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木马屠城记》——阿伽门农的欲望史

2010-11-16高鲜花

电影评介 2010年5期
关键词:特洛帕里斯阿喀琉斯

前不久看了约翰•肯特•哈里森导演的《新木马屠城记》,由马修•麦斯登(饰演帕里斯)、希艾娜•盖尔利(饰演海伦)、约翰•里斯•戴维斯、斯特兰•斯卡斯加德、鲁菲士•央维尔等主演,2003年环球电影公司发行。这一版本涉及大量相关神话: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出生、被弃、被收养、评判三女神金苹果的归属、参加王国组织的竞技比赛、被国王普里阿摩斯认回、出访斯巴达带回海伦。海伦的身世、特修斯将其抢走、兄长将其抢回,与墨涅拉俄斯结婚。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与斯巴达公主克吕泰墨斯特拉的婚姻。特洛亚战争的起因。希腊联军远征,阿伽门农航海中用女儿祭奠狩猎女神。木马屠城计。联军归来后,阿伽门农被妻子杀死。

对比1956年版的《木马屠城记》和2004年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史诗片《特洛伊》,可以看到这三个版本都对战争进行了宏大叙事,场面壮观,突出体现了好莱坞大场面、大铺排的商业元素,也让观众领略到战争的残酷与毫无人性。其次特洛亚战争的实质是希腊联军掠夺特洛亚财富,抢回海伦只是借口。再次阿喀琉斯都任性、鲁莽。但1956年、2004年两个版本阿喀琉斯的地位都比较突出,在《特罗伊》中属男一号。2003年的《新木马屠计》一号人物则为阿伽门农。叙述人是阿伽门农弟弟墨涅拉俄斯。通过叙述人的叙述,笔者认为这是一部讲述阿伽门农欲望的影片。阿伽门农在激情与冒险中抢夺女人(海伦)、掠夺财富、拥有权力,追求荣誉。其中对海伦的占有欲最为突出。

关于欲望,有各种解释。据《现代汉语实用辞典》(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的辞条,“欲望,(名)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拉康曾言,“欲望即缺乏”。梁漱溟在《人心与人生》中有言,“欲望之为物,实以种种本能冲动为其根本”。李运抟在《当前文学“欲望书写”新论》一文中指出:“欲望的内涵是宽泛的。”“欲望就是欲求和希望”,“通常情况,‘欲望’确实多是指过分的的欲求,甚至多与享乐、贪婪、放纵、奢侈、野心等相连”;“欲望也包括精神欲求”,“如权力欲,不仅意味着物质享受,也包括颐指气使、前呼后拥的精神快感。” [1]

总的说来,欲望的对象或说欲望的满足包含较多层面,成语中有“欲壑难填”一词。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欲望的发展史,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停止对欲望的追求。文学中反映欲望的经典作品有《金瓶梅》、《十日谈》、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等。人在基本的生存得到保障后,自然就会有其他方面的追求,尽可能实现自己的欲望,体现自己的价值。欲望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使得对欲望的评价也多种多样,且经常与道德评价挂钩。

稍加分辨可得,男性与女性的欲望内容是不一样的。社会对男性的欲望评价多是正面的,看待女人的欲望则颇多微词。女性多重物质享受。男性要求更多,除物质外,有野心,尤其热衷权势,想要征服一切,即所谓的雄心抱负。在男权社会中,女人只是男人物质欲望的一部分。男人对女人,首先要征服女人的身体,再征服女人的思想,剥夺女性作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人的自我意识,继而让女人只能依附男人,为他生、死。

2003版《新木马屠城记》的阿伽门农,是男人欲望的化身,特别切合李运抟所言。作为男性,他渴望海伦的美色;作为国王,渴望财富、权力;作为大英雄,追求荣誉。他渴求的越多,对别人的损害就越多。为了他的欲求,他冷遇妻子、杀死女儿、胁迫弟弟,让成千上万的希腊人为他客死异乡,也使数以万计的特洛亚人丧命。可悲的是阿伽门农随着自身生命的消失,无法真正拥有他的所得。这也是人的悲剧宿命。

