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泰集团:管理创新推进“创星”步伐

2010-10-11张东海

中国煤炭工业 2010年12期
关键词:矿井煤炭生产

文/张东海

伊泰集团:管理创新推进“创星”步伐

文/张东海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是以煤炭生产、经营为主业,以铁路运输、煤制油为产业延伸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公司为中国企业500强(第237位)、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第19位)、铁道部确定的百家运输大客户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50强之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到2010年煤炭产销超过5000万吨的重点企业,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令人瞩目的发展业绩

一是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煤炭生产销售增长迅速,2009年全集团生产原煤3666.87万吨,销售煤炭4155.41万吨,全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4.48亿元,实现税费45.54亿元。截至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360亿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伊泰”商标成为全国煤炭行业首个“中国驰名商标”,“伊泰精煤”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国家免检产品”。

二是产业层次上了新台阶。从2005年开始,伊泰集团利用3年时间,陆续投资25.8亿元将原有27座矿井和其它企业的5座矿井整合为13座进行技术改造。实施资源整合后,矿井回采率由过去的不足30%提高到75%以上。大功率、高可靠度机电一体化装运系统的实现,使矿井装备水平有了极大提升。所有技改煤矿装备了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程序调度通讯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束管监测系统、工业电视和大屏幕系统,并通过系统集成建立起了综合自动化系统平台,安全监测监控装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此外,新建年产1200万吨的酸刺沟机械化矿井,新建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条年产16万吨的煤间接液化示范生产厂,建成了国内目前装机最大的新型太阳能聚光光伏示范电站。这些项目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生产装备,生产水平达到或超过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

三是安全生产实现亿吨零死亡。集团公司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创建安全高效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恪守安全理念和准则,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注重安全基础建设,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四是煤炭产运销体系初步形成。伊泰集团形成了一个完善、便捷、科学的现代化产运销体系。成为铁道部确定的运输大客户,铁路运输计划在发改委、铁道部单列。目前,伊泰集团控股经营、建设的铁路里程近300公里,已建成全长72.6公里准东电气化铁路(运输能力3100万吨/年)、124公里呼准铁路和122公里曹羊公路(复线)、26.8公里的酸刺沟煤矿铁路专用线;建成全长65.5公里的准东铁路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准东铁路复线工程。

思路决定出路,管理铸就辉煌

一是坚持“四个不变”的办企原则。2001年伊泰集团资产重组过程中提出“四个不变”的原则。第一,坚持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集团公司党委是领导核心不变。目前,集团公司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44个党支部,共有1130名党员,占到职工总数的21%。集团公司连续八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认定为“标兵文明单位”;集团公司党委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和市直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成为推动集团发展的生力军。第二,坚持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截至目前,公司累计为国家足额上缴税金120多亿元,纳税连续九年居鄂尔多斯市地方企业之首。第三,坚持依靠广大职工,充分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宗旨不变。公司实行全员持股制,普通员工的人均年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分红超过10万元,保证了员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最大限度地让员工分享到企业的发展成果。第四,坚持为地方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做贡献的思想不变。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公司累计为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捐款近4亿元。

二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创业无终点。伊泰集团始终把握发展机遇,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突破,率先义无反顾地走市场,先建市场营销体系,后建配套的生产设施,在运输和经营上突破。公司把企业积累很大部分投入到煤矿建设、铁路建设、公路建设上来,完成与市场的对接,形成了以生产、运输、销售为龙头的产运销完整体系,直到今天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237位和煤炭行业百强第20位,位居内蒙古自治区煤炭50强之首,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规划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骨干企业之一。

三是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首要任务。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有力的奖罚办法,在安全投入上毫不吝啬。公司除投入国内外一流的生产装备外,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减少井下作业人员,实现生产集中调度;所有矿井都安装了监测监控系统,对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等处的瓦斯、风速、一氧化碳等环境参数及矿井主要采掘、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连续监测;在工作面端头和顺槽应力集中区都按要求加强支护,并购置了顶板离层观测仪……这些措施都为集团公司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技术和管理创新,为伊泰插上腾飞的翅膀。伊泰集团高度重视管理和技术创新工作,公司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采取社会化的服务管理理念,实行管理与开采分离,有效解决煤矿职工不断膨胀的老大难问题,同等规模的企业至少应有职工4万至5万人,而伊泰只有5000多人,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公司不像传统煤炭企业那样搞企业办社会,除在矿区建设必要的生产和管理设施外,不建家属区、医院和子弟学校,避免走企业办社会的老路。

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紧盯行业发展动态,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完成国内第一个煤间接液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中试,通过国家863项目验收。并以该技术为依托建设了国内第一条煤基合成油品示范生产线,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研发及产业化风险,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伊泰16万吨/年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3月15日首次正式投料试车,项目总投资27.3亿元。至今示范项目还在满负荷稳定运行。示范项目于2010年7月14日至7月17日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的装置72小时满负荷运行性能考核,其主要消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际一流水平。

五是实行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伊泰不断培养员工,吸纳有能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加盟伊泰,走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发展战略,建立了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干事创业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有力地保证了事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

六是坚持诚信经营。通过内抓质量管理和合同兑现,努力拓展市场,公司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与上海宝钢、上电、浙电、广电、珠江电、华能国电、托电等众多电力、冶金用户建立了稳定的长期友好、互惠双赢的煤炭供需战略合作关系。

(作者系伊泰集团总经理)

(责任编辑:庞永厚)

猜你喜欢

矿井煤炭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煤炭
以机器人研发应用引领矿井“四化”建设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高瓦斯矿井防治瓦斯异常涌出措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