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开建话的轻重音节步

2011-01-03侯兴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
关键词:重音音节词组

侯兴泉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2)

广东开建话的轻重音节步

侯兴泉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32)

通过对开建话音步及轻重音在词语中表现的描写和分析,探讨音步轻重的声学表征和心理基础,以及典型双音节词和词组的韵律区别,得出两点结论:(1)开建话的音步是典型的轻重音节步(有较明显的声学表征和心理感知基础),证明音步类型学中的抑扬音节步在人类语言中确实是存在的;(2)开建话的音步界跟词界基本上是重合的,典型双音节词和词组的韵律有较明显的区别。

开建话;音步;轻重音;抑扬格;韵律音系学

一、引言

节律或韵律是近年来国内外音系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而音步和轻重音是研究韵律的基础,因此国内外这方面的专著和文章非常多。国内关于节律或韵律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汉语普通话上,对于其他方言韵律问题的讨论则相对薄弱得多。尽管对普通话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很多问题学界仍然未能达成共识。如普通话的音步有没有重音?如果有,是左重还是右重?音步是如何生成的?韵律词、韵律短语等韵律单位如何分界及区分?笔者认为关于普通话的节律或韵律问题的研究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作为普通话标准音的北京话其实并不单纯。北京是特大城市,北京话有胡同北京话、旗人北京话、大院北京话以及外地人学讲的北京话等种种差异,取样定性很不容易;第二,北京话自身变化非常快,不同年龄层的北京话有时候在韵律表现上差别挺大;第三,北京话非轻声词的声学表征不明显。

对方言韵律的研究大家关注较多的是轻重音跟连读变调之间的关系,如端木三(Duanmu San)[1]225-259对上海吴语和台湾闽语轻重音和连读变调的研究,蒋平等[2]152-160[3]198-208对南昌蒋巷方言和广西荔浦方言轻重音和连读变调的研究,侯兴泉[4]132-141对勾漏片粤语连读变调和轻重音的研究。钟奇[5]对汉语方言的重音模式有过一个系统的总结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东封开县开建话的轻重音节步,主要描写开建话的音步和轻重音在词语中的表现,重点探讨开建话轻重音节的声学表征和心理基础,以及典型的双音节词和词组的韵律区别。

开建话(又叫南丰话)属于粤语勾漏片,主要通行于广东封开县北部南丰(含原渡头镇)、都平、大玉口、金装、长安等镇,使用人口约20万左右。开建原来是一个县,解放后才跟封川县合并为封开县。原开建县的地形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河网较多,农业经济较好,因此语言面貌相对保守,内部一致性很强。开建(南丰)话有10个声调①《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中南丰话的声调系统只有9个调类,其中阳入只有一类(调值为22)。,其调类和调值分别为:阴平44、阳平 2 4、阴上 5 2、阳上 2 42、阴去 3 2、阳去21、上阴入55、上阳入34、下阴入 3 2、下阳入 2 1。由于阴平和上阴入、阳平和上阳入、阴去和下阴入、阳去和下阳入都是互补分布的,且调值相近,因此可以归并成6个调位:1调/44/,2调/24/,3调/52/,4调/242/,5调/32/,6调/21/。

二、重音和音步的相关理论

(一)重音的定义

重音(stress)在不同的教材中的定义不完全相同。《现代语言学教程》[6]认为“量征②也有不少学者把“accent”翻译为“重征”。(accent)”和“重音(stress)”不是同义词,“量征”含义较广,(量征)有时体现在音高级或调形上,有时体现在持续时间上,有时通过相对的响度或显度(突显程度)体现出来。主要依靠相对响度或显度的量征系统叫做重音系统,而显度的对比程度就叫做重音或重音级。

《语言学概论》[7]把重音定义为相连的音节中某个音节发音突出的现象,并把重音分为“力重音”和“乐调重音”两类,其中力重音主要通过音强的增加来表示,音高重音主要通过音高的变化来表示。

Lehiste[8]在《超音段》(Suprasegmentals)一书中认为重音是“有语言学意义的重读”。

节律音系学(metrical phonology)通常是把重音定义为节奏结构的语言学突显(参见Liberman[9],Liberman and Prince[10]249-336,Halle and Vergnaud[11],Hayes[12])。节律音系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叫做“相对突显(relative prominence)”原则,即重音和轻音是一种相对现象,二者互相依存。

