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的《戴维提》版本的结构特色*1

2011-01-02黄中祥

关键词:诗联音步叙事诗

黄中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的《戴维提》版本的结构特色*1

黄中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该文运用文学、语言学与韵律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的《戴维提》版本的音节、诗句、音步、诗联和诗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该版创编于20世纪以后,诗句结构比较松散,除了拥有十一或十二个音节的五音步诗句组成的双联诗段以外,还有七个或八个音节的三音步或两音步诗句组成的三个以上诗联的诗段。这是哈萨克族叙事文学作品的逐渐“衰弱”的标志。

叙事诗;版本结构;分析研究

哈萨克族拥有神话、传说、故事、民歌、谜语和叙事诗等民间文学种类,尤其是叙事诗十分丰富,可分为历史、宗教、英雄和爱情等类型。在爱情叙事诗中《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QozïKörpeš-Bayan Sulïw)①为了便于电脑输入和国内外学者的阅读,采用国际通用的突厥语拉丁字母转写文中出现的哈萨克语,其中需要加以说明的几个辅音:“q”是小舌清塞音,“š”是舌叶清擦音,“x”是小舌清擦音,“š”是小舌浊擦音。(下文简称《阔放》)以其形成历史悠久、故事情节丰满、母题系列完整、版本数量繁多等特点在哈萨克族独有以及突厥语族所共有的叙事诗中位于首位,在叙事文学及包括哈萨克族在内的整个突厥语族的文学史中占有重要位置,与欧洲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特里斯坦与伊祖丽达》和亚洲的《居斯甫与孜丽哈》、《塔依尔与祖合拉》以及我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媲美。正如俄国阿尔泰民间文学专家葛·波塔宁(Г.Н.Потанин)所称赞的那样:“这部诗歌是哈萨克族叙事诗的顶峰,虽然其情节具有国际性,但无论哪个民族也没能像哈萨克族那样把它当作一部神奇诗歌来进行吟唱。”[1]

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在近200年的民间文学作品调查搜集中,从民间艺人口中共抄录到母题系列相对完整的30余个版本,其中较具影响的是记录于1841年的《乔·瓦里汗诺夫》(Š.Walïyxanov)版本、记录于1860年的《麦·居·库裴耶夫》(M.J.Köpeyev)版本、记录于1860年的《尼·伊利明斯基》(Н.Ильминский)版本、记录于1864年的《喀·雀杰》(Q.Šöje)版本、记录于1868年的《瓦·拉德洛夫》(В.В.Радлов)版本、记录于1915年的《戴维提》(Däwit)版本、记录于1924年的《萨·贾纳克》(S.Janaq)版本和记录于20世纪初的《葛·波塔宁》(Г.Н.Потанин)版本。在这些版本中,唯有《戴维提》(Däwit)版本是在国内搜集到的。

这个版本是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的哈萨克族民间艺人戴维提(Däwit)于1915年左右边唱边写进行创编的,后来他的儿子库尔曼别克(Qurmanbek)将其传授给他的孙子麦吾列提(Mäwlet)。20世纪80年代,哈里杜拉·努尔塔扎(Xalïydolla Nurtaza)将该版本整理后,作为内部资料印刷发行。2002年,纳入由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汇编、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佛里延提出版社出版的《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QozïKšrpeš- Bayan Sulïw)一书。

哈萨克族民间艺人在创编和演唱作品时,突出作品的节奏感,形成了显著的区别特征。这些特征既反映了艺人的演唱传统和口头创编的独特手法,又显现了哈萨克语自身构造的特点,为不同版本的系统比较研究创造了条件。叙事诗《阔孜》经过数百年的传唱形成了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版本,其中《戴维提》版本不仅在母题系列等内容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区别,而且在音节、诗句、音步、诗联和诗段等外部结构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音节与诗句

词由语素构成,诗句由词构成,而语素的外部形态是音素。音素组合之后形成音节,词是由一个或几个音节组成,也可以说诗句是由音节构成。哈萨克语音节中元音是乐音,响声高。一句诗中有几个元音,就有几个音节。18-19世纪,艺人运用频率较高的是11至12个音节的诗句,没有7和8个音节组成的诗句;20世纪以后,7至8个音节的诗句开始出现。《戴维提》版本记录于20世纪以后,音节结构松散,诗句长短不一。在2 420行诗中,在11个和12个音节的诗句占主要地位的同时,已经出现了由7和8个音节组成的诗句。如在下面列举的第0001至0020行的20行诗中,每句诗的音节不是11个,就是12个;每两行诗是一个诗联,每两个诗联是一个诗段,音节和诗句的结构十分规整。

① 柯孜尔是哈萨克语“Qïzïr”的音译,是传说中的一位圣人,其外形一般被描述为白须老者。

二、节奏与音步

词由语素构成,语素可以是一个字母,也可以是由几个字母组成的音节。语素分为根素和缀素,根素是词的核心,一般是单音节或双音节的,通过在其前后附加缀素构成双音节、三音节和多音节的词。哈萨克族叙事诗中词与音步基本一致,大多是由2个或3个音节组成,少部分是由1个或4个音节构成,五音节的音步比较少见。艺人是通过音步的音节结构和音步的组合顺序来调整演唱的轻重音的,而轻重音又是调配节奏的主要方式。音节的多少会影响音步的组合,而音步的多少会影响诗句的节奏。在《阔孜》的《乔·瓦里汗诺夫》(.Walïyxanov)、《麦 · 居 · 库 裴 耶 夫》(M.J.Köpeyev)、《尼·伊利明斯基》(Н.Ильминский)、《喀·雀杰》(Q.öje)和《瓦·拉德洛夫》(В.В.Радлов)5个版本中,每个诗句的音步大都是5个,4个或6个音步的诗句比较少,2个或3个音步的诗句没有;而在《戴维提》版本中,每个诗句的音步大多在5个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诗句里有2个或3个音步。如在下面列举的第1380至1393行的14行诗句中,除了3行是双音步以外,剩余的全是三音步。

