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加工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0-12-05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年4期
关键词:农学院深加工转基因

金 红

(天津农学院 农学系,天津 300384)

深加工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金 红

(天津农学院 农学系,天津 300384)

金红

女,汉族,研究员,曾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植物学与植物病理学系作访问学者。现为天津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生化学会教学委员会成员,天津市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被天津市质量监督局聘为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天津农学院学报》编委。

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主持天津市市级精品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天津农学院教学名师。主持和参加完成市级科研课题16项,其中主持完成市级以上课题6项,主持起草天津市地方标准3项。获得国家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局级三等奖2项、主持起草并已公布实施两项天津市地方标准。在国内外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篇,出版著作2部。

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食品进入商品化生产和销售,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全球由转基因作物加工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成分达4000余种。虽然缺乏科学依据证明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性,但其潜在风险仍引起世界各国政府极大关注,纷纷出台转基因产品的标签管理制度和出入境产品报告制度。联合国和欧盟等要求更为严格,规定转基因农产品从研究、生产、运输、贮存、销售到进出口等所有环节都需要检测监控。因此,转基因产品的检测鉴定成为各主要贸易国一项重要的检验内容,并建立相关的标准化检测体系,以适应于各种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包括初加工产品的检测和深加工产品的检测。使用PCR法检测深加工产品中的转基因成分,面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有效地从众多深度加工产品中提取到原料DNA成分,其难度不仅在于加工过程中DNA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受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因子的影响使DNA质量降低。由于深加工产品的DNA提取是建立在DNA水平上的PCR检测技术的瓶颈,因此研究深加工产品的DNA提取方法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转基因食品市场实施标签制度的技术保证。我们从2002年开始对转基因大豆和番茄的深度加工产品--酱油和番茄酱的DNA提取方法进行研究,摸索出一套适用于酱油等液态发酵产品和一套适应于像番茄酱这类酸性食品的DNA提取方法,克服了常规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为转基因成分定性检测提供了高纯度DNA原料。

由于建立在DNA水平上的PCR方法的组成体系复杂,参数较多,结果常常不稳定,易产生假阳性或假阴性现象。建立在蛋白质水平的酶联免疫技术也曾在转基因产品的检测上起着一定作用,但需要有该蛋白质的抗体,使用上存在局限。我们又从蛋白质是天然植物成分这一点出发,利用蛋白质SDS-PAGE方法,体系中外来影响因素少,检测结果较稳定,重复性好的特点,找到能区别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的蛋白质表达条带,初步建立了利用蛋白质检测转基因大豆的较稳定的新方法。

猜你喜欢

农学院深加工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立西北农学院的农学教育研究
农产品深加工 亦喜亦忧谨慎前行
北京高校科技创安—视频监控应用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学院为例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农业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天津农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