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圣经文本影响下的当代美国犯罪片主题和人物设置

2010-11-16孙莹

电影评介 2010年6期
关键词:鲍比约瑟麦克斯

《圣经》作为文化和宗教经典,其中的人物、地点、术语和事件等诸多要素,沉淀在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成为文艺创作的丰富宝库。美国电影的历史,与圣经文本的辐射密切相关。犯罪片作为美国类型片的一种,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和人物设置等类型元素上,也受到圣经文本的深刻影响。

一、“原罪—堕落”主题在当代美国犯罪片中的运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美国艺术电影的一个高峰”[1],《教父》、《唐人街》和《出租车司机》等优秀犯罪片在美国电影史上粉墨登场,《骗中骗》为犯罪片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美国往事》和《普利策家族的荣誉》等犯罪片成为电影史上经典作品。本文选取当代美国犯罪片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类型片的发展已比较成熟,解读类型元素在圣经文本影响下的特定的暗示和对应意义,对理解美国犯罪片的主题、结构、情景和人物都具有极大的提示性和阐释性。

人类堕落的根源记录在《圣经•创世纪》第三章里。[2]伊甸园中,上帝命令人类的始祖亚当不可吃善恶树上的果子,因为吃的日子必定死。狡猾的蛇却诱骗夏娃与亚当,两人未能抵御诱惑,使用上帝赋予人的“自由意志”选择了背离上帝的命令。从此,本来安分敬虔的人,丢弃了上帝赋予人的永恒真理,形成了自以为是的善恶基准,不仅否认上帝的存在,还陷入到自私,贪婪,伪善和彼此伤害的罪恶境地。

美国犯罪片中,比其他类型片更充斥着血腥与杀戮,嫉妒与贪婪,自私与诡诈,从圣经文本出发,这种“原罪—堕落”主题作为一种模式,在影片中的运用非常多见。

片中常常有一个单纯无辜的青年,因为金钱、利益的诱惑或命运的玩笑而走上罪恶的道路。如经典犯罪片《教父》三部曲,表现的就是主角迈克尔一生就是一步步蜕去良善的外壳,走向无边的堕落的过程。

父亲老教父令之于迈克尔,就如同上帝之命令于亚当。上帝保护亚当,不让他碰“禁果”,而迈克尔的伊甸园中的“禁果”,就是家族的黑道事业。父亲出于保护,不让自己最爱的小儿子涉足家族产业。直到迈克尔的父亲被暗杀,一切“伊甸园”的幸福和谐被打破,整个家族随时受到威胁,迈克尔遇到和亚当一样的“诱惑”:顺服还是不顺服,是听命于父亲做一个乖乖的孩子,还是拿起“屠刀”,除掉敌人毒枭和警察局长。一度追求真理和良善的迈克尔,不可逆转的,开始迈向罪恶的道路。

父亲逝世以后,迈克尔在“堕落”中挣扎更加剧烈,如同离开上帝的亚当,生命中“邪恶”的种子开始生长。新一代教父迈克尔,迈上了一意孤行的不归路,他怀疑周围的一切,要毁掉一切,一种从心底里激发出的无限欲望使他逐渐脱离了真实的自我,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慢慢地被利益占去,取而代之的是自我的迷失与堕落。

迈克尔从坚持不参与黑道事业的“禁果”,到又无法抵挡“诱惑”,陷入罪恶却又无法自拔,清晰地呈现了圣经文本中的“原罪—堕落”主题,亚当在《圣经》中演绎出人类始祖的堕落,而迈克尔也以电影的方式阐释出现代人的堕落悲剧。

二、“原罪—堕落”主题的衍生——“好兄坏弟”的人物设置

“原罪—堕落”主题的衍生,表现为“堕落”之后的亚当的儿子之间的兄弟残杀,《圣经•创世纪》四章中记录:该隐嫉妒受上帝喜悦的弟弟亚伯,愤然将其杀害,该隐也为他的罪,付出了过流亡生活的惨痛代价。[3]

还有另一桩兄弟残害事件,发生在该隐之后几百年的约瑟身上:年幼的约瑟备受父亲宠爱,招来“坏兄弟”疯狂的妒忌,“坏兄弟”们串通一气把约瑟卖到外地。从此,无辜的约瑟沦为奴隶,历尽坎坷。若干年后,“坏兄弟”逃荒去了埃及,身为埃及宰相的约瑟,以德报怨地接待了这些“坏兄弟”。[4]