虽然包括哈萨克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与印欧语系的语言都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一定语法范畴的综合式语言,但是哈萨克等突厥语族的民间艺人并不像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艺人那样重视音步,更多关注的是诗句的韵律。哈萨克族叙事诗诗句的节奏主要表现在尾部的韵脚上,头韵和腰韵没有那么重要。当艺人快速演唱时,对听觉产生最大触动的不是音步与音步之间的节奏,而是诗句与诗句之间的韵律。

三、诗联与诗段

诗歌中相邻的两句诗往往在意义上是相关联的,这样的两个诗句被称为一联,亦称为“诗联”。在哈萨克族的叙事诗中两个诗句为一联的占绝大多数,同时还有三句或多句为一联的诗段,但是数量不多。这些意义完整、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诗联的单位被称为一个诗段。在《戴维提》版本2 420行诗句组成的357个诗段中,单个诗联组成的诗段2个、两个诗联组成的诗段212个、三个诗联组成的诗段41个、四个诗联组成的诗段40个、五个诗联组成的诗段22个、六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6个、七个诗联组成的诗段7个、八个诗联组成的诗段5个、九个诗联组成的诗段4个、十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个、十一个诗联组成的诗段2个、十二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个、十四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个、十七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个、二十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个和二十二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个。双诗联组成的诗段212个,占总诗段的59.38%;而非两个诗联组成的诗段145个,占总诗段的40.62%。如该版本的2 134至2 182行的1段诗是由二十二个诗联组成,是叙事诗《阔孜》八个版本中最长的一个诗段。

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的《瓦·拉德洛夫》等19世纪创编的几个版本中,11个和12个音节组成的诗句占主要地位,7和8音节组成的诗句处于次要地位;五音步的诗句基本上是11或12个音节,三音步的诗句基本上是七个或八个音节,六音步的诗句基本上是13个以上的音节;绝大多数诗句是由两个诗联组成,而两个诗联组成的诗句又大都是五音步的,三、四、五或五以上诗联组成的诗段中的诗句大都是三音步的。也就是说,比较规则的诗段是由五行诗句、两个诗联组成的,其每行诗句的音节多数为11个,而11个音节组成的诗句一般又是两个诗联和五音步的。

为何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的几个版本中,有的比较规整,而有的比较松散呢?这与演唱这些作品的艺人的生长时代、社会经历和生活环境相关。戴维提创编的时间大概是1915年,地点是新疆的塔城地区,与乔·瓦里汗诺夫1841年记录的版本相差半个多世纪。显然,音节、诗句、音步、诗联和诗段等结构形式比较松散的版本全都是创编于20世纪以后的。19世纪后期,哈萨克族民间口头文学开始“衰弱”,进入20世纪以后演述叙事诗等长篇韵文作品的艺人不仅在数量上开始锐减,而且在演述形式上也开始松散了,不那么严谨了。在这个阶段创编演述的作品与19世纪的相比,不论在音节和诗句上,还是在音步、诗联和诗段上都开始松动,出现了一定数量的7和8个音节组成的三音步诗句以及三、四、五或五以上诗联组成的诗段。创编简单了,演述灵活了;诗句变短了,诗段变长了。这是哈萨克族叙事文学作品的逐渐“衰弱”的标志,也是民间艺人逐渐退出历史演述舞台的前奏。

[1]葛·波塔宁.末代吉尔吉斯(哈萨克)王子的大帐:第四卷[M].阿拉木图,1968:298.

[2]佐勒达斯别阔天,赛·卡斯卡巴斯普.阔孜库尔佩西-芭艳苏露[M].阿斯塔纳:佛里彦提出版社,2002:425-426.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Däwit Version of Kazakstan epicQozïKörpeš-BayanSulïw

HUANG Zhong-xiang
(Institute of Ethnic Literatur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The paper makes joint use of literature,linguistics and prosody to analyze and sum up the syllables,lines,foot,stanzas and paragraphs ofDäwitversion of Kazakstan epicQozïKörpe-Bayan Sulïw.Created after 20th century,the poem structure of TheDwitversion is loose.It has duoble couplet paragraphs consisted of five foot verse with 11or 12syllables.Besides it also boasts of paragraphs composed of triplet and above with three-footed or two-footed lines with seven or eight syllables.This is a mark of shift for Kazakstan epic to gradual decline.

epic;version structure;analysis

I207.9

A

1671-0304(2011)06-0090-03

2011-09-13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哈萨克族叙事诗〈阔孜库尔佩西与芭艳苏露〉版本比较研究”(YZDN2008-4)。

黄中祥(1957-),男,新疆伊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哈萨克等突厥语民族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研究。

李登叶)

猜你喜欢

诗联音步叙事诗
乐府诗中发展出早期叙事诗
万荣县农民诗联书画庆丰收
林散之《毛主席<送瘟神>诗联》
口头文学与书面作品之间——现代长篇叙事诗《天子·格萨尔》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诗联中的数字之祝寿篇
音步转型下ABB韵律结构与文体分布的变化
现代汉语黏合结构和组合结构的韵律差异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青铜杯』海内外诗联有奖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