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劳务工继续教育调查与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

2010-12-31张兴瑞黄云森

职教论坛 2010年22期
关键词:劳务工动机满意度

□傅 霖 张兴瑞 黄云森

一、引言

外来劳务工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正在得到社会的关注。一些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社会机构及企业也正在为外来劳务工提供越来越多的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比如现在一线城市普遍都给劳务工提供培训补贴。因此,研究外来劳务工继续教育的社会功效就显得尤为必要。

继续教育特别是由企业资助的继续教育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从而稳定企业生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资助的继续教育与员工的离职倾向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50(翁杰,2005),这一微观层面的效应经宏观放大以后,其结果就必然是国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家总收入的增加,具体表现就是实际GDP的增加。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73(滕建华,2004)。以职业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直接服务经济的特点。与学校全日制正规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劳动力素质、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更为直接和密切,具有很强的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陈翔鹰,2004)。

外来劳务工平均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相对于农村的留守农民他们却是精英分子,起着连接城乡的作用,是我国社会各阶层中的活跃群体,如果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继续教育,获得更多更好的职业技能,由于其特有的流动性以及在城乡之间的沟通作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扩散效应,特别是对于广大农村地区,这种扩散效应将起到最佳的示范作用,对于推动农村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二、数据采集与样本分布

本文选取“工作满意度”作为微观社会功效的核心变量,由于工作满意度与员工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任何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最终都将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即在研究继续教育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时,可以将工作满意度与劳动生产率、经济发展状况视作基本等同的概念。本文将着重研究外来劳务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与形式不同对其工作满意度所产生的影响。

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对政府相关机构,企业人力资源方面的负责人采用了访谈形式,对外来劳务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在珠三角地区选择了深圳市、顺德市、中山市作为调查城市,共计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8份,回收率94.8%,回收的调查问卷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分布情况

三、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因分析需要,我们对继续教育的动机加以归类,并建立变量及赋值如下表所示:

表2 动机变量定义及赋值表

根据以上变量定义,对样本进行了严格的剔除,对有效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接受继续教育动机与工作满意度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图

统计表明:带有积极性动机(即目标指向明确)参加继续教育的外来劳务工对工作满意度要高于带着消极性动机(即无明确的目标指向)参加继续教育的外来劳务工,前者的满意度为34.09%,后者为21.79%,前者比后者高了约10个百分点。这说明,要想获得好的培训效果,通过培训在提高员工职业技能的同时也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他们更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的话,就必须为外来劳务工创造一个可以形成理性预期的培训环境。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培训机构都应在日常或培训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有利于形成理性预期的信息,由此来促使更多外来劳务工带着积极态度与动机参加继续教育,这对于保证外来劳务工的继续教育质量,确保继续教育对工作满意度正向作用的发挥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四、接受继续教育的形式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经过统计分析,在外来劳务工接受继续教育方式中,满意率(比较满意与非常满意之和)从高到低依次为:电大、夜大、互联网;单位提供的培训;社会提供的培训;师傅带徒弟式培训;自学(如图2所示)。

图2 接受继续教育方式与工作满意度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图

电大、夜大、互联网满意度居第一位,达60%,主要原因在于电大、夜大、互联网提供的是极为正规的具有认证性质的学习,且考试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历,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培训方式会获得具有积极性培训动机的外来劳务工的青睐,而由于具有积极性动机者相对于消极性动机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也就意味着参加电大、夜大、互联网的这些具有积极性动机的外来劳务工将拉高电大、夜大、互联网样本中的工作满意度。另一个原因是因电大、夜大、互联网一般是外来劳务工自筹资金,相对层次较高的职业或非职业教育,参加电大、夜大、互联网的外来劳务工学习的积极性比参加一般的培训要更高一些,也更认真一些,从而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人力资本的提升速度也会更快一些,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其收入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反过来又将显著提高工作满意度。

单位提供的培训因一般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相关,可以提高受训外来劳务工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受训者对工作的兴趣,提高工作满意度,而且企业提供的培训一般是与企业福利挂钩的,企业提供培训意味着工作福利的增加,这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因此,在统计分析中,单位提供的培训仅次于电大、夜大方式列满意度第二位。

社会提供的培训质量有好有坏,不一定能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这都影响了外来劳务工对此继续教育方式的认同,对工作满意度的正向作用有限,统计分析中列为满意度第三位。师傅带徒弟式培训方式效果因人而异,得到好师傅尽心相传的概率不是很高,这严重影响了其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仅列满意度第四位。自学的继续教育方式难度很大,难以坚持,成功率很低,对工作满意度影响小,甚至是负向作用,即使自学成功,因与工作缺乏联系,也不会明显提高工作满意度,甚至可能因自学成功者寻求变换工作的欲望增强而降低其对现有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自学方式在统计分析中只列为最后一位。

