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

2010-11-08于丽萍

科学24小时 2010年5期
关键词:基因组预测基因

文|于丽萍

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

文|于丽萍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所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被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

一张基因图看到人的一生

一张基因图看到人的一生

为什么人们对“基因”二字如此敏感,如此谨慎?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被染上“迷信”之嫌。在传统的观念里,生命不可预测。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将死亡,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

基因决定人的“生离死别”

基因决定人的“生离死别”

当我们掌握了人类全部的基因密码时,就可知道胎儿一生的命运。

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一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堤文博士和载维·文纳特教授找到了一种自杀基因,并认为它可导致某些人发生自杀的行为。

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的关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3万名长寿者,发现不少研究对象体内均带有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这两种基因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这个研究组的负责人科恩博士说,带有这两种特定基因的人,得享天年的机会比普通人要高两倍。

离婚问题也不完全是感情问题,基因也在其中作怪。这是英国科学家最近对3500名已婚者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认为,离婚因子先天就有。主持这项研究的维克多·约金博士发现,离婚原因的一大半取决于配偶的性格,而女人的性格比男人更有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父母离婚的孩子结婚后,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10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遗传基因在作怪。然而,以往的社会科学家单强调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是感情压力。

现在,人们对人体疾病有了一个新概念——基因病。人类的疾病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基因有关。或许可以这样说,人类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甚至包括感冒这样的普通疾病也和基因有关。为什么同样在流感病毒的侵袭下,有的人易患感冒,而有的人就不患感冒?就是因为这些人有不同的基因状态的缘故,基因状态不同,患的病也就不同。基因病的概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也改变了医学研究的格局。现在,医学界各学科的研究离不开基因,新兴的基因组工业更离不开基因。

人的一切外观和行为都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声音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像每个人的长相、指纹不尽相同一样,即使孪生子也是如此。人的声纹如同指纹一样,是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地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和其他要素。破译了基因,也就破译了人的声纹。验声研究还表明,嗓音和个人特征有密切关系,如身高体壮的大汉和瘦弱者的嗓音就有很大差别。此外,根据一个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他的身高、体型、年龄、长期居住地以及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何种职业等一系列内涵,因为声音语言负载着人体基因信息。

生命科学不可滥用

生命科学不可滥用

知道了上述一切,就会明白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生命预测不再是神话,可以说破译了生命基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

最近,我国170名科学家参加了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研究表明,21世纪的领衔科学是生命科学。生命科学因客体的极端重要和复杂,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又非常紧迫,当前物理学、化学和计算机学科又提供了强大的研究手段,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以至可能发展成为科学革命的中心。基因工程不仅仅限于生命预测,它具有神话般的奇迹,特别是“克隆”技术的成功,使人造人变成了现实。可以断言,如对基因工程不加以限制,人类将会发生大动荡。动植物甚至人类自身会变得让人类很陌生、很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感到惶恐不安。当然社会在发展,人类的文明也在发展。人类一定会想出办法把基因工程控制在造福于人类的范围内,而不让其泛滥成灾。

猜你喜欢

基因组预测基因
无可预测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Frog whisperer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