本文采用节律音系学关于重音的定义。

(二)本文对重音的判定

本文对重音的判定主要依据以下三种方法:一是传统的审词表的方法,即凭借母语感对开建话词语的轻重音进行判定;二是王志洁、冯胜利[13]3-22所用的声调对比法,即尽量建立相同发音、相同声调而不同重音类型的“最小差别对”或“近似最小差别对”来判定重音;三是依据跟重音相关的声学相关物,如音调的高低(表现为基频f0的大小)、音节的长短、能量的强弱、元音的音质等。

过去认为重音主要跟音强有关,现在基本上已经扬弃这样的看法,但仍可把它看作狭义的重音。实验语音学显示重音跟基频、时长和振幅、共振峰结构等声学参数都有关系,相对而言基频和音长更重要一些。同时国内外一些重要的心理-声学实验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像英语这样的非声调语言(详见Fry在1958的研究[14]126-152),还是像汉语这样的有声调语言(详见林焘1983的研究[15]16-37和王韫佳2004的研究[16]453-461),都证明了人在感知重音的时候,音高和时长远比音强重要。至于音高和音长哪个更重要,国外的研究一般认为音高更重要,而汉语普通话在这个问题上则有争论。林焘[15]认为音长比音高重要,王韫佳[16]的研究表明音高要比音长更重要。由于林先生的研究在实验设计及具体的操作上还有一些缺陷,本文取王说。我们把这种跟音高(基频)、音长(时长)和音强(振幅)、音质等参数都相关的重音叫做广义的重音(也有学者叫重征)。

(三)重音和音步的关系

西方的节律音系学理论认为,重音和节奏的基本属性是强拍和轻拍的交替。每一个交替组成一个基本单位叫做音步。这样看来重音是音步的一部分,重音的存在必然蕴涵了音步的存在,反之亦然。

但是并非所有的学者都认同重音和音步具有上述关系。如王洪君[17]21-28就认为汉语的节奏不是重轻型的,普通话基本节奏单元的性质是松紧型音步。

另外,石基琳[18]和冯胜利[19]都详细谈到普通话的音步问题,但是他们都没有谈及普通话的音步有没有重音,如果有重音是左重还是右重等问题。陈渊泉[20]在讨论普通话的节奏时甚至不用“音步”概念,而称“最小节奏单元”。

本文遵循西方节律音系学对重音和音步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看法。

(四)关于音步类型学的讨论

不少音系学家认为不同的语言在音步结构表现上是可以不同的,如重音的承载单位可以是音节,也可以是摩拉;重音可以在左,也可以在右。因此人类语言理论上可以有四种音步类型: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音系学家开始质疑这种音步类型学理论。根据端木三(Duanmu,San)[21]的介绍,音步类型学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有学者认为非常典型的摩拉或音节的抑扬轻重步是非常少见的,轻重步要么压根不存在,要么就是可以分析成重轻步。其次,有时候我们很难确定一种语言的音步类型究竟是哪一种,如英语的“today”这个词,既可以分析为音节抑扬格,也可以分析为音节扬抑格,还可以分析为摩拉扬抑格。第三,音步类型学假定一个语言的重音要么是对音节敏感,要么是对摩拉敏感,但不能既对音节敏感又对摩拉敏感。有些学者认为英语和爱沙尼亚语(Estonian)的重音既对摩拉敏感,又对音节敏感。

有鉴于此,端木三[21]提出双重扬抑格(Dual Trochee)理论。该理论认为重音既对摩拉敏感,又对音节敏感,因此一个语言可以同时有摩拉步和音节步。其次,一个音步必须至少有两拍。最后,重音节必须是重的。

其实端木三的双重扬抑格理论还蕴涵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人类语言没有抑扬格音步,不然他就无法说明为什么音步不是双重抑扬格。笔者认为,人类语言可能没有抑扬摩拉步,但是抑扬音节步是有的。笔者认为开建话就是比较典型的抑扬音节步(本文称之为轻重音节步,简称轻重步),下面将详细论述。

三、开建话轻重音节的声学表征和心理感知

(一)开建话轻重音节的声学特征

开建话典型的音步是双音节轻重步,即由一个轻音节和一个重音节组成的抑扬格音步。其轻重音的声学特征如下:

1.轻音节的声调除了5调(32)和6调(21)不变调外,其他的几个声调在轻音位置都要变调,变调规律为:1调(44)和3调(52)变作32;2调(24)和4调(242)变21。总的特点是阴、阳两个调域中的高调要变为相应的低调。而重音节一般不变调。详见侯兴泉在《勾漏片粤语的两字连读变调》[4]中的描写和讨论。

2.轻音节的时长一般都短于重音节的时长,且轻音节的平均振幅一般都要低于重音节。侯兴泉[22]曾测量过开建话前后两个轻重音节的韵母的平均时长及平均振幅间的比例,发现前轻音节的时长要短于后重音节,两者的比值为123 ms:184 ms≈7:10;而前轻音节的平均振幅比后重音节低3dB左右。

3.开建话词语中的轻重音节在元音音质上也有差别:轻音节中的元音在一些很常用的词语中会发生弱化,如:“花生”的“”,“谢日昨天”的“谢(ʧi21< ʧiε21)”,“豆腐”的“豆(tɔ21< tou21)”,“婆佬老婆”的“”,“后日”的“后”等等。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弱化现象,很多常用词人们已经不知道它的本字是什么了,比如“谢日”和“后日”,当地人经常就写成同音词“迟ʧi2241日”和“贺ɔ21日”。在重音节位置上则不会出现这种元音弱化的现象。

由此可见,开建话音步的轻重是通过减弱前音节成分来突显后重音节的。

(二)开建话轻重音节的心理感知

我们曾经抽取开建话20个由轻重音节组成的词语让30位母语为开建话的人做主观心理测试。我们的问题是:“你觉得组成这个词的字哪个读起来用力些(或听起来大声些)?”有三项回答供受试者选择:A.首字(前重),B.末字(后重),C.差不多(等重)。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让被试通过自省的形式完成,目的是想从发音和听感上了解开建话母语者对开建话轻重音的主观感受。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后重在开建话中有明显的心理表征,后重占优势的词条为15项(占75%),超过或接近50%的受试者认为这些词为前重型;等重占优势的词条只有3项(占15%),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明显(没有一个词条有55%以上的人认为它是等重型的);很少人认为开建话的这些词是前重型的,认可前重的人数比例都没有超过25%。

表1 开建话词语轻重音的心理实验结果

四、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词语中的表现

本文用()表示音步,用“*”表示重音,用“·”表示轻音,用“0”表示空拍,“/”表示音步界。文章只讨论音步层次上的重音,高于音步层次的重音暂不讨论。由于开建话的语气词、助词等虚词本身不承载重音,属于韵律外成分(extrametricality),因此下面主要讨论实词。

(一)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单纯词中的表现

1.单音节单纯词

开建话的单音节单纯词单用时可以组成单拍步,但它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单说或前后都有停延的情况下才能跟空拍(empty beat)形成音步,这时重音落在单音节词上。由于单说或前后都有停延的单音节理论上既可以跟前面的空拍组成轻重步,也可以跟后面的空拍组成重轻步,因此必须根据音步在多音节单纯词上的表现才能最终确定其音步类型。

2.双音节单纯词

双音节单纯词形成一个双拍步,重音在末音节上。如:

3.三音节单纯词

三音节单纯词不能形成“2+1”或“1+2”型的双拍步,只能形成一个三拍步,重音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如:

4.四音节单纯词

四音节单纯词不能是“3+1”或“1+3”型的双拍步,只能形成两个“2+2”型的双拍步,重音落在偶数音节上,音步之间有小停延。如:

5.五音节单纯词

五音节单纯词根据习惯停延的不同可以形成“3+2”和“2+3”两种类型的双拍步:如果是“3+2”型的双拍步,习惯小停延在第三音节后,重音落在第三和第五个音节上;如果是“2+3”型的双拍步,习惯小停延在第二音节后,重音落在第二和第五个音节上。如:

6.六音节单纯词

六音节单纯词最自然的音步组成方式是形成“2+2+2”的三个双拍步,每个音步间都有小停延,重音落在偶数音节上。有时候因为习惯停延的关系也能形成“3+3”型的两个三拍步,音步间有小停延,重音落在第三和第六个音节上。如:

7.七音节单纯词

七音节单纯词最自然的音步组成方式是“2+2+3”型,即由两个双拍步加上一个三拍步组成,每个音步间都有小停延,重音落在第二、四、七个音节上。如:

由于七音节以上的单纯词很少,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预测到,因此我们不再一一描写。

