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研究

2010-12-20玲,史

华东经济管理 2010年11期
关键词:排他性竞争性都市

王 玲,史 斌

(1.浙江树人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上海经济

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研究

王 玲1,史 斌2

(1.浙江树人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

都市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的特性,并且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等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上海的都市旅游资源,对各类都市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博物馆旅游资源为代表,对上海市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表现方式、表现程度和旅游开发意义等内容展开具体研究。

都市旅游产品;都市旅游;公共产品;公共属性

一、引 言

在公共经济学中,公共产品 (Public Goods)是指同时具有两大基本特征的产品——即消费的非排他性 (Non-excludability)和消费的非竞争性 (Non-rivalness)。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产品的消费效用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所谓非竞争性是指当使用某种产品的消费者不断增加时,不会影响原有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1]。目前,将公共产品理论应用于旅游研究中形成了对旅游产品的不同表述,这些概念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出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如谢茹 (2006)提出旅游风景名胜区是一种具有排他性和一定范围内非竞争性的“准公共产品”或 “俱乐部产品”[2];谭华云 (2006)认为我国景区旅游资源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有限竞争性,是一种呈现私人产品特征的特殊 “公共资源”[3];陈秀琼 (2004)提出 “共享型旅游资源”的概念,认为它能够同时为旅游活动和非旅游活动提供服务[4];魏小安认为免费的博物馆、科技馆等旅游产品可以被称之为“公益性旅游产品”[5];吴必虎指出旅游公共产品中的游憩活动空间作为城市居民的休闲消费应该属于一种具有福利性的公共产品[6]。这些概念的提出以公共经济学中的产品划分理论为基础,是对现实旅游产品特点的描述与阐释。在现代都市环境中,以博物馆、中心广场、公园、游憩河道等为主体的旅游公共产品已经成为都市旅游开发的重点,甚至成为城市的旅游地标,这些都市旅游公共产品与传统的旅游风景区之间无论在经营管理还是开发理念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本文以上海市为例,通过对各类旅游产品的比较分析对其都市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展开深入研究。

二、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对比分析

由于旅游资源是丰富多样的,而且旅游产品分类体系也相对复杂,因此,旅游产品所具有的排他性和竞争性是不尽相同的,从而形成一个位于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之间的旅游产品谱系。“事实上,无论是竞争性还是排他性,都不是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的区别,而是竞争性程度和排他性程度的不同”[7]。从整个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入手对旅游产品公共属性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更为直观的认识与理解,表 1对上海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图1中以 A-G分别对应于表 1中的七类都市旅游产品,并通过其所处象限直观的反映出各类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特点。公共产品的判定标准,除萨缪尔森所提出的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二重属性外,莫童 (2005)还增加了公共产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之特征[8],它与“收益的非排他性”具有同样的涵义。基于对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认可,并以排他性作为分析基准,图 1以 “收益的排他性”、“消费的非排他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两项指标作为对旅游产品的分类依据,其中,“收益的排他性”与 “消费的非排他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表1 上海各类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比较分析

图1 不同类型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示意图

三、上海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具体研究

博物馆是典型的都市旅游产品,也是文化特色突出、展示内容丰富的旅游公共资源,根据《2008年上海统计年鉴》的数字显示,截止到 2008年底,上海市博物馆数量已达到110家,全年参观人数达到 1117万人次。随着 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上海的博物馆建设与博物馆旅游开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去看博物馆’将成为上海世博会之旅的一项重要内容”[9]。本文以上海市各类博物馆为例,对其作为旅游产品的公共属性展开具体分析。

图1显示,博物馆 “A”位于第四象限,其公共产品属性表现为在消费的非竞争性方面接近于纯公共产品,但是这种非竞争性是在未达到“拥挤点”之前的表现,当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超过了 “拥挤点”,则博物馆也具有了竞争性。博物馆在消费的非排他性方面与是否设置门票直接相关,博物馆可以通过收取门票产生不同程度的消费排他,排他性越强,博物馆越接近于私人文化产品。图 2进一步说明了博物馆旅游产品的供给方式,其中,α代表消费者递增函数的“拥挤”参数,n表示旅游消费的人数,当消费者达到 n*后,α则随之增加。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旅游产品公共属性表现的两个不同方面,但是,具体到个体产品,又表现为两大属性的多重性和易变性。

