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苯乙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011-01-03陶海行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1年5期
关键词:华东地区苯乙烯装置

陶海行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东分公司,上海 200050)

苯乙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陶海行

(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东分公司,上海 200050)

介绍了国内苯乙烯行业的发展情况,运用SWOT(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分析法和五力模型(同行业竞争、原料供应、客户市场、市场新进入者和替代产品)等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了华东地区苯乙烯市场的发展前景。对苯乙烯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苯乙烯 行业 市场 前景 预测

苯乙烯是极为重要的合成材料工业的原料,苯乙烯行业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随着国内苯乙烯新建生产装置的大量投产,国产苯乙烯产品将逐步取代进口产品,成为合成材料原料工业的主流。对于这个行业的营销人员来说,需要仔细分析苯乙烯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行业竞争格局,摸清行业发展的脉络,掌握行业发展的规律,准确判断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在营销工作中有所作为。

1 国内苯乙烯行业供需情况

1.1 苯乙烯产能及其区域分布

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苯乙烯产能已经达到5 605 kt/a,成为亚洲地区苯乙烯产能最大的国家。其中东北地区的苯乙烯装置多数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截止到2010年底,产能已达到910 kt/a。华北地区则随着天津大沽500 kt/a苯乙烯装置的投产,苯乙烯产能达到1 140 kt/a,占全国产能的比重明显提升。华中、西北地区苯乙烯产能占全国产能的比重依然较小,仅7%,其中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320 kt/a苯乙烯装置为西北地区的主要苯乙烯供应源。华东地区的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中国苯乙烯产能最大的生产厂家,2009年7月完成扩建后,产能由此前的500 kt/a提升至650 kt/a,并且计划在2011年进行一次小规模扩容,届时产能将达到670 kt/a。此外,随着2010年镇海炼化利安德苯乙烯有限公司620 kt/a苯乙烯装置的投产,华东地区,尤其是浙江宁波地区的苯乙烯供应能力明显提升,宁波地区原本依赖江苏地区供应的局面随之改变。在华南地区,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550 kt/a苯乙烯装置在2010年扩容至700 kt/a后,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苯乙烯装置。全国苯乙烯产能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华东地区苯乙烯生产企业情况见表2。

表1 2010年全国苯乙烯产能地区分布

表2 2010年华东地区苯乙烯装置产能情况

续表2

由表1可见,华东地区是国内最大的苯乙烯供应地,产能达到2 170 kt/a,占全国的39%。华东地区同时也是国内苯乙烯最大的消费地,华东地区的苯乙烯供应商具有产品本地消化、物流成本低廉的优势。

1.2 苯乙烯市场需求及其区域分布

2005年我国苯乙烯的产能为1 710 kt,产量为1 368 kt;2010年苯乙烯产能已达5 605 kt,产量达到3 792 kt,6年间产能增加了3 895 kt,产量增长了2 424 kt,年产量增长率177%。

我国苯乙烯表观需求量从2005年的4 160 kt增加至2010年的7 464 kt,增加了近3 300 kt。在此期间国内苯乙烯产能和产量基本上同步增长。但是2009年比较特殊,当时国内苯乙烯产能大幅增加,而产量并未出现相应增加,主要原因是2009年上半年受2008年经济危机影响,苯乙烯装置的开工率仅为60%。

进口方面,2005-2010年我国苯乙烯进口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大部分时间保持在3 000 kt左右。

出口方面,由于我国苯乙烯需求缺口较大,近几年苯乙烯基本上不对外出口,出口量可忽略不计。我国2005-2010年苯乙烯供需情况见表3。

表3 2005-2010年国内苯乙烯供需情况

从表3也可以看出,2005-2010年国内苯乙烯产量增幅较快,而进口量却保持相对平稳,国内苯乙烯的自给率呈现出波浪式增长的态势。2005年我国苯乙烯的自给率在30%左右,而2010年开始我国苯乙烯产量将首次超过进口量,自给率达到50%以上。我国苯乙烯自给率的提升使得市场格局发生较大变化:前几年,我国苯乙烯市场基本被动地跟随着外盘发生波动,并未反映出国内真实的情况,不利于下游产业链的发展;而随着我国苯乙烯自给率的提升,国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开始影响市场走势。

2010年国内苯乙烯消费量为7 464 kt,其中华东地区消费量为4 840 kt,占到全国总消费量的65%(其中江苏地区占 44.85%,浙江地区占12.35%,其他华东地区占7.8%),华北地区消费量为1 190 kt,华南地区消费量为1 410 kt。

华东地区的苯乙烯市场在国内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首先是因为华东地区拥有相当完整的下游产业链,如可发性聚苯乙烯(EPS)工厂、聚苯乙烯(PS)/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ABS)工厂、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工厂[1]。多种下游企业共同存在使市场需求得到极大的互补,因此华东市场的需求情况良好。

