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绿色创新

2010-12-18王致诚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世博园世博世博会

□王致诚

历届世博会的低碳绿色创新

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创新,从1933年以来,我们知道1933年芝加哥的世博会第一次确定要有主题。芝加哥的主题是“进步的世纪”。半个世纪以来,各届世博会都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无不关乎人类的文明发展,因为这些主题都具有鲜明的导向型。我们注意到近50年来,约20届世博会,有2/3以上的主题选择了与地球、生态和人居环境有关。例如1962年“宇宙时代的人类”,1967年的“人类与世界”,1970年“人类进步与和谐”,1974年“环境与海洋”等。都是和人居环境有关的。一直到2008年西班牙的世博会,也是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和生态、环境有关的,显而易见,通过这些主题我们可以验证,环境和生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关注的主题。

下面介绍历届世博会生态与环境建筑特点与主题创新的一些范例: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举办世博会时,因为场地很热,专门把欧洲馆集合在一起建成了有很多自然流水的生态塔来制造凉意。而且,场馆的顶可以打开,白天气温比较高时就自动把馆顶合上,晚上气温低时馆顶又自行打开。另外,本届世博会每个场馆都建有一个喷泉中厅,房顶上还有链条垂下来,为了用水降温而不乱溅,实现了不用电能空调与照明的低碳模式创新。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是“人类、自然和科技”。芬兰馆被评为展现汉诺威世博会主题最好的,它的风巢结构起实施两个建筑,中间是一个园林,种了80多棵白桦树。它来自芬兰的白桦林,点缀了各式各样奇怪的石头。树都有12米到16米高,创造了一个非常宁静的休闲的空间。其次是荷兰馆展示的“新的绿色自由”主题,它是由荷兰建筑师Mvidd设计的四层建筑,每一层基本上都是1000平方米,每一层都有90%的场地是用于园艺设计的。你进到里面看到一大片郁金香,一大片树林等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然后它顶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它有那个风车供电,为自己风力发电。

在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为表现世博会主题“自然的睿智”,日本馆的建筑物表面用3万株柱子的竹条编织而成,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蚕茧,其构思源自竹帘。“蚕茧”使展馆可以避免直射阳光,并通过墙面绿化节省能源,构造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而充满了科幻感的丰田馆则是以“地球循环型展馆”的理念建造的,展馆的主题是介绍21世纪“与地球共生的移动方式”、“全球规模移动的喜悦与梦想,移动之魅力”。高达30米的展馆外墙是利用旧报纸和树脂膜等材料制成的再生纸板,外面的框架是钢结构。展馆内壁采用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材料——孟买麻,这种材料能够净化空气,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整个展馆建筑可全部再利用、废弃物为零。它代表了“绿色”建筑的全新低碳理念。

上海世博的低碳会展模式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这种主题目标和行动期许中,当然要包含良好的生态和宜居的环境。所以,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表达中国城市文明进程的精神与气质,更要重视生态、绿色的低碳发展模式。众所周知,上海是一座能源极度匮乏的城市。但是上海目前的高速发展又拉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每年达到8.9%的增速。无庸讳言,上海也有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在国家科学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上海提出了未来发展的低碳模式战略,并在工业、交通、资源循环利用、低碳实践区等方面启动了200多项重大的科技项目,为低碳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上海已经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首批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可以说,上海世博会坚持生态优先的低碳模式路径,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的中心立意。

2009年7月,上海世博事物协调局和市环保局共同发布了上海世博会的环境评估报告,这是承办方发出的要举办一届“绿色世博”的重要信号。2009年8月,联合国联合规划署发布了上海世博的环境评价报告,肯定了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努力和低碳措施。

首先是上海世博的会展选址非常有战略眼光,选择了城市中心的旧工业改造区,这样既与城市的主题相吻合,又带动和实现了老城区的有机更新,激活了衰败老城中心,让其重新美好起来,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和勇气。特别是世博区新建100万平方米的生态走廊,大大提升该地区的生态质量,加上适当布置的众多公共艺术品,使这个昔日灰色的文化死角成为亮丽的风景线。上海世博会的选址理念,必将成为各国城市更新的借鉴样板,产生深远影响。

其二是上海世博会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造就了低碳排放的绿色园区。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单体建筑,无论是永久性的建筑还是临时性的场馆,不管是新建建筑还是改造的老建筑,设计者都在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负荷上采取先进、有效的技术和材料。整个世博园,都体现了一种低碳世博的理念。

其三是城市最佳实践区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又一大亮点。在这些绿色行动的集体亮相中,上海世博会对于老工业区、老城区与老街坊的规划意图是明确的,一方面为各国提供优秀实践案例的展场,同时实践区的本身也成为最佳低碳实践的案例。在最佳实践区里面,保留了工业建筑,占该区总建筑的60%以上,体现了保护前的修复、改造和利用。使其具有新的功能和节能环保的品质,并且嵌入了许多文化与时尚的现代元素,这样既保留了历史的基因,又可以展现时代精神。