因此,需要在二维属性角度的基础上,探讨旅游产品在两大公共属性方面的多个维度与表现差异。

图2 上海市博物馆旅游产品的供给

(一)旅游产品的消费排他性差异

旅游产品的消费排他性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影响力、知名度以及旅游开发的成熟度,并且与这些要素呈正相关关系;其次,如果旅游产品是都市旅游的代表性或标志性吸引物,则消费排他的可能性和排他程度都很高;再次,旅游产品是否具有相对独立的或封闭式的空间也是产生消费排他的重要原因。像上海博物馆、上海科技馆、上海美术馆等上海市旅游的代表性景点就具有较强的消费排他性,在举办特殊展览或节假日旅游旺季时会对游客采取限流措施。而上海科技馆还通过较高的门票价格在客观上形成了旅游消费的排他作用。此外,一些名人故居纪念馆由于空间相对狭小,一旦有大批游客进入就会产生拥挤现象,会严重影响到旅游效果,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排他措施。

(二)旅游产品的收益排他性差异

旅游产品的收益排他程度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产品在功能上越接近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则其收益的非排他性越高;二是产品在其功能上越接近于休闲设施与休闲空间,则其收益的非排他性也越高。通常情况下,消费的排他性与收益的排他性之间成正比关系,但是在都市旅游产品中也存在着特殊情况。以上海科技馆为例,虽然其作为旅游景点本身具有较高的消费排他性,但是其建筑外观、外部环境和公共空间等要素却成为了收益非排他性要素。如上海科技馆宏大的建筑外观以螺旋上升的形态表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建筑中间具有标志性的巨大玻璃球体镶嵌在一潭清水之间,寓意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诞生;此外,上海科技馆位于世纪广场西侧,周边空间宽阔,与世纪公园的绿树湖水相邻,共同构成浦东的一处集教育、文化、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地标性景观和公共文化场所。因此,当旅游产品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无论该产品自身的属性特点如何,都会表现为一种较高的收益非排他性。

(三)旅游产品排他性的时间、空间与功能差异

都市旅游产品总是表现为某些属性的排他性,而同时某些属性表现为非排他性,这也符合其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或是混合产品的基本特性,因此,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都市旅游产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拥挤性”特点,它与消费的排他性总是相辅相成的,可能产生拥挤的程度也与所承担的旅游功能的大小和旅游影响力直接相关。有的产品可能产生拥挤现象,但是就目前的旅游接待情况而言,还远未能达到 “拥挤点”,因此,公共产品拥挤现象的出现是具有时间性的;其次,都市旅游产品的排他性还具有空间性特点,即某些空间是非排他的,但另外一些空间是具有消费排他性的;再次,都市旅游产品的排他还具有功能差异性,即排他性会根据产品的功能而产生变化。

四、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开发的现实意义

现代都市旅游发展所依托的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建筑、博物馆、都市风光等也大多属于公共资源,所配套的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正在逐步的具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性质,因此,都市旅游产品集中体现出公共产品的特性,其旅游开发将会对都市旅游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有效拓展了都市旅游空间

都市旅游发展中正在形成一种重要的现象,即都市中许多的资源和要素成为人们长距离旅游或出国旅游的一种替代性选择,包括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创意园区等在内的公共文化空间都可以被开发成为一日游、周末或假期旅游产品。旅游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被体验对象的范围和边界无限扩大,可从中获利的旅游资源不断的被开发成为旅游产品,一方面,曾经被视为珍贵文化遗产的处所和具有完全私密性的家庭生活都已经成为最有价值的旅游吸引物并对大众旅游者开放;另一方面,在城市生活中,休闲空间亦可是旅游空间,而旅游空间也会承担一定的休闲功能,二者之间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在一起的。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开发使得城市的旅游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拓展,这种空间拓展不仅体现在有形空间上,即以点为主的都市旅游逐步融合发展为以线和板块为主的格局,而且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旅游吸引要素,并成为从不同视角折射城市文化的空间类型。