华东市场拥有各种类型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市场短线投资者(二手商)、中长线投资者(进口商、融资商)和终端消化者(下游工厂)。由于濒临港口,市场地理位置优越,韩国、日本、美国的远洋货物可通过海上通道顺利抵达,加上华东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区,政府加大了投资与扶持力度,使华东地区的下游加工行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东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将呈现高速发展的局面。

1.3 苯乙烯下游行业分布情况

EPS是产能最大的苯乙烯下游产品,广泛用于制造家电用硬质塑料制品,如收音机、电视机和洗衣机的外壳,也可以制造泡沫塑料制品和薄膜。苯乙烯另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ABS树脂。ABS树脂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如齿轮、轴承、仪表壳、冰箱门框衬里、电视机后壳、汽车零件、电话机、行李箱、家具、水管等。UPR树脂是我国第三大苯乙烯衍生产品,UPR产品分为增强和非增强两大系列,主要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另外,合成橡胶行业也是苯乙烯一个较大的下游产品行业。

2010年华东地区苯乙烯下游产品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2010年全国及华东地区苯乙烯下游产品分布

目前国内苯乙烯消费量居前的企业全部集中在华东地区,涉及产品有EPS、ABS及PS。这些企业所需的苯乙烯基本为进口产品,总消费量占华东地区总消费量的48%。

2010年国内苯乙烯主要用户消费情况见表5。

表5 2010年国内苯乙烯主要用户消费情况 kt

2 苯乙烯行业竞争技术分析

苯乙烯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以下为该地区的行业竞争战略分析(SWOT分析)[2]和供应商竞争力分析(五力分析)。

2.1 行业竞争战略分析(SWOT分析)

目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国内苯乙烯新建装置的投放市场,必将加剧市场的动荡。为了更好地剖析苯乙烯行业的竞争环境,以下应用SWOT分析法对竞争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

(1)机会

华东地区苯乙烯需求量大,占全国65%,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且近几年下游发展迅速。我国进口苯乙烯虽然较多,但是物流不够及时,而国内供应商供应比较及时,此外新材料的发展也为苯乙烯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2)威胁

苯乙烯原料和产品价差较小,利润波动大;行业竞争无序,竞争手段不规范;华东以外地区产能过剩,纷纷进入华东市场 ;华东地区进口产品多,市场波动大。

(3)优势

苯乙烯装置大多技术先进、产能大、控制水平高;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为苯乙烯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华东地区是我国苯乙烯的主要目标市场,下游大客户集中,物流成本低;苯乙烯行业的下游企业可以生产多种材料,行业多元化降低了市场风险。

(4)劣势

近几年集中新建苯乙烯装置,建成投产后对市场的冲击较大;客户高度集中,大客户需求量比例高,交易条件难以达成;华东地区市场是进口商的主要目标市场,进口集中,竞争激烈。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华东地区的苯乙烯行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国内一些中小型苯乙烯装置,特别是没有原料保障、加工成本高、产品质量仍有缺陷的装置有可能被淘汰。同时,国外一些原先以中国为目标市场的产品将被国产苯乙烯产品所取代,进口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投放量将逐步减少。

2.2 供应商竞争力五力模型分析[3]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苯乙烯行业竞争格局,应用五力模型对苯乙烯行业竞争态势进行分析。

(1)同行业竞争。目前尽管供给量最大的是进口商,但进口产品运输周期长、供给不及时,客户在购买时会优先选择国产苯乙烯。随着2010年6月镇海炼化利安德苯乙烯有限公司620 kt/a苯乙烯装置的投产,2011年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苯乙烯市场将占据优势地位。

(2)原料供应。苯乙烯行业上游是乙烯和芳烃生产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中。由于供应高度集中且溢价能力强,原料供应也不稳定,苯乙烯行业利润受到较大影响。

(3)客户市场。从客户市场来看,苯乙烯下游主要是大型PSEPS、ABS、不饱和树脂、丁苯乳胶丁苯橡胶生产企业,其中PSEPS和ABS企业所占的比例达到84%,客户规模较大,议价能力较强。

(4)市场新进入者。苯乙烯行业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行业,近期华东地区还将有总产能1 610 kt/a的新装置投产,届时会加剧市场竞争。当然,随着国内产能的增加,进口比例将会大幅下降,国内苯乙烯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成为主流。

(5)替代产品。就苯乙烯替代产品而言,在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暂时还没有新的技术或产品可以替代,但是不排除会有更好的下游合成材料替代苯乙烯下游产品的可能。相对来说PS/EPS这个行业成熟度较大,竞争更激烈,而ABS行业仍处于新兴产业发展时期。

从上述五力模型分析可知:

(1)近期国内供应商主要面对的是进口产品的竞争,可以利用华东地区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物流优势取得较多的市场份额;

