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2010-11-05宁善文

山西建筑 2010年8期
关键词:类型学设计模式四合院

宁善文

给事物分类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表现,人们为了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而将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分门别类。“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学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依据“自然属性”来分类,而后者依据的是一套较为模糊的系统来分类。前者注重研究有具体目的的分类法则,而后者关注与分类意识本身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用以研究“可变性”和“过渡性”分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手段,人们通过分类而了解自己身处的环境,进而把握自己的认识。

1 建筑类型学概况

类型学就是按照具有相同形式结构,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一组对象进行描述的理论。建筑类型学为人们认识建筑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因此,类型并不意味着事物形象的抄袭和完美的模仿,而是意味着某一因素的观念,是人们能够据此创造出种种绝不雷同的作品的概念。这也就是说,类型所模仿的总是感情和精神所认可的事物。类型决非等同于建筑师所设计出的形式,形式只是类型的一个变体。一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变体,这就很好地解决了统一与多样的矛盾问题。

2 建筑类型学在居住建筑中的体现与运用

住宅的类设计模式可以解释为:传统民居中某些经过提炼的要素在当代住宅设计中的再现。这些“要素”可以是单纯的建筑形式表征,可以是单纯的建筑文化内涵,也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传统民居中的种种要素,真伪相混、精粗相杂。因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提炼”。就种类繁多的传统民居形式而言,不是每一种形式都值得我们去延续,每一个要素都值得我们去再现。我们要研究人居环境学,找出各个地区的范式;要根据地区性的特质,去因势利导,包括需要探讨建筑地区性,发展地区建筑。范式与形式不同,形式多而繁杂,鱼龙相混,范式必须具有典型意义,是建筑传统的载体。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炼范式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某些要素,同时在住宅设计的创新中得以再现,从而研制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住宅类设计模式(见图1)。

住宅类设计的核心在于“类”,“类”就是“似”。传统民居范式中的要素在住宅类设计模式中的再现,可以是形似,可以是神似,当然也可以是“形神兼备”。范式中的要素有许多,在类设计模式中的再现,可以是局部,也可以是全部;可以是有形的,可以是无形的,当然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研究类设计模式,其目的不是为了推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方案。如果这样,我们就会从原来的“千篇一律”走到新的“千篇一律”之中。因此,类设计应是一种设计的新理念,一种沟通建筑传统与当代建筑创新的设计方法论。

3 建筑类型学在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3.1 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

在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中,吴良镛教授实践了他提出的“有机更新”的理论,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之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在菊儿胡同住宅改造过程中,新住宅(包括公建)均按照“类四合院”(后统一称为“新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维持了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同时兼收了单元楼和四合院的优点(见图2),既合理安排了每一户的室内空间,保障居民对现代生活的需要(如采光、日照、舒适性、私密性、卫生等),又通过院落形成相对独立的邻里结构,提供居民交往的公共空间,创造和睦相处的居住气氛。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将新四合院建筑模式和新的院—巷体系巧妙地嵌入菊儿胡同的现有街坊中,保持了地区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性,既实现了建筑的现代化,又与原有的院落融为一体。

3.2 类型选择及处理

类型选择是创作过程的第一步。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新住宅(包括公建)均按照“新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维持原有的胡同—院落体系,从中看出四合院和胡同—院落体系就是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选择的类型。《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对四合院的定义为“平面以庭院为中心四周环以房屋组合而成的中国北方民居”,而北京传统四合院的模式为:平面大致对称布局,大门开在八卦之“巽”位或“乾”位(即路北住宅大门在东南隅,路南大门在西北隅),如图2所示。菊儿胡同的“新四合院”模式,是将单元式住宅与四合院形式相结合,新建筑的高度基本为2层~3层,如图3所示。从传统四合院到新四合院,这个类型处理的过程为:传统四合院→抽象简化→四合院→类型转换→新四合院,这个转换是同一类型内的形式变换,即保留原有的“平面以庭院为中心”,而四周所环房屋转换为单元式住宅。而“胡同—院落”体系由于院落这个元素的形式变换而从传统的鱼骨式胡同系统转换为一种连串“新四合院”为组群的“新里巷(胡同)系统”。

4 结语

以类型设计的方法探讨传统居住建筑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延续与创新,具有物质和精神等多层次的意义。首先,借鉴与传统居住建筑相似的空间形态,可使传统居住建筑适应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的合理内核得以保留。其次,建筑类型的空间意义,使个体建筑在空间形态上表现出某种历史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这对保持城市环境的整体性,特别是在旧城更新中维护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具有重要意义。再则,建筑的空间构成及组织方式与人的行为心理、思维方式乃至宇宙观息息相关。类设计可使居住的传统意义得以延续,使人们的精神在“家园”的空间再现中找到寄托,有利于强化人们对生活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筑设计要整体地体现5点交织的原则。1)形式要随功能而定。2)形式要随构造、材料和技术而定。3)形式要随环境而定。4)形式要随文化传统、社会意识和生活方式而定。5)形式要随设计者的独创性而定。这些交织的原则,归根结底就是建筑传统的延续与建筑设计的创新。这是贯穿住宅类设计模式研究自始至终的中心思想。

建筑类型学虽然是在欧洲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它的原理和方法仍可用来借鉴探讨中国建筑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为长期以来关于继承与创新的争论提供一些科学的信息。而类型学是一门复杂的理论,以类型学作为建筑创作的工具指导我国的建筑活动,还需要大家更为深入的研究探讨。

[1]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03-304.

[2] 苏继会,权 薇.菊儿胡同住宅改造工程的类型学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4(4):8-9.

[3] 李国豪.中国土木建筑百科辞典·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21.

[4] 河 清.现代与后现代[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2.

[5] 关瑞明.住宅的类设计模式——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J].建筑学报,2000(11):37-38.

[6] 汪丽君.建筑类型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11.

猜你喜欢

类型学设计模式四合院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考古类型学视角观察南宋、金境内出土瓷器的互动关系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论音乐考古学研究中类型学方法的应用
四合院下的宝藏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情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