(二)有力促进了城市旅游经济发展

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开发不只是政府的公共事业之一,更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许多城市闲置的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再利用,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为旅游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与社会公共性之间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同时,旅游产品以服务于整体都市旅游环境为目标,共同推动了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一些城市中的日常休闲场所,如广场、公园、河道等,都会因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资源特点而成为旅游吸引物,能够通过有效规划和重点开发成为具有活力的城市景观。在此基础上,都市旅游产品的类型、数量和形式都得到了可观的提升,与此同时,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形成了基于网络平台的旅游公共服务,并产生了 “虚拟旅游”这一全新的旅游形式,将旅游产品的公共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间接的推动了整体旅游市场的成熟与规模壮大。

(三)推动形成新的旅游休闲生活方式

博物馆、艺术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最早源自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精英人物的生活创造,是从 18世纪欧洲宫廷沙龙式的社交场合逐渐演变而来的,在这一变化过程中,社会公共休闲观念和旅游思想逐渐形成,即旅游休闲是人的一项公共权利,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当面向全体公民,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而,都市旅游公共产品的开发不仅引导了新的城市旅游休闲生活方式,而且重新定义了都市旅游和都市旅游活动。现代都市文化语境下的“公共性”不仅是对物理空间或公共场所的共享,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重新定义现代都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内涵,因为 “公共领域虽然成为一种与他人交往中的慎重的非个人化、无倾向性和理性的空间,但仍然提供着极为广泛而不可预知的、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相遇机会”[10]。

(四)有助于创建公平的都市旅游环境

城市是人的城市,文化也是人的文化,因此,城市文化的展示必须以公共性为首要特性,通过各种形式使人们能够感受到文化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是不应改变的基本原则。文化差异存在于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等级的规定[11],因而基于都市旅游产品的旅游活动应当倡导一种平等的旅行方式,使文化展示更贴近大众、更容易获取并理解其意义。

都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的开发,其外在表现是物理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能够被大众所享用,而内在的表现则是通过创建公平的都市旅游环境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或是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现代都市旅游产品的开发目的应当是实现空间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富有意义并促进文化的沟通与交流。

[1]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M].萧琛,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13.

[2]谢茹.国家风景名胜区经营权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3.

[3]谭华云.凤凰城景区经营权转让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实证研究 [D].湖南:中南大学,2006.

[4]陈秀琼.我国共享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04:7.

[5]魏小安.景区涨价不是灾后旅游恢复良策 [EB/OL].(2009-03-26)[2009—05—10]http://news.xinhuanet.com/life/2008-03/26-content_7878895.htm.

[6]吴必虎.休闲社会、公共产品与深度旅游 [M]//潘立勇,傅建祥.人文旅游 (第二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55.

[7]许彬.公共经济学导论——以公共产品为中心的一种研究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60.

[8]莫童.公共经济学 [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62.

[9]陈燮君.让文博站在世博舞台的中央 [N].东方早报,2009-02-04(6).

[10]加里·布里奇,索菲·沃森.城市公众空间综览[M]//汪民安.城市文化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30.

[11]贝拉·迪克斯.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

Study on the Public Properties of Urban Tourism Products in Shangha i

WANGLing1,SH IBin2
(1.School of M anagem ent,Zhejiang Shuren University,Hangzhou310015,China;2.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 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310014,China)

Urban tourism products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goodsmostly,bu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public property.The paperwill establish a pedigree of urban tourism products,based on urban touris m resources of Shanghai,and then particularly analyze the types and degrees in public properties of various urban tourism productswith excludability as a benchmark,then propos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urban touris m products in economic,social,cultural and space aspects,which are given by development of modern tourism in city.

urban touris m products;urban tourism;public products;public property

F061.5

A

1007—5097(2010)11—0007—03

10.3969/j.issn.1007-5097.2010.11.003

2010—06—10

王 玲 (1980—),女,内蒙古包头人,讲师,复旦大学博士,研究方向:都市旅游,旅游文化资源管理;

史 斌 (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方向:科技旅游,技术与生态文化。

[责任编辑:许跃辉 ]

猜你喜欢

排他性竞争性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互联网平台排他性交易反垄断规制的若干思考
友情为什么有时会有排他性?
非排他性管辖条款的法律效力研究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基于科学工程的竞争性谈判实践研究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