(2)从中期来看,面对新装置的投产,应发挥苯乙烯行业企业的整体优势,通过国内企业的整合和原料供应链的建立来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

(3)从长期来看,随着苯乙烯上游企业的整合和下游企业的发展,在大供应商和大客户之间将逐渐形成某种价格机制,从而影响苯乙烯市场的交易规则,进而影响到上下游的贸易行为,即使是进口商,将来也会顾及我国的贸易规则。

3 苯乙烯行业发展趋势

通过对苯乙烯市场的供需情况、下游客户行业竞争格局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苯乙烯行业的供需和发展趋势作出如下预测:

(1)产能。预计2015年我国苯乙烯产能将达7 942 kt,比2010年增加2 337 kt。华北地区苯乙烯产能比重将从2010年的20.3%下降至2015年的15.7%。随着当地下游企业的稳健发展,华北地区自身的供需平衡也将逐渐形成,预计该地区对华东地区的苯乙烯需求将相应减少,物流成本相应降低,当地生产企业利润因此而得到提升。与2010年相比,2015年华中、西北地区苯乙烯产能占全国的比重将小幅提升,由7.2%提升到8.5%。该地区扩建的产能均有配套的相应下游企业消化,对其他地区的产品输出的影响有限。华东地区的产能比重明显提升,由2010年的38.7%提升至2015年的47.6%。华南地区由于没有新增产能,在全国苯乙烯产能中所占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17.5%下降到2015年的12.3%。东北地区供应变化有限,当地苯乙烯供应能力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6.2%下降至15.9%,在满足自身地区供应的同时,借助于大型石化企业的原料成本优势,部分苯乙烯产品有望持续向外输送,虽然承担一定的物流费用,但仍可保持相应的竞争优势。

(2)表观需求量。受宏观经济和下游新增装置的影响,预计2011年苯乙烯表观需求量将达到8 200 kt,比2010年增加10%;2012年的表观需求量将达到9 023 kt,比2011年增加10%;2013-2015年需求增幅将趋于平缓,预计年增幅在4%~6%之间;2015年表观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0 145 kt。

(3)装置开工率。由于原料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未来5年苯乙烯装置开工率预计在65% ~75%,自给率基本在50% ~55%,并会逐渐提高。

2011-2015年国内苯乙烯扩建计划见表6。2011-2015年国内苯乙烯供需预测见表7。

表6 2011-2015年国内苯乙烯装置扩建计划

表7 2011-2015年国内苯乙烯供需预测

续表7

4 苯乙烯行业发展建议

(1)提升市场定价话语权。我国大型石化企业在综合实力、原料优势、销售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在国内均占优势。预计大型石化企业将来不仅仅是国内苯乙烯供给的主要供应商,也是苯乙烯价格的行业领头羊。因此,随着国内苯乙烯产能的持续扩大和自给率的不断的提高,要不断提升大型石化企业在国内乃至国际苯乙烯市场中的定价话语权。

(2)优化作价机制。由于目前大部分苯乙烯企业在上下游都有整合、大型化的趋势,必然要求苯乙烯的交易更加稳定和规范。大供应商和大客户之间应通过一定的交易规则和定价模式稳定上下游关系,使得上下游企业更注重长远关系的建立和长远利益的获得。

(3)优化下游产品结构。华东地区在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期内仍将是我国苯乙烯产品的主要市场,下游加工业特别是新型材料工业(如ABS)将是苯乙烯行业的主要支撑。而对于某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能的产品(如不饱和树脂等),需加快其产业转移。

[1] 杜强国.塑料工业手册(苯乙烯系树脂)(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5-36.

[2] 俞涛.SWOT分析模型在战略形成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03):13-14.

[3] 王剑.波特“五力分析”的实践精髓[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4):11-12.

Prediction on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tyrene Industry

Tao Haixing
(East China Branch,SINOPEC Chemical Products Sales Company,Shanghai 200050)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styrene industry was introduced,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styrene market in East China area was analyzed with SWOT(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ies,threaten)analysis method and Five Forces Model(rivalry among competing enterprises,suppliers bargaining power,buyers bargaining power,potential new entrants and threat of substitute product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tyrene industry was predicted,and proposals were raised for its development.

styrene,industry,market,prospect,predict

1674-1099 (2011)05-0022-05

TQ241.1

A

2011-08-29。

陶海行,男,1959出生,1990年毕业于上海石油化工专科学校石油化工专业,工程师,2003年获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MBA硕士学位。现从事炼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管理工作,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猜你喜欢

华东地区苯乙烯装置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获评“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SBS装置VOCs排放控制探讨
轰趴装置指南
2017年华东地区工程咨询协作网年会在济南召开
一种新型消除PT二次回路压降的装置与应用
干熄焦装入装置的改进
苯乙烯装置塔系热集成
中国8月苯乙烯进口量26万t,为16个月以来最低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Aspen Plus在苯乙烯制备过程优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