外来劳务工接受继续教育的动机与形式的不同也会导致其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从而表明继续教育所发挥的社会功效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具有积极性动机(即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的外来劳务工比消极性动机(即无明确的目标指向)的外来劳务工的工作满意度更高。外来劳务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方式按照满意度水平从高至低依次排序为:电大、夜大、互联网;单位提供的培训;社会提供的培训;师傅带徒弟式培训;自学。研究结果证明这与继续教育方式各自的特点与外来劳务工在接受特定方式继续教育的表现有关。

五、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

从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电大、互联网等信息化培训手段是目前比较受劳务工欢迎的继续教育形式。笔者认为,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适合劳务工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模式和学习平台,将是促进和解决劳务工继续教育问题的主要渠道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劳务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识不到位、激励政策不足,培训资金缺乏、培训手段亟待加强,培训质量不高、培训资源缺乏整合等等。但针对劳务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又是如此重要和迫切,它不仅关系到我国亿万劳务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情况,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工作领域,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劳务工教育和培训的设想,供决策部门参考。

2003年9月,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联合出台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中明确提出,针对农民工的培训除通过集中办班、咨询服务、印发资料等形式进行外,还要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手段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开展。

由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具有丰富的多媒体软硬件资源,不仅节省师资、节约经费,而且使用灵活方便,传播范围广,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加上双向互动、资源共享的特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较为可行、值得推广应用的劳务工教育和培训方案。如近几年开办的“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 以其丰富的信息和专门针对农村、农业、农民开设的培训内容,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网、通信网、卫星网、互联网已覆盖到全国的广大地区,包括边远、落后地区,广播电视学校网络也已遍布全国,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设施和软硬件资源进行劳务工的继续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尤其是互联网,作为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信息化手段,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信在未来劳务工的教育和培训中也将大展身手。

对于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应用,笔者建议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非赢利性的劳务工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的优势,提供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网络教学服务。该平台及其镜象站点可以依托劳动部、各省市的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维护和管理,联合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社会培训力量等开发制作系列化、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教材和网络课件。通过劳务工教育培训网络平台,既可以使劳务工补习以前没有学到的文化基础课,又能使劳务工学到各种职业技术和劳动技能。

应用网络平台进行劳务工教育培训的前提是要在劳务工中普及推广使用电脑和网络,掌握学习方法,要使劳务工先学会打字上网,有自主学习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电脑培训机构数量众多,分布最广,只要政府能出台一些鼓励政策,给培训机构提供一定的培训补贴,企业又能给予劳务工适当的接受培训的时间,这项工作开展的难度并不大。有条件的企业也完全可以开设针对内部员工的电脑培训班,鼓励大型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置办自己的电脑室,让劳务工有条件、有时间上网学习。

鉴于我国在劳务工培训方面国家财力紧张、企业投入资金有限的现状,经过调研和分析,笔者认为利用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现有的教学资源,是目前开展劳务工大规模教育培训的最经济、最便捷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政府、企业和个人都能接受,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节约人力和投资。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China Education Broadband Satellite Net,简称“CEBSat”),是我国构建“天地合一”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设施,于2000年10月31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正式开通。该网采用数字压缩方式传送电视及数据节目,通过鑫诺卫星6A转发器KU波段传输。传输方式包括:IP电视、IP课件、流媒体、信息四大类。传送的节目内容包括高校远程教育课程、基础教育同步课堂、职业培训、职业教育、农业科技等。如基础教育同步课堂是为实现东西部教育资源共享而播出的北京市第19中学的同步教学课程,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基础教育课程,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因此,这个频道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劳务工的文化基础课补习。高校远程教育课程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邮电大学、中央电大、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八一学院等大中专课程,适合有高中以上文化基础的劳务工学习。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劳务工的继续教育是一种最经济、方便、有效而且辐射面广的方案,对企业来说,投入不大,很适合各地、各类型企业推广应用;对劳务工个人来说,教学资源丰富,从基础教育内容到大中专教学内容,从职业培训到农业科技,教学内容应有尽有,通过电视、计算机都可以收看和学习,时间、地点可以灵活安排,不失为开展劳务工继续教育的最佳途径。

[1]翁杰.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与员工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05,(6).

[2]滕建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4,(4).

[3]陈翔鹰.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4]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5年10月28日.

[5]王涛.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打造跨越界限的现代学习平台[N].中国教育广播电视报,2005年11月21日.

猜你喜欢

劳务工动机满意度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劳务工博物馆及其藏品征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动机不纯
医院满意度调查
深圳地区外来劳务工群体图书馆服务需求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