一、对海伦

在剧中,阿伽门农与克吕泰墨斯特拉举行婚礼时见到了海伦,随即对她产生了不可遏止的占有欲。墨涅拉俄斯试图走近海伦的时候,阿伽门农的眼神是憎恶的。每个女人都渴望美,但海伦的美给她带来的是一系列灾难,红颜命薄。她的美成为众多男人欲望的对象:被特修斯抢走,被其兄长抢回来;父亲讨厌她;国王们又围在一起抽签决定她的归属。她的身体是自己的,却不能自主。与墨涅拉俄斯结婚,应该是不错的:墨涅拉俄斯同情她、爱她。但遗憾的是,对方不能保护她。在两人的婚礼上,她就是一个漂亮的玩偶,裸体在人群中穿行,展览,供那些男性首领们赏玩,满足其他所谓大英雄们的变相占有欲。阿伽门农的眼神在欢畅的国王们中间显的贪婪、愤怒:海伦不归他所有。此镜头向观众暗示出他以后诸多行动中的一个重要指向即为海伦。海伦和帕里斯逃走后,阿伽门农反映强烈,程度超过了作为丈夫的墨涅拉俄斯,他要夺回海伦,彻底占有她。战争中帕里斯特洛和墨涅拉俄斯决斗,两人最终出人意料地和解,后者向帕里斯道出了对海伦的关心,担心她落到阿伽门农手中。特洛亚城沦陷后,阿伽门农夺回海伦。为了显示他的强力、发泄他的怨愤,他当着墨涅拉俄斯及其众多国王的面,残忍地强暴了海伦,海伦便像精美的工艺品一样为他所有,供他发泄、玩弄,直到克吕墨涅斯特拉为了女儿、为了海伦、为了自己将他杀死。阿伽门农的欲望史随即终结。因而这部影片首先是阿伽门农对海伦的占有史。对性资源的占有,占有的多寡、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男子是否处于社会高位的一个重要指标。阿伽门农是典型代表。从而也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的皇帝有三宫六院。

二、对财富与权力

“古往今来的战争是为了争夺土地、财富和性资源。这也是政治和战争的起源。在人类社会中,女性诱惑绝对不是纯动物性的、自然的资源,而是一种上面附加着土地、财富和权力的文化载体和象征,其属性的变化也以各种方式激励和促进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2]海伦因为美,对阿伽门农等人产生诱惑,成为阿伽门农的欲望对象,成为他争夺财富、权力的借口。

阿伽门农要把势力延伸到东方特洛亚,夺取丰盛的战利品。特洛亚的地处欧亚交通要道,城邦富庶。特洛亚的富有使得希腊各邦垂涎,《木马屠城记》中帕里斯到斯巴达时,国王们正讨论用什么做借口发动对特洛亚的战争,掠夺财富。在《新木马屠城记》中,帕里斯出访斯巴达,有人跟他开玩笑:“你们的城墙是不是用金子铸成的?”,新旧版都有特洛亚市集繁荣忙碌的特写。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在这里,货物丰富,叫卖声不绝于耳,这种繁荣不可能不引起希腊人的垂涎。阿伽门农要征服特洛亚、掠夺特洛亚,让富裕之邦向他纳贡,蓄谋已久。帕里斯前来寻求和平,阿伽门农说对特洛亚没有和平,体现出他的好战与野心。海伦私奔正好使其有理由组织庞大的东征舰队掠夺特洛亚,满足他对财富的贪求。

