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色彩构成(三)

2010-12-31朱光武

演艺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色光明度色温

朱光武

(上海戏剧学院 舞台美术系,上海 200040)

5 光色与物色的混合

人们能看到物体与色彩,是因为光的反射作用。一个物体在白光下给眼睛留下色彩感觉,是因为这个物体反射了白光中与物体颜色相同波长的光,同时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对白光下呈现白、灰色感的物体,在各种色光下能呈现不同的颜色,所以,白、灰色物体具有良好的色光反射性能。白、灰色明度有差距,反射色光后,虽看上去色相相同,但明度上仍有差距。

舞台灯光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时刻都会在灯光滤色片的选择中遇到光色与物色混合的问题。对于某一物体来说,不同的色光会改变它的色相、纯度和明度。当多种不同色彩的物体同时组合在一起时,色光对它们各自的色相、纯度、明度都会引起变化,甚至还会引起空间关系上的改变。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舞台在色光作用下更具魅力和神秘感。

5.1 物色在色光下的明度对比减弱

物色在色光下的明度对比减弱是指:在白光下某种物色与其他种物色间具有的色相、明度差别,在特定的色光下,物色间原有的色相、明度差别出现减弱甚至消失。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了解这种变化。

实验1 选择红、黄、白三种不同色彩的物体,以全光谱的白光照射,每个物体清晰地呈现各自的本色。通过用黑白照片记录的方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到:白色最亮、红色最暗、黄色居中三种不同明度的对比关系。改变白光为红光,三个不同色彩的物体全部呈现红色。其主要原因是白色能反射所有不同的光谱,在只有红光的情况下,白色呈现红色;原本的红色只反射红光,理应呈现红色;对黄色而言,它应该反射黄光,但同时也反射红光与绿光。我们已经知道黄色光也可以由红、绿色光混合而成,在灯光滤色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黄色滤色片对550 nm以上光谱都有较强的透射率,其中含有红、绿色光谱,在只有红色光的情况下,黄色物体也能呈现红色。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的红、黄、白三种颜色全部呈现红色,而且在红光下明度也基本相同,在白光下原有的明度对比关系已不存在。

实验2 选择黄、绿两种颜色的物体,用透过804色号滤色片产生的蓝色光照射做实验。在白光(全光谱的白光)下,运用黑白照片记录的方式观察黄、绿两色,他们在明度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蓝色光下(高纯度的蓝色光),黄、绿两色之间的明度差距明显缩小,其主要原因是蓝色光中不含有黄色光谱,而含有适量的绿色光谱。

5.2 物色在色光下的明度对比增强

物色在色光下的明度对比增加是指:在白光下两种以上物色间,原有的色相、明度差距在特定的色光下出现的增值现象。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了解这种变化。

实验1 选择红、绿两种颜色的物体,分别用红、绿两种色光照射。首先,选择的红、绿两色物体在色彩的明度上是基本相等的;然后,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光(两种色光的光通量基本相等)混合成黄光照射在红、绿两种物体上,我们看到的物体颜色都呈现它们的本色;将红色光的亮度慢慢减弱,直至为零,不难发现,随着红光的亮度减弱,原来物体的红颜色逐渐暗淡,最后变成了黑褚色,而绿色则没有变化,此时,用黑白照片记录的方式进行两种物体的比较,可以发现绿色物体的明度在视觉中增加了,而红色物体却呈现灰黑色了。其实,绿色物体的明度并没有改变,而是因为红色物体的明度减弱后,两者在明度间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

运用同样的方法,红色光保持不变,逐渐减弱绿色光的亮度直至为零,我们看见绿色物体在绿色光的减弱过程中颜色逐渐暗淡,最后呈现灰黑色,原来两种物色的明度相差接近黑白对比的程度。

实验2 选择两个在白光(全光谱白光)下色彩明度近似的蓝色与灰色,在蓝光照射下,蓝颜色明度不变,灰色变成深蓝。灰色虽说可以反射所有不同光谱的色光,但是其中对蓝色光谱的反射量远低于蓝颜色对蓝色光的反射量,所以,在蓝色光下,原来的蓝、灰两种颜色在视觉上呈现的感觉是亮蓝色与暗蓝色的明度对比效果。当我们将蓝色光改为红色光时,原来的蓝颜色在红光下变成了黑色,而灰颜色却呈现了暗红色,其色彩的明度又大于原来的蓝颜色(黑色)。

任何颜色与灰色在一起(两色明度近似),如果照射的色光与这个颜色在色相上近似或完全相同,那么灰颜色将与这个颜色成为同色相的色彩,但明度总是低于这个颜色。如果照射的色光与这个颜色在色相上近似或完全呈互补关系,该颜色明度降低,会变成黑色或黑灰色,灰颜色却能较好地呈现这个色光的颜色,其明度要高于这个颜色。

