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2010-10-29龚坤琳

中国经贸 2010年12期
关键词: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管理

龚坤琳

摘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控制已经成为商业经营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应从社会、企业和银行三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方面。商业银行的经营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的整体情况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有较大的影响。首先,从我国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人们的市场意识尚未完全树立,信用观念淡薄。主要体现在客户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客户开展信用交易时不诚实,不履行义务,遵守信用规则的意愿不强。这些因素,是形成信用风险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社会经济环境。从宏观经济环境而言,国家的宏观经济条件、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可能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源头。例如,通货膨胀的高低以及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及业务的开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家的产业政策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信贷风险源之一。再次,是法律制度。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健康的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使经济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保障。

2.企业方面。在借贷活动中,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很多,通常把它们归为五大类,即借款人品格、经营能力、资本实力等。借款人品格。它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而且在负债期间具有能够主动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借款人在主观上有没有偿还债务的意愿,与借款人品格是密不可分的。生产经营能力。大规模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自有资金的不足促使企业向银行举债,而贷款的偿还主要是通过取得经营收入、利润或出售某项资产而实现。因此,对还款能力大小的衡量,主要是看借款人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获利情况如何。资本实力。企业所有者所拥有的资本净值往往是衡量企业财力及作为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数量大小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3.银行方面。银行本身的经营对信贷风险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财务分析能力。贷款发放前,银行主要的一个决策依据是对借款企业财务分析的结果。但是财务分析也存在局限性,财务报告中反映的毕竟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而且,财务报告反映的是借款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果,并不反映行业的整体状况,当行业环境发生变动时,风险亦随之形成。其次,是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银行风险与利益机制不对称,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使银行缺乏风险的责任感和压力感,更缺乏防范贷款风险的有效措施,以致贷款风险加大。长期以来,信贷管理偏重于贷前调查,忽视了贷后的管理工作,对贷款的制约机制和措施相对重视不够,缺乏刚性的指标约束。再次,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银行贷款决策失误。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以致前期发放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人情贷款、违规贷款,最终形成不良贷款。后期发放的贷款尽管担保抵押的比重在提高,但抵押担保的有效性、变现能力仍存在很多问题。信贷人员政治素质低下、人品不好、以贷谋私,必然造成极大的信贷风险。

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内控机制就是要在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严格信贷管理。一是要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信贷人员要成为既熟悉市场又熟悉政策,既精通个人业务又了解企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切实转变经营思想和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和内控制约机制;三是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增加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四是要加强同业之间的沟通,共同防范信贷风险;五是严格程序管理,制定严格的信贷业务基本操作规程,对每一笔贷款都要严格按照评级、授信、授权、贷前调查、评估、审查、决策、贷后管理、风险预警等规定的操作程序办理,不能出现逆程序和隔程序的现象。

2.培育新型的信贷文化。商业银行也是企业,也应当具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使银行全体员工形成共同的理念和价值判断,以银行的使命、目标、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心悦诚服地为银行的整体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而努力工作。行成于思,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是建立风险管理体制的基础。为此,一是要全面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从主观上引导信贷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二是加强信贷人员的业务培训,防范操作性风险;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贷款企业特点设置相应的贷款质量考核指标,落实贷后管理业务流程中的具体责、权、利,实施贷后管理考核激励措施。

3.完善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隶属上级的、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制定内部审计规范,充实内部审计力量。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际现代银行业管理模式,实行垂直领导模式,即在总行成立内审委员会,分支机构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内审委员会负责,各级分支机构稽核人员实行派驻制,从组织上保证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另外,还要保证内审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以规范化的制度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二是树立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权威。主要应从建立严厉的处罚及责任追究制度人手,一旦发现问题,即对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对整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紧密跟踪,对那些不悔改者严惩不贷,让那些知错就改者将功补过,做到赏罚分明。

4.加強信贷风险的监测与监督。首先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广泛收集有关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各类资料,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风险。其次要发挥银行同业信息共享功能,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争而采取的欺骗行为。再次是加强与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监督检查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和判断,及时发现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做好防范工作。最后要加强贷后管理,不但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前移风险防范关口,还要严格期限管理,加强贷后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只要有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一直会存在下去,但我们可以通过风险防范、管理等一系列的办法,控制风险,在经营业务时,促进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商业银行管理
金融科技助力防控信贷风险研究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