识。本题依据近代化史观立意,主要考查同学们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材料所给出的“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提出的政策是历史的倒退”等信息以及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这些都是当前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近代化史观是新课程标准确定学习内容的依据,现有版本教材的知识体系的构建都体现了近代化史观,所以,它并没有超出教材的范畴和考生的认知水平,同学们只要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进程和《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内容,就可以推断得出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A

关于太平天国与近代化的关系,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太平天国运动清除了近代化的某些政治障碍,为洋务派起步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正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封建社会处于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时期。清朝面对纷至沓来的危机和挑战,理应振作维新,实行积极社会改革,使国家政权“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去起作用”。

著名经世派思想家龚自珍就大声疾呼“更法”,倡言改革,他警告清廷:“与其赠来者以劲改革,孰若自改革。”然而,在龚自珍发出警告后十年,清王朝依然腐朽和麻木,道光帝与穆彰阿之流一直恪守祖制,既无应变心理,更无改革计划,清朝政权仍然在“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

在这种条件下,洪秀全领导农民革命,向腐朽的清王朝发起猛烈进攻,各族人民纷起响应,汇成全国性的反清革命高潮。在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冲击下,清朝的封建统治岌岌可危。虽然,它借助于湘淮军和外国武装血腥镇压了革命,但是,却不能继续按照“祖宗之法”维持其统治地位了。在政治上,腐朽保守的权贵势力遭到农民革命的沉重打击,新兴的湘淮将帅登堂入室,西方列强的势力也乘机深入京师和内地,迫使清朝改变权力结构与内外政策。恭亲王奕上台后,外交上对列强妥协让步,对内与湘淮集团沟通协调,控制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权力,形成清朝的主流政治势力,被史家称为“洋务派”。他们在列强支持下,逐步实行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洋务运动得以兴起,中国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洋务派标榜“自强求富”、“中体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朝拒夷排外、保守拒变的传统心态,开始了开放和变革的尝试。洋务运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朝权贵势力后发动的,除了奕等权贵之外,洋务派在太平天国运动前大都是默默无闻的一般官员或儒生,有些人甚至是没有功名的寒士。正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下,权贵派势力衰微,洋务派才得以乘机取而代之,控制中央和地方重要权力。洋务派声称,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御外侮,靖内患”。但他们对列强屈服妥协,“御外侮”不过是口头上的宣示,显见洋务运动的重要动因只是在于防范农民运动再度兴起。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变革的起步具有某种推动作用。

第二,冲击了闭关守旧观念,开启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学习西方之先河。

鸦片战争后,随着侵略者的炮火和商品倾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开始登陆,逐渐向中国渗透和传播。对于西学,清朝统治集团及士大夫普遍怀着天朝大国的政治和文化心理,表示鄙视和排斥,对其不屑一顾。但是,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廷朝野开始感受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少数先进士大夫,如林则徐、魏源等,更为震惊。由此,他们转入理性的思索,“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可是,“师夷长技”的最终目的仍是驱逐西方列强势力及其文化,使中国回复到战前的闭关状态。相形之下,洪秀全大胆逾出了学习西方坚船利炮的表象层面,直接进入西方文化的宗教层面。他接受并引进了基督教,号召人们敬拜上帝,而且利用上帝的无上权威,贬低孔孟之道,禁止偶像崇拜,横扫佛道等宗教与迷信。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西方宗教来反对中国的传统宗教与文化。洪秀全接受和吸纳基督教,并非出于他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深入考察了解,而是出于反清革命的政治动机,但即使如此,洪秀全仍比清朝官僚和士大夫更具开放与革新意识。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多次接待外国列强的使节,申明其独立自主、平等交往的对外政策。天国领导人表示,只要列强不站在清朝一边,不但可以“相安无事”,而且会成为“亲密的朋友”。天国主张贸易开放,“万国皆通商”,“惠和中外,商旅不禁”,但严禁鸦片贸易。1860年至1861年,太平军攻克苏南、浙江后,允许外商到天国占领区经商,并采行积极举措,发展丝茶贸易,各国商人涌向苏浙,丝茶出口持续增长,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不言而喻,这些与天国的开放贸易政策之实施有直接关系。反观清朝此时仍在顽固地坚持闭关政策,显见两个政权对外观念和政策上的差距。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学习西方文化方面更加迈进一步,这就是《资政新篇》的提出和颁布。《资政新篇》否定了《天朝田亩制度》的绝对平均主义,主张发展私有经济,兴办近代化工业。这一方案虽不是洪秀全提出,但却是得到洪秀全的基本赞同。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潮流却无法遏阻,曾国藩、李鸿章等在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后,推出洋务运动,尽管其目的是要用西学“坚船利炮”之“用”来维护孔孟儒学及封建统治之“本”,但毕竟在对外开放、学习西方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猜你喜欢

洪秀全太平天国史观
浅析新沂市博物馆馆藏两件清代晚期文物
洪秀全为何承认“下凡”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近代早期先进人士的复兴中国梦之路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内涵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资政新篇》评价内容引发的思考
洪秀全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也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