作为国王,阿伽门农对权力的渴望与对财富的贪婪同时并存,他的野心随着实力日渐膨胀。当时希腊各邦,迈锡尼最强大,阿伽门农已是整个希腊地区的最高首领,他号令群雄,集结军队。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墨涅拉俄斯等都听命于他。他要权力的绝对性,这使得他为人特别蛮横。他对妻子专断:除了生孩子,不可以过问他任何事情。弟弟墨涅拉俄斯不能对他有异议,他用无形的威慑力让后者“俯首”。为了抢夺财富航行顺利,他牺牲女儿做祭品。战争中,不由分说抢走阿喀琉斯的女奴。他更要征服大洋那边的特洛亚人,让他们臣服于他。影片中,阿伽门农凶狠的眼神是他骄横的力证。他的任何决断都不容辩驳。他是伟大的,似乎要征服世界。

影片中,克吕泰墨斯特拉、海伦、墨涅拉俄斯都对阿伽门农不满。帕里斯、墨涅拉俄斯、普里阿摩斯都看出他的贪欲、野心。他们都明白海伦是阿伽门农的欲望对象、欲望载体,满足他利益、财富、权力的借口、途径。

三、对荣誉

一般地,对荣誉的追求都给以正面的评价,这是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追求荣誉也是每个古希腊英雄的梦想与奋斗目标。他们在追求荣誉的过程中,张扬个性、肯定自我、实现自身价值,但同时也放纵欲望,牺牲德行、伦理。战争是获得荣誉的重要途径。在战争中孔武有力、释放激情,可以夺得大量战利品(包括女人),提高声誉,受人敬仰。在《荷马史诗》及相关影片中,阿喀琉斯宁愿战死,也不愿在家安乐终老。史诗《伊利亚特》中帕里斯经常躲在城内,不去迎敌,不仅与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海伦都不满意他这种胆小行为。希腊英雄们追求荣誉又维护荣誉。阿伽门农亦如此。十年战争后,他满载战利品,荣誉而归,十分惬意地躺在浴池中。这时的阿伽门农到达了他人生的巅峰。他是成功的、无可企及的。可叹的是巅峰时刻也是低谷时刻,他的所有随着他的生命一同消失。

阿伽门农追求并实现了自己的诸种欲望,但也泯灭了他的善良人性。

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是后世艺术的宝库。人们在敬佩古希腊英雄的同时,也应深思战争与人性。社会需要适当的欲望,更需要善良的人性,但绝对不需要战争。

[1]影片来源:http://bk.pplive.com/movie/42447[2][德]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刘超之、艾英 译,宗教出版社,1996年10第三版

[3]梁漱溟,《人心与人生》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年

[4]贾庆军:《欲望的独特性——<香水>的媚惑》,《世界文化》,2008年第4期,P18-19

[5]刘玲:《拉康欲望理论阐释》,《学术论坛》,2008年第5期,P18-22

[6]张书端:《<夜宴>:华美影像中的欲望挽歌》,《电影评介》,2007年第11期,P31-32

[7]郭琰;《荣誉与德性:希腊英雄社会的伦理意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8]李萍:《理性与情欲:分裂的叙事下的艰难选择——<色•戒之难>》,《文艺评论》,2008年第3期,P69-72

[9]张慧云:《女性隐秘身体欲望的大胆突围》,《电影评介》,2008年第8期,P38-39

[10]许婧:《美国史诗电影:关于英雄的梦想》,《艺术评论》,2004年第11期P56-59

[11]王元明:《中西性恶论比较及其现代意义》,《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P1—5,11

注释

[1]李运抟:《当前文学“欲望书写”新论》,《文艺报》2008.5.8.⑧

[2]殷国明:《女性欲望与革命文学的关系》,《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2期,P23-29

猜你喜欢

特洛帕里斯阿喀琉斯
美国表姐妹直播玩枪走火身亡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拉德布鲁赫和康特洛维茨
五只小猴子烤生日蛋糕(上)
五只小猴子烤生日蛋糕(下)
3分钟典藏故事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
白宫“御裁”乔治·德帕里斯
成语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