(二)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复合词中的表现

1.双音节复合词

无论是哪种构造类型的双音节复合词在开建话中都自成一个双拍步,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如:

2.三音节复合词

开建话的三音节复合词不管内部语法关系如何,一律只构成一个三拍步,重音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如:

3.四音节复合词

开建话的四音节复合词不管内部语法关系如何,一律只构成两个双拍步,音步间有小停延,重音在偶数音节上。如:

4.五音节复合词

五音节复合词的音步构成跟其内部语法构成有关:如果五音节复合词的内部构成为“2+3”,则构成“2+3”型的两个双拍步,习惯小停延在第二音节后,重音落在第二和第五个音节上;如果五音节复合词的内部构成为“3+2”,则构成“3+2”型的两个双拍步,习惯小停延在第三音节后,重音落在第三和第五个音节上。如:

5.六音节复合词

六音节复合词的音步构成也跟其内部语法构成有关:如果六音节复合词的内部构成为“2+2+2”,则构成“2+2+2”型的三个双拍步,习惯小停延在偶数音节后,重音落在偶数音节上;如果六音节复合词的内部构成为“3+3”,则构成“3+3”型的两个三拍步,习惯小停延在第三音节后,重音落在第三和第六个音节上。如:

6.七音节复合词

七音节复合词常见的音步是“2+2+3”型,即由两个双拍步加上一个三拍步组成,每个音步间都有小停延,重音落在第二、四、七个音节上。如:

通过跟单纯词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单纯词和复合词中的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派生词中的表现

开建话的词缀并不丰富,且通常只跟单音节词根组成双音节派生词。开建话音步和重音在派生词中的表现也非常明确:无论是前缀加词根式还是词根加后缀式的派生词,都自成一个双拍步,且重音都在后一音节上。如:

开建话词根加后缀式派生词重音在右,这跟普通话明显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后缀在开建话中很不发达,即使是上面所列的后缀,词义也比较实在,不像普通话那么虚。再者开建话最典型的音步类型是右重的双拍步,因此开建话的派生词都是后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开建话自然音步和音步重音的特点

通过上面三个小节的描写,我们不难总结出开建话词语中的自然音步和重音有以下特点:

(1)音步重音的承载单位是音节。

(2)开建话最常见的音步是双拍步,其次是三拍步,单拍步只出现在能够单说或前后都有停延的的单音节单纯词中。

(3)开建话音步为有界音步,音步的重音出现在音步的最后一个音节上。

(4)开建话的音步界限由词末开始从右向左进行划界。

(5)开建话的音节不能跨越停延组成音步。

根据以上特性我们可以推出开建话的单拍步应该是由音节前的空拍和单音节自身形成的轻重步。如:通过前面的分析和总结,我们认为开建话的音步类型是典型的轻重音节步,这说明音步类型学中的抑扬音节步在人类语言中确实是存在的。

五、由音步和重音看开建话双音节词和词组的区别

(一)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双音节词组中表现

开建话的音步和重音在双音节词组中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类:A类主要出现在主谓词组、联合(或并列)词组、连谓词组、述补词组、数词不是“一”的数量词组、状中偏正词组和少部分定中偏正及述宾词组中,词组里每个音节自成一个单拍步,音步之间有小停延,每个音节都有重音;B类主要出现在述宾词组、介宾词组、绝大多数的定中偏正词组以及数词为“一”的数量词组中,两个音节组成一个双拍步,重音在后一音节上。分别举例如下:

A类(空拍省略):

我们观察了大量的双音节词组,发现第二类通常都是平时出现频率比较高,语义或语法关系比较紧密的词组,人们平时基本上已经把它们看作一个语言单位(词或韵律词)来看待了,因此它们的韵律表现跟双音节词一致。第一类则基本上是一些典型的词组,或者是一些虽然常用但是凝固化还不够高的词组,因此它们的韵律表现也有别于双音节词语或韵律词。

(二)开建话双音节词和词组在韵律上的区别

通过第四节的描写我们不难发现,开建话典型的双音节词在韵律上有非常明显的特点:(1)只有一个词重音,重音一律落在第二个音节上(具体表现为后音节不变调而前音节声调凡有高特征都要变为中或低特征,前音节时长要短于后音节,前音节的韵母有时还会发生弱化);(2)第一个音节跟第二个音节之间结合得非常紧密,不能出现停顿。换言之,开建话的双音节词正好组成一个前轻后重的音节步,即轻重步或抑扬格。