这就是圣经文本中,在“原罪——堕落”主的衍生下的,“好兄坏弟”主题模式,该模式影响最多的,就是美国犯罪片的人物设置。从20世纪30年代起,美国犯罪片中就开始使用的“好兄坏弟”的人物设置,《曼哈顿情节剧》和《黑脸天使》是当时使用这种套路的代表作。 [5]几十年过去,当代美国犯罪片中,依然采用了这种人物设置方式。

(一)杀人的“该隐”和“卖约瑟的众兄弟”原型影响下的人物设置——麦克斯

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认为,所谓原型,就是“在文学中极为经常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通常是一种意象,足以被看成是人们的整体文学体验的一个因素。”[6]他所定义的原型概念,目的是从庞杂的现象中找到一个结构要素,达到认识和发现的目的。本文探讨的原型,是基于圣经文本,结合犯罪片的类型元素,找到犯罪片人物设置的圣经性依托。

摄于20世纪80年代的犯罪片《美国往事》的导演莱昂内曾强调,“我的电影创作总是在与这些寓言玩游戏……尤其是寓言中黑暗的一面。”[7]这部电影寓言的表现在于,阴冷地刻画了杀人的哥哥该隐——麦克斯,又刻画了被杀弟弟的亚伯——努德斯。

努德斯和麦克斯两兄弟中,努德斯是经典犯罪片中常见的世俗英雄的形象:重感情,讲意气,侠骨柔肠,有着朴素正义感,怀揣着“我有的,兄弟也将有”的信念。另一个麦克斯则成为他的反面主题:自私,贪婪,诡诈,老谋深算。

该隐在嫉妒和愤恨中,杀死了弟弟亚伯;麦克斯也用嫉妒和背叛“杀死”了好兄弟努德斯的爱情,希望和人生的平安。约瑟的兄弟们买约瑟之前,用尽各样方法,对其玩弄和欺骗;麦克斯也是这样玩弄努德斯于股掌之上,像假意对约瑟施善行的众兄弟一样,麦克斯制造了与努德斯生死与共的假象,从而让努德斯成为他手中一个心甘情愿、得心应手的工具——努德斯实际上对麦克斯一无所知,如同与被兄弟欺骗的约瑟。

《圣经》中的约瑟坐牢之际,“坏兄弟”正享受富足生活;电影中,努德斯亡命天涯之时,麦克斯正使用出卖朋友换就的金钱广交权贵,踏着朋友尸骨往上爬,铺成自己向上流社会爬的通途。影片中对角色人生际遇的设置,与圣经中的“好兄坏弟”完全契合。

(二)被杀的“亚伯”和被卖的“约瑟’原型影响下的人物设置——努德斯

努德斯,一个怀着有福同享乌托邦梦想的“好强盗”。从世俗的角度看,努德斯是失败者,为朋友复仇杀人而给自己招致牢狱之灾;出狱后被曾经的朋友和爱人遗弃;他的告密带来了兄弟的死亡;仇人的追杀让他背景离乡漂泊,在30多年的逃亡生活中耗尽青春,过着与流浪的约瑟在埃及为奴一样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一切的源头,都源自曾经的挚友麦克斯的背叛。努德斯被塑造成被该隐所“杀”的亚伯和被“坏兄弟”卖的约瑟。

在学者西美尔看来,“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中都包含着一种宗教因素”,而宗教元素中良善与丑恶,影响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形成了一定的情感张力”。[8]在这部影片中,呈现的不再是简单的“原罪——堕落”模式,这里的罪恶不再是个人的骄傲,欲望与野心的产物,而是凝结于与他人的关系中,滋生于亲情、友情、爱情的面具之下,是一种在背叛、贪欲等诸多罪恶下,衍生出的一种复调:一种现实与诗意、残忍与柔情、罪恶与惩罚的混合。这揭示了人类在犯罪冲动和良善本性的挣扎中无奈,也嘲讽人类在罪恶中轮流扮演“被侮辱与被损害的”角色的可悲宿命。

三、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美国犯罪片中“约瑟”原型运用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犯罪片在类型元素运用上呈现出的多样性,丰富性,其类型本身正日臻成熟和多元。