上海世博的低碳绿色亮点

所以我们已经看到,上海世博会也是一次集中低碳实验和绿色行动的环境盛会,其中亮点多多。

世博轴: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中心地带的世博轴。世博轴是世博园区空间景观和人流交通的主轴线,全长约1000米,宽约 110米,是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单体项目。世博轴是世博会“一轴四馆”五大永久建筑之一,是一个由商业服务、餐饮、娱乐、会展服务等多功能组成的大型商业、交通综合体。世博轴采用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环保、生态技术,首先是“一轴四馆”邻近黄浦江,所有场馆都充分利用江水源循环降温,提高空调系统效率。“一轴四馆”堪称绿色技术的集大成者,节能节水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节能率高达62.8%,非传统水资源利用率61.3%,杂水用量占生活用水量76.7%,回收雨水利用可达3万立方米,还有程控微灌溉系统可节水50%到70%。6月22日,上海世博园区世博轴首次进行灯光调试,展示了当今国际先进的节能、降耗、环保和生态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使得这些建筑“充满智慧”。

世博中心:位于卢浦大桥东侧浦明路以北的世博中心,其造型揉合了现代建筑视觉理念,在排列方式上由西向东高低错落,表达出一种既有整体循序而又不失变化的韵律美。设计师充分利用沿江景致及世博园区宝贵的景观资源,形成晶莹通透的内部空间和外部形态,同时体现节能和生态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充满智慧的绿色建筑。世博中心内部在技术方面,设计方案按照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的3R原则,统筹安排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尽量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整个建筑除使用有关节能环保的太阳能、LED照明和冰蓄冷系统等高新技术外,考虑到世博中心临近黄浦江边,该建筑将采用江水循环降温技术,避免空调产生较大的耗电量。另外,还采用了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等节能技术。世博中心在设计中对环保设备及它的后期功能利用都要求很高,把节能降耗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体现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世博主题馆:位于世博园区B片区世博轴西侧的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其屋面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采用并网发电运行方式,将太阳能发电传回城市电网中。太阳能总发电量2.57兆瓦,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太阳能板面积达3万平方米,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CO2排放量约2500吨。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有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墙,面积达5万平方米。之前爱知世博会最大的绿墙只有2.5万平方米。利用绿化隔热外墙在夏季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同时在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的中国馆,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挑出层如此宽阔的建筑本身就是对力学和材料学的有力挑战,难度自不待说。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地区馆平台上厚达1.5米的覆土层,可为展馆节省10%以上的能耗。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所有管线甚至地铁通风口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建筑体内。

世博演艺中心:位于浦东的世博演艺中心,犹如黄浦江畔的一只“艺海贝壳”,它将成为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永久性场馆之一,在世博会期间将承担各类大型演出和活动,满足世博会大型文艺演出需求。该中心的弧形外观不只是为了凸显这座文化新地标的时尚感,其中也蕴藏着精妙的环保构思。下层圆弧表面形成自遮阳体系,在高温季节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为玻璃屋顶的地下空间进行自然采光。仔细瞧瞧,你还会发现在“飞碟”的外围有着养眼的“绿坡”,而非呆板的水泥。“绿坡”的作用不可小觑,事实上这是屋顶覆土技术的应用,它不仅使得世博演艺中心能完美融入周边的水绿景观,而且能为场馆外延地下空间保温隔热。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世博演艺中心利用江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引入身旁的黄浦江水形成新型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而在场馆顶部设有雨水收集系统,能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进行浇灌与道路清洁。场馆表面采用低耗能的环保材料,LED新型光源代替传统照明,使得建筑比传统模式耗能大大降低。

世博园中心绿地景观:位地浦东的上海世博园中心绿地景观,总面积达42公顷。在世博会期间,中心绿地承担着各种庆典、表演、展览、会议等活动,同时也是游客游览、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会后,绿地景观将成为上海市的绿色中心之一。在建设中,绿地景观综合解决了滨江洪涝、生态重建、人流疏散、遗产利用、文化展示等问题,使之成为一块滨江的绿地、世博绿地和城市的绿地,满足会展期间和会展之后的多种功能。首先是临江滨水带,由不同类型的生态堤岸、湿地、土丘与码头等构成,滨江栈道贯连期间,使人与日常的潮水和江波相呼吸,并感受丰富的滨江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其二是内河湿地带,中间的泡状景观元素由水泡、树岛、灌木岛等多样化的生境所构成。斑块的边缘效应和隔离效应,为水体净化、多种鸟类和生物的栖息创造条件,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内河湿地的水是经水处理站净化后的黄浦江水,通过湿地的过滤自净作用,形成清澈的河水,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输往场地其他区域,充分体现着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夹岸疏林草地带,为缓坡草地和乡土乔木林构成,两条林带夹一条湿地,林木由水边至防洪堤顶由疏而密过渡,基调树种由落叶的枫香和乌桕过渡到常绿的香樟林。在世博会期间,此区域绿地承担一定的人流疏散作用。平时则是轻松愉快的休憩地。四是堤内庭院艺术带,由展区通往绿地的南北道路划分设计了十五个小庭园,它们构成环境艺术“容器”嵌入防洪堤的土坡,形成半围合的庭院展示空间。在这些庭园中,将生态环保新技术与景观相结合,充分展示了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绿色、环保、节能、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水能利用、废旧材料再利用、风能、屋顶花园新技术,等等。体现未来的城市和如何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绿色庭院技术。

当我们高呼“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口号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城市是有历史的,这些历史在每一方土地上,在每一栋厂房中,珍惜和善待它们的存在,方可使城市充满绿色生机,使低碳生活充满意义;这就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让我们值得骄傲的世博会。

猜你喜欢

世博园世博世博会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十年磨剑,世博再出发
沈阳世博园掠影
游昆明世博园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水调歌头
喜游世博会
难忘世博难说再见
世博会历史
给“世博”拍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