而典型的双音节词组(即上面所说的A类词组)在韵律上有以下特点:(1)有两个词重音(表现为两个音节没有变调,前后音节时长区别不明显);(2)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之间结合得不是非常紧密,可以出现停顿。也就是说,开建话A类双音节词组是由两个音步构成的,音步和音步之间可以出现停顿(用斜线表示)。

开建话典型的双音节词和词语在韵律上的这种差别在一些既可以做词又能够做短语的双音节成分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如下面的例子所示(不等号左边为词,右边为词组):

B类双音节词组的韵律表现跟双音节词一致,是典型的双音节词组向双音节词转变的中间阶段。两者在形式上已经无法区分,但是句法和语义关系还不是很紧密。

如果我们把第二类词组看作是词或类词(为了跟一般所说的语法词相区别,称为类词比较好)的话,那么开建话的音步界和词界之间的对应还是比较整齐的,音步界基本上就是词界,反之亦然。

六、小结

通过前面的描写和分析,我们得出两点结论:(1)开建话的音步是典型的轻重音节步(有较明显的声学表征和心理感知基础),证明音步类型学中的抑扬音节步在人类语言中确实是存在的;(2)开建话的音步界跟词界基本上是重合的,典型双音节词和词组的韵律有较明显的区别。

[1]Duanmu,San(端木三).Metrical and tonal phonology of compounds in two Chinese dialects[J].Language,1995(71.2).

[2]蒋平,谢留文.南昌县(蒋巷)方言的轻重音与变调[J].方言,2001,(2).

[3]蒋平.荔浦方言的轻重音与连读变调[J].方言,2005,(3).

[4]侯兴泉.勾漏片粤语的两字连读变调[J].方言,2011,(2).

[5]钟奇.汉语方言的重音模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6]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3.

[8]Lehiste,Ilse.Suprasegmentals[M].Cambridge:MIT Press,1970.

[9]Liberman,M..The Intonational System of English[D].PhD dissertation,MIT,1975.

[10]Liberman,M.&Prince,Alan.On Stress and Linguistic Rhythm[J].Linguistic Inquire,1977,(8).

[11]Halle,Morris and Vergnaud,Jean-Roger.An Essay on Stress[M].Cambridge:MIT Press,1987.

[12]Hayes,Bruce.Metrical stress theory:Principles and case studie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13]王志洁,冯胜利.声调对比法与北京话双音组的重音类型[J].语言科学,2006,(1).

[14]Fry,Dennis B..Experiments in the perception of stress.Language and Speech[J].1958,(1).

[15]林焘.探讨北京话轻音性质的初步实验[C]∥语言学论丛:第10缉.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6]王韫佳.音高和时长在普通话轻声知觉中的作用[J].声学学报,2004,(5).

[17]王洪君.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J].语言科学,2004,(3).

[18]Shih Chi-lin(石基琳).The Prosodic Domain of Tone Sandhi in Chinese[D].PhD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1986.

[19]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0]Chen,Matthew Y(陈渊泉).Tone Sandhi:Patterns across Chinese Dialect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1]Duanmu,San(端木三).The Phonology of Standard Chinese(2nd 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2]侯兴泉.广东封开方言(开建话)声调实验研究[C]∥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北京),2008.

Iambic Syllabic Foot in Kaijian Dialect of Guangdong

HOU Xing-quan
(Institute of Chinese Dialects ,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 description of the behavior of foot and stress in the words of Kaijian dialect,and focuses on the acoustic features and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 of foot,and discusses the prosodic differences between typical disyllabic words and phrases.It concludes that:(1)the foot structure of Kaijian is the typical iambic syllabic foot with obvious acoustic features and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which supports the theory of foot typology;(2)the boundary of foot and lexical word basically match well,the prosodic features between typical disyllabic word and phrase are different.

Kaijian Dialect;foot;stress;iambic foot;metrical phonology

H178

A

1000-5072(2011)04-0117-08

2010-06-23

侯兴泉(1979—),男,广东肇庆人,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汉语方言、音系学和实验语音学研究。

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广东粤方言研究》(批准号:07GDXM74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粤桂毗连地区汉语方言语音比较研究》(批准号:11JYB2029)。

[责任编辑 范俊军 责任校对 王 桃]

猜你喜欢

重音音节词组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看音节说句子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