以2007年上映的犯罪片《我们拥有夜晚》为例,导演兼编剧詹姆士•格雷曾说,自己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圣经》中的该隐和亚伯以及约瑟和他的兄弟们。[9]在人物设置上,该片以约瑟和鲍比为两位主角命名,塑造了两个性格异的兄弟:善良“约瑟”与叛逆“鲍比”。老大约瑟是一名干练、正直的警察,弟弟鲍比是一个出入在混乱酒吧之中叛逆青年。这仿佛预示了一个“好兄坏弟”的故事,迥异的性格会导致两者的矛盾,于是兄弟反目,自相残杀成了大多数人的预想结局。然而,创作者的巧妙设计,使该片的“约瑟”原型呈现出了不同的运用。

在影片中,我们发现,“鲍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坏,他没有成为出卖“约瑟”的恶兄弟,只是个爱好自由又爱耍个性的小青年。大哥“约瑟”也不是圣经中隐忍坚毅的约瑟,而是很快被俄国黑帮分子击杀,消失在影片中。面对这样的生活变故,鲍比身上血浓于水的亲情被激发,那个游游荡荡的小青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背负为替亲人报仇重任的新生的鲍比,他最终卷入了所有争端的最前沿,并迫使自己踏上了警察之路。

他和自己最初所过的,也是他真正向往的生活再见了,命运将他推向替家人复仇雪耻的人生十字路口,他选择去做警察——表面上看是他自己的选择,实际却是对命运无奈的接受,因为命运完全不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导演兼编剧格雷所说:“对于鲍比来说,生活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10]

显而易见,在这部电影中,真正的“约瑟”不是大哥,而是妥协于命运的弟弟“鲍比”。《圣经》里的约瑟和片中的鲍比一样,都是命运的“妥协者”,不同的是,前者的妥协源于对造物主上帝的信仰:上帝要他经过重重磨难,成为埃及的宰相。后者的妥协,来自亲情的激励。

由此可见,创作者只是借用了圣经中约瑟原型的亲情元素,真正目的是,用“警匪”这个题材来讲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矛盾,和一个普通人面对命运的渺小和无奈。圣经人物原型成为一种“外壳”,影片的“内质”在于,对社会、人性和暴力本质等“现代问题”的探讨。类似犯罪片还有奥利弗•斯通的《天生杀人狂》,科恩兄弟的《冰雪暴》,昆廷•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和索德伯格的《毒品网络》等。这些创作者对圣经元素的应用,已经不仅仅是原样选取其故事原料,而是将某种具体要素抽离出来,进行拓展,形成新的主题模式与人物关系。

注释:

[1](美)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M]. 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65.

[2]中国基督教两会编译.圣经•创世纪(现代中文译本)[Z].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发行,2006:2-3.

[3]中国基督教两会编译.圣经•创世纪(现代中文译本)[Z].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发行,2006:3-4.

[4]中国基督教两会编译.圣经•创世纪(现代中文译本)[Z].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发行,2006:36-52.

[5]游飞,蔡卫.美国电影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205.

[6](加)诺恩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469.

[7](美)皮特•罕密尔.莱昂内:我是猎人.不是猎物[J].美国电影, 1984(4)

[8](德)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

[9]Mtime.我们拥有夜晚[O L].时光网,2007-10-13,http://www.mtime.com/movie/51203/behind_the_scene.html.

[10 ]Mtime.我们拥有夜晚[O L].时光网,2007-10-13,http://www.mtime.com/movie/51203/behind_the_scene.html.

[1]中国基督教两会编译.圣经(现代中文译本)[Z].中国基督教两会出版发行,2006.

[2]〔美〕理查德•麦特白.好莱坞电影[M]. 吴菁,何建平,刘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3](加)诺恩洛普••弗莱.批评的剖析[M].陈慧.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4]游飞,蔡卫.美国电影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5](美)皮特•罕密尔.莱昂内:我是猎人.不是猎物[J].美国电影,1984(4).

[6](德)西美尔.现代人与宗教[M].曹卫东.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5.

猜你喜欢

鲍比约瑟麦克斯
两盒生日蛋糕
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一定有办法
用左眼眨出来的书
《疯狂的麦克斯4》当选 本世纪最佳澳大利亚电影
一个神奇的发现
漫画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