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如何过好“转型”

2010-10-25李明旭

中国经贸 2010年16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转型经济

李明旭

在高速轨道上运行着的中国经济列车,进入一个异常关键的时期——经济转型期。中国对经济转型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正在加强。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高层官员相继发表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并多次使用“加快”字眼,凸显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正加速到来。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型,不是一般技术意义上的进步,也不是某一经济领域的变革,而是一场触动多方利益、重塑发展模式、健全法制和市场环境的革命。因此,如何才能过好“转型”关、化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其关键问题。

一、转变发展理念注重经济增长质量

发展理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方向性与指导性的思想观念。我们在注重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务必要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增长质量,实现快中求好。不同的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导向作用,也直接影响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破除一切唯GDP的思想观念,从以往盲目扩大数量、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变到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方式上来。

二、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虽然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从需求结构来看,首要是扩大内需,改善投资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7%,其中投资、消费分别拉动GDP增长8和4.6个百分点,出口则下拉GDP增长负3.9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而且扩大内需、以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是可行的,也是势在必行的。从产业结构来看,三次产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主要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制造业的比重,培育新兴产业;从城乡和区域结构来看,主要是城镇化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生活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较大。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要从产业分工,制度完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革,以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三、低碳发展,实现节能减排

践行。“低碳”经济,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淘汰现有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二是在新增投资中主动使用低碳排放体系。哥本哈根大会上,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将使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40%-45%。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国经济非常明确的向“低碳”经济转型的信号“低碳”不能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最终需要化为一个个具体执行的标准、一道道切须遵循的规范以及一个个必须实现的目标。中国在面对“低碳”经济时代时,须改变发展观念,从过去追求产值、利润转向综合考量社会责任、环境效益、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坚决走节能减排之路,

四、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2009年9月21日至23日,温家宝总理三次召开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座谈会,着手全面规划新兴战略产业。国家发改委也已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和发改委等多个部委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持续创新能力。

五、推进自主创新。建立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我国虽然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在出口贸易中,55%的出口产品是加工贸易,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不到10%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90%以上也是来自加工贸易。

因此,我们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获取高附加值的集约式发展。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科技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六、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改革进一步深化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倾注了很多心血,一系列影响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民生政策陆续出台,即便经历了如此大规模、深层次的政策和利益结构调整,中国的民生问题,仍然在持续积累、发酵。如看病贵、上学难、出行难、安居难……一系列民生难题相互交织。这说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如果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内需就成了无源之水,经济转型也无从谈起。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有持久的动力,社会进步才有牢固的基础,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转型是艰难艰巨的过程。虽然其残酷性和尖锐程度不能和战争年代相比,但毕竟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大变局和大调整,因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势必要经历一个相当痛苦的磨合过程。惟其变革之深,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没有坚定的信念不行,没有大局意识和宏观思维不行,没有脚踏实地和披荆斩棘的务实作风也不行。转型還需要我们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需要我们理性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战略的关系,谨慎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转型既然不可避免,既然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那么,我们就不能再犹豫,不能再徘徊,不能再事事从“小我”出发。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中华民族新的机遇和挑战!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转型经济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产业经济学及新兴产业群发展的思考探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三只猴子与新兴产业
避开新兴产业陷阱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