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客运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途径

2010-10-25谢俊茹

中国经贸 2010年16期
关键词:客运站运力客运

谢俊茹

发展农村客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道路运输行业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拓展延伸,农村客运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农村客运在方便百姓出行需求,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探讨解决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新途径,促进农村客运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农村客运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所在的乐亭县地处沿海、土地面积1038km2,辖14个乡镇553个行政村,人口50万,素有冀东农业大县之称,农村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大。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京唐港的带动,曹妃句的辐射以及唐山湾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拉动了农村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客运网络。已开通农村营运班线27条,营运客车63辆,占总数的69%和68%,平均日发班次244。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已建乡村客运站12个,简易站及候车亭29个,招呼站牌130个,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为活跃城乡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公共服务期望程度的日益提高,难免出现一些与其不相适应的问题。

1.市场调控不到位,运力运量失衡。一是运力大于运量,造成争抢客源,沿街揽客、倒客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运力发展过胜,带来运力资源浪费。二是运力分布不均匀,热线过热,冷线过冷,造成热线客运班车密度大、农民乘车非常方便,而冷线客运班车较少,尤其是乡镇之间往来,只能通过县城中转或换乘其他运输方式,农民候车时间长、“乘车难”的问题在偏辟的沿海村仍没有彻底解决。

2.运输效率低,客运优势得不到发挥。(1)农村客运受季节影响,客流量不稳定,农忙客流量小、农闲客流量大。据调查,客运旺季实载率在62%以上,淡季则在39%左右,实载率偏低。(2)路况差、车速低。一些道路运行能力差,车辆不能按运行时的承诺到达停车地点,时间一长人们失去等车的耐心;也有的为揽客途中故意放慢车速,能耗增大,多拉快跑的优势难以发挥。

3.运力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增多,人口流动性大,乘车已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乘车质量已成多元化趋势,方便、安全、快捷、舒适是人们乘车的标准。农村客运车辆老化,使人们出行的舒适程度大大折扣,单一的中普客车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4.安全措施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一是目前客运市场安全工作存在重企业驾驶员安全教育,轻车主的安全教育及乘客安全意识的培养;重证件的审验和静态管理,轻过程控制和动态监管,重各自为政,轻相互配合的弊端。二是社会上一些出租“黑车”在未办理经营许可,未购买承运人责任险及法定险种的情况下进入客运市场,扰乱了客运秩序。埋下了道路旅客运输市场不安全、不稳定因素,交通、公安等部门多次集中整治非法载客出租“黑车”,但要彻底根治尚需时日。

二、加快农村客运市场发展途径

1.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发展

为使农村客运健康发展,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方参与、互相合作”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安全状况,经济效益的改善。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把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资格关,促进市场有序发展竞争,另一方面加快从业人员和经营者质量信誉考核制度的政策步伐,改变过去“重准入,轻退出”的管理弊端,实现优胜劣汰,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增强农村客运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首先是优化运力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使农村客车由目前单一的中普车型逐步实现高、中、普齐全,大、中、小配套的运力结构,使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并鼓励高档次、低能耗、环保型客车投放市场,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乘车需求。其次,在加强市场调查,科学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线路的不同竞争状态,收益水平,划分线路类别,将农村客运线路划分为发展线,跑和线、延伸线、空白线及热线、冷线,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向农村客运发展。向农村冷线发展。

2.加快站点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站、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在客运站点选择与建设上,应与当地农村集市相结合,建设一批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客运站点,形成以站带线,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一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公路投入,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客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牢固树立路、站、运一体化思想,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二是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本着既合理使用,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建设资金。站点建设的规模应与客运线路布局、客流数量相匹配,为实现路、站、运一休化创造条件。逐步形成县乡有客运站、乡有候车亭、村有招呼站的农村客运网络。

3.創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发展农村客运,需要客运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创新,才能保证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留得住,有发展。(1)农村客运集约化。集约经营无论从安全生产、服务质量、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优越于个体经营。鼓励农村客运以股份、融资等多种形式的集约经营,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注重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参与市场竞争。(2)客运管理制度化。建立健全农村客运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做到有章可循;签订客车文明服务公约,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文明行车,规范服务。(3)农村客运公交化。根据农村客运特点,实行定点定时发车,定线定班循环运行,以方便农民乘车为目的,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进程。(4)经营行为规范化。交通运政部门要站在构建和谐交通的高度,定期组织司乘人员进行职业道德、交通法律法规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依法经营和文明服务意识。(5)经营模式灵活多样化。农村客运应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在“三定”管理的基础上,可尝试集日班车、隔日班车、直达班车、定线不定时发车等运营方式灵活运营。

4.创新安全管理模式,提高安全效益。

安全是农村客运发展的生命线,是一项系统且细致的工作。为确保农村客运安全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要加强经营者和农民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宣传,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驾驶员速度估计、复杂反应判断、处置判断、注意力的培训和考核,加强对车辆维修管理及例会检查,完善技术,加大投入强化运输过程的动态监管,三是将安全工作贯穿于运输管理的全过程,通过从业人员和经营者质量信誉考核,使安全真正成为从业人员和经营者的生命线。同时,实行动态的激励和约束,对服务质量好,安全水平高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于服务质量差,安全管理落后的经营者取消其优惠。四是要与各有关部门形成各司其职,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安全工作科学化。

5.强化市场监管,维护客运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我们要加强行业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无牌无证经营的“黑车”以及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擅自转让经营权和超员超载等违规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旅客的合法权益,为客运经营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及良好的客运发展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客运市场。

发展农村客运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各职能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农村客运市场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定会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舒适、快捷、安全的公交式服务。

猜你喜欢

客运站运力客运
西安七大客运站全部恢复运营
车站秀
探析如何改进汽车客运站的管理
全球二十大集装箱船公司运力排名
青冈:连通外面的世界
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