6 色温与光色

在影视照明中,经常会碰到“色温”这个词。例如,彩色胶卷有日光型与灯光型之区别,是因为两种不同的胶卷应在该胶卷要求的光照下进行拍摄。用日光型胶卷在白炽灯光下拍摄时,得到的彩色图像,我们会发现整个色调偏暖(偏黄)。用灯光型胶卷在太阳光下拍摄时,得到的彩色图像,整个色调偏冷(偏蓝)。摄像机在摄录工作开始前,有个工作程序叫“调白平衡”,也是在调整机器对光色的适应度,以便在放像时得到更好地色彩还原。以上这些都与色温有关。

色温是指什么呢?假定某一纯黑物体(在全黑的空间里),能够将落在其上的所有热量吸收,而没有损失,同时又能够将热量生成的能量全部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话,它便会因受到热力的高低而变成不同的颜色。当纯黑体受到的热力相当于500℃ ~ 550℃时,就会变成暗红色,达到1 050℃ ~ 1 150℃时,就会变成黄色……在炼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铁矿在炉火加温中逐渐出现由暗红到黄色的变化。当整个热力足以使纯黑体发出光谱中全部的可见光波时,它就变成了白色。色温可以定义为“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度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色度相同时,这个色度就是该温度点的光源色彩”。因此,色温是以温度的数值来表示光源颜色的特征。

6.1 太阳光与色彩

太阳光本身的颜色是恒定不变的。太阳表面的温度一直维持在6 500℃左右。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原因,同样是白天,不同时间段的太阳光的颜色在我们视觉中也在发生变化。这与光的波长有关:长波长的光(红、橙色光)在空气中透射率较高;短波长的光(蓝、紫色光)在空气中透射率较低。我们看见太阳在升起到落下的一个白天时间里,早晨与傍晚的太阳光色彩偏暖,大约在2 000 K ~ 3 000 K左右,是因为这时间段的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的距离最长,大部分的短波长光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吸收,到达我们眼睛视觉中的短波长光谱减少;中午的太阳光色彩偏冷,大约在6 500 K左右,是因为这时段的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的距离最短,短波长的光谱损失较少。这就造成了阳光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光色差别的主要因素。艺术家通常都用早晨与傍晚时分来描述气氛的温暖。

6.2 人造光与色彩

(1)白炽光源

在人类的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人是通过火来获得光能的。自从人类开发了电能以后,以电能转化为光能就成为人类制造光源的主要方式。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人造光源正从高能耗的方式向低能耗方式转变。舞台灯光是运用人造光源来完成艺术创作的,所以,人造光源的亮度、光色、光的可控性等也就成为艺术家们研究的主要对象。碳丝灯泡发明后,人类便进入了早期白炽灯时代。1908年,库里基试制钨丝获得成功,至今已逾百年,白炽灯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由于白炽光源的明度可在电压的任意调节中平稳过渡,其可见光的辐射光谱又是连续光谱,所以,白炽光源的显色性好。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或是舞台艺术照明中,白炽光源仍是广泛使用的照明光源。白炽光源在工作电压正常恒定值下,色温值通常在2 700 K ~ 3 400 K左右。在白炽灯前选择用冷色(蓝、绿色)滤色片获得色光时,白炽光源最好选择色温在3 200 K ~ 3 400 K左右,低于3 000 K色温的光在透过滤色片后构成的新色光会偏暖。冷色色光的显现会随白炽光源的电压变化,造成光源的明度改变而发生色光的颜色变化。在选择用暖色(红、橙色)滤色片获得色光时,白炽光源的色温因素基本可以不考虑。

(2)气体放电光源

舞台灯光在大量应用白炽光源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陆续引入了气体放电光源。现在常用的远距离高效追光灯、电脑灯等都是选用气体放电光源。气体放电光源的色温一般都在5 500 K以上,光源中冷色光谱含量值高。在选择用冷色(蓝、绿色)滤色片获得色光时,新色光十分亮丽。在选用暖色(红、橙色)滤色片获得色光时,新色光的亮度与色彩都不如白炽光源好。

由于白炽光源与气体放电光源的色温值相差较大,形成了两种不同质感的光源(如同颜料色中的普通颜色与荧光颜色一样),一起混合运用时会出现相互间不协调的问题,通过灯光滤色片,可以使白炽光源与气体放电光源达到色温的基本协调,但同时会失去不同光源的特性优势。

(3)发展中的新型光源

随着电视艺术的发展,面对白炽光源与气体放电光源在色温方面、色彩表现方面的差异,人们十分期待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型光源出现。近些年得到迅速发展的LED光源引起广泛关注,LED灯具在色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与传统灯具相比,发光效率高、色彩更饱满。

等离子体光源是继LED光源之后引入演艺照明的又一个新成员,它具有显色性高、色温高等特点,与卤钨灯比,等离子体光源辐射中的蓝、红光的比值有很大的提高,从目前使用了该光源的灯具来看,灯光色彩更为丰富、艳丽。

至于LED光源和等离子体光源的性能特点,不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不再赘述。(完)

猜你喜欢

色光明度色温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学生台灯色温 不宜超过4000K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人物混合色光照明技巧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基于DALI协议的色温可调节LED照明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