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锡武绘画作品欣赏等

2010-10-20

新广角 2010年10期
关键词:杨杰文化底蕴牡丹

艺术变则生不变则亡——张锡武画语录

■我认为一个画家就是要用画笔把生活中最平淡的东西升华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就像酿酒师把充饥的粮食酿成醇香的美酒一样。要想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就必须坚持自己的绘画风格,只有大家各自形成自己的风格,艺术创作才能百花齐放。

■谈到神韵要从两个方面说。其一,无论搞什么艺术,我们必须承认天赋。就像歌唱演员天生一副好嗓子和悟性,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才能成为名歌手。画画也是同样道理,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浮夸,我的牡丹艳而不俗的原因也就在于此。其二、我画的牡丹是山水画画法和花卉画法相结合、大写意和小写意相结合、水粉画和国画相结合。这种画法使得我画的牡丹立体感强、层次清晰、浑厚饱满,同时赋予牡丹特有的神韵和意境。这是别人不敢尝试的,也是我的个性所在。我认为做什么事都要活到老学到老,世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变则生、不变则亡,要不断求新、求变,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叫与时俱进。

■对绘画来说,不继承就没有根,只继承不创新就没有生命。过去国画讲究淡、雅、静,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用笔墨创作出富有时代感强的作品。在我的牡丹画中你能看到微风徐徐、被风吹拂的牡丹,动感赋予它朝气蓬勃的生命、赋予它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

■一个画家当他的创作到达一个高峰时就有可能停止不前,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文化底蕴。文化底蕴对于画家就像花盆土肥对于花儿一样,花长到一定程度不长了,换了盆,施了肥,浇水,发展了根系,自然就再次生长得枝繁叶茂。文化底蕴的深厚与否与一位画家对绘画的认识、理解、悟性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听听音乐、看看戏曲、观赏中国古建筑等等,只有不断的汲取营养、丰富内涵,创作的源泉才不会枯竭。

先法宗师后自然——杨杰书法欣赏

观杨杰先生的书法,让人恍若游大观园。在真、草、隶、篆、行无所不包的同时,每一种书体都在追求最高境界。楷书宗颜、柳之庙堂大气;碑书集石门、始平之顿挫;草书既有张颠怀狂,更有先生标志成熟的融何绍基、林散之于一炉的独家问境;至于隶书,先生书来千变万化;篆书则独尚钟鼎、石鼓、吴门一脉;行书则另辟王、赵之柔美。谓之洋洋大观实不为过。

先生之所以能够在书法领域广采博施,应归功于他多年来对传统文化的浸淫。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无论于思想领域还是文、史、哲,先生都广泛涉猎。而且先生的古典诗词创作犹为可观,此次我们所选的作品,就是其本人《步杜甫秋兴八首》中的自书摘句。

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对于书画界所崇尚的“道法自然”这一至高法则的解读,他说:“道法自然,要先有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其中每一个层次都是无法逾越的。人心尚未能体察万物、顺应天意,如何能感悟得出生命的本质?所以,只有更多的认识生命本质,才能创作出最接近自然的、也是最能表现人生至高境界的作品。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以往大师们的作品中学习经验,从知识和大自然中体悟生命。”

猜你喜欢

杨杰文化底蕴牡丹
牡丹
赏牡丹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绿牡丹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装病的老爸
神奇的菜
奇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