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原声英语电影为载体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

2010-11-16陈婷

电影评介 2010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言语跨文化

一、引言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提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1]。这也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到了重要位置。因为外语教学不再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培养学生具备“造出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非言语交际占据重要地位。研究显示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非语言符号所传达的信息高达65%。[2]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如果不能了解彼此非言语交际方面的文化差异,他们就不能顺利沟通。在非言语交际方面产生误解甚至会导致交际失败。然而,传统的外语教学只强调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练习和掌握,也就是“纯语言能力”,而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输,甚至对目的语文化中非言语交际体系的知识闭口不谈。即使是在采用了交际教学法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能否开口说、学生所用的词语与句子结构是否正确等语言能力的培养,很少提及如语调、面部表情、手势之类的非言语交际元素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据有关调查,我国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的能力和言语行为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其非言语行为能力明显低于言语行为能力[3]。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滞后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跨文化交际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原声英语电影中的非语言交际

许多研究证明,非言语行为表达上的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非言语交际研究主要涉及三大课题:体势学、体距学和副语言(paralanguage),它们都在原声英语电影中有充分的体现。

1.体势学

体势学研究人们交际时身体各部分动作的模式所表示的含义,是非言语交际研究的重点,它包括很多非言语行为,如面部表情、体姿、手势、眼神、体触。[4]以体触为例: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东方人和西方人在体触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如《阿甘正传》中,当Dan上尉和他的未婚妻出现在Forrest与Jenny的婚礼上时,Jenny主动向前和Dan轻轻拥抱,并贴一下脸,说:“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在影片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丹上尉的未婚妻(亚洲人)表现出典型东方人的礼节,她对Forrest微笑、握手并用简单的“Hi!”来问候,这与Jenny形成反差。

2.体距学

体距学研究人们在交际时保持相互的身体距离及由此而体现出的特定含义。[5]人们对待体距的态度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比如:出于个人主义的社会价值观,美国人非常重视他们的隐私,因此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他们很注意保持彼此的距离。在美国,亲近距离仅适合于父母、子女、夫妻之间,即使是同性朋友交往也很少保持这样的距离,也尽量避免肢体接触。而在中国文化中,亲近距离出现在同性青年朋友交往中是广为接受的。在中国,同性朋友手拉手地散步,相互搂抱以示亲热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体距学的差异在英语原声电影中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3.副语言

副语言(paralanguage),也称为伴随语言,指一些超出语言特征的附加现象,如声调、音量、停顿和犹豫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通过声调、语速变化、音高等非言语手段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中国有句熟语说:“说话听音锣鼓听声”,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副语言在交际中的作用。然而,通过课本,听力材料等正常学习途径学到、听到的英语和真实的英语实际上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使得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副语言的输入少之又少。这种情况无疑会导致我国英语学习者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合下因不能适应对方而造成交际困难或失误。通过观看一些合适的电影,可以让英语学习者快速地了解和熟悉英语国家人们说话的真实状况,通过有效地模仿,将使他们更有可能改掉常见的、僵硬的中式语音语调,从而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三、运用原声英语电影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影片这种人、景、物、声、光、色相结合的艺术体,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

1.利用原声英语电影,加强非言语交际知识的输入

选择难易程度恰当、非言语交际差异突出的电影作品让学生慢慢体会。一般说来,英语学习者看英语电影是比较难的,因此当学生在观看原声英语电影时,不要求他们每句话都看懂,重点放在体会非言语交际差异这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播放过程中暂停,进行及时的讲解。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DVD等有回放、显示英文字幕功能的设备

现代技术的发展,DVD、计算机、因特网的普及越来越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比如,可以根据电影的难易程度,采取显示英文字幕的方法以及回放功能,对重要的地方重复播放,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观看电影中与非言语交际有关的情节,起到强化效果。

3.将在电影中观察的非言语交际的差异加以及时应用,加深理解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应用和实践,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非语言交际形式和手段,减少交际失误,消除误解,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四、结语

非言语交际的失误一般不会被当作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这方面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由此可见,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原声英语电影为载体,加强学生的非言语交际知识的输入,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非言语交际意识,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

[2]Ross, R.S. Speech Communication:Fundamentals and Practice[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1974.

[3]王振亚. 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4):32-361

[4]Birdwhistell, R. Kinesics and Context[M].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0.

[5]Edward T. Hall. The Silent Language[M].London: Anchor Books, 1973.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言语跨文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