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山县茶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发生规律监测

2010-10-10胡义元肖保国段巧枝

湖北植保 2010年2期
关键词:虫量黄板尺蠖

胡义元 肖保国 段巧枝

(湖北省英山县植保站,英山 438700)

英山县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现有茶园种植面积 13053hm2,年产干茶 2390万kg,系列产值 9.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38%以上,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农民不科学施药的影响,茶园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茶圆赤星病、茶炭疽病等病虫发生逐年加重,整体发生趋势是虫害重于病害,小虫重于大虫,代数由少变多,造成茶叶产量和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对英山茶叶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地控制茶园病虫害,科学指导防控,在省植保总站、省农科院果茶所专家指导下,我们对茶园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和茶园害虫天敌进行了系统监测,了解其发生规律、发生动态,为今后指导大面积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其监测情况如下:

1 系统监测方法

红山镇乌云山村定为茶园害虫及天敌系统监测点,该村茶园面积 40hm2,属海拔 400m以下,地形四周环山,避风向阳的低山低丘陵地区,茶园比较集中,有代表性,管理条件优越,每年茶园病虫发生量大,发生情况有代表性,主要采用以下 4种监测方法:

1.1 网捕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茶园 4块,每块茶园面积为667m2,每块茶园调查 3点,在晨露干后(9~10时)用网捕法调查 10网,拍 3下为 1网,每 5d调查一次,并分别记载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成虫及各龄若(幼)虫和主要天敌数量。

1.2 性诱剂调查法

调查面积 667m2,自制简易诱捕器 3个,将性诱剂按由北向南间隔 5m摆放于茶园,每个诱捕器接虫盆底部高于茶棚 3cm~5cm,每周更换一次水和加入适量洗衣粉,引诱茶尺蠖雄蛾。每天上午 9∶00左右进行计数记载,记载后将诱捕的茶尺蠖雄蛾捞取带出田外销毁。

1.3 黄板监测

在绿色防控示范园内,选择有代表性的黄板 2片,每 5d调查 1次,记载诱捕茶小绿叶蝉及黑刺粉虱的数量。

1.4 杀虫灯监测

选择有代表性杀虫灯 2盏,每 5d调查 1次,记载诱杀茶尺蠖成虫数量。

2 系统监测情况

2.1 茶小绿叶蝉

网捕法:4月5日开始,5d调查 1次,始见期 4月10日,第 1峰出现在 7月上旬~8月上旬,每块茶园调查 10网,共查 4块,最高虫量 141头,最低 2头,平均为 43.88头;第 2峰出现在 9月中旬~10月中旬,最高虫量 44头,最低 1头,平均 10.88头。

黄板粘虫法:4月5日开始,5d调查 1次,4月10日始见,第 1峰出现在 7月上旬~8月上旬,一块黄板诱捕茶小绿叶蝉最高 62头,最低 12头,平均34.88头。

2.2 黑刺粉虱

网捕法:根据茶园田间调查情况看,始见期 4月5日,虫量高峰期 4月21~5月18日,最高田块 10网虫量 272头。到 6月下旬以后虫量逐渐下降。

黄板诱杀调查:根据黑刺粉虱趋黄性,选择两块黄板调查黑刺粉虱发生情况,从 4月20日开始,一块黄板 1d诱杀黑刺粉虱虫量最高 862头,最低 42头,平均 333.8头,6月下旬,由于气候变化大,气温升高,虫情时起时低,不利黑刺粉虱发生和为害。

2.3 茶尺蠖

网捕法:共调查 4块茶园,4月5日开始,始见期 4月16日。

性诱剂调查:从 5月15日安装性诱剂诱捕器调查,始见期 5月22日,记载时间 28d,共诱捕雄蛾416头,每诱捕器平均每天诱杀雄蛾 4.95头,茶尺蠖蛾峰始盛期出现在 5月25~28日,高峰期5月31~6月8日,盛末期 6月10~12日,由此准确预测出第 3代茶尺蠖 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在 6月19~6月26日。

频振杀虫灯诱捕情况 :选择有代表性的 2盏杀虫灯记载茶尺蠖发蛾情况,5d记载 1次,观察发蛾高峰期,每盏灯 5d最高诱捕蛾量 1268头,最低 6头,平均 341.5头 。

2.4 茶园害虫天敌

我们利用拍网法对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进行监测的同时,对茶园主要害虫天敌蜘蛛、瓢虫、草蛉进行了系统监测,每次选择 3块茶园,每月调查 4次。

3 茶园主要害虫发生规律

通过近几年的系统监测,基本摸清和掌握了茶园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

3.1 茶小绿叶蝉

每年发生 9~10代,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沟边或杂草上越冬,当旬平均气温在 17℃~25℃,时晴时雨,相对湿度在 70%以上最适宜发生。当温度超过 30℃以上时,高温干旱不利其繁殖,2009年由于早春气温回升快,全年共发生 10代,第1代在 4月上中旬,此后半月至 1月发生第 1代,直至 11月上旬停止繁殖。虫口消长呈马鞍型,第 1峰出现在 7月月上旬~8月上旬,第 2峰出现在 9月/中旬~10月/中旬 。

表1 茶小绿叶蝉田间调查情况

3.2 黑刺粉虱

成、若虫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其排泄物易诱发烟煤病,阻碍光合作用,使树势衰弱,芽叶稀瘦,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亡。黑刺粉虱 1年发生 4代,以高龄若虫在被害叶背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卵产在成叶或嫩叶背面,第1代 4月上旬至 5月下旬,第 2代 6月中旬至 7月中旬,第 3代 7月下旬至 8月下旬,第 4代 9月中旬至 10月下旬。主要以第1代、第 2代常发生在中老茶园为主,凡茶树生长茂密、偏施氮肥、通风不良,春季长时间低温高湿,梅雨季节茶园受害较重。

3.3 茶尺蠖

一般年份发生5~6代,以蛹在土表 1cm~3cm处越冬,一般次年4月上旬开始孵化。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趋化性,卵成堆产于茶树上部枝叉间,或茎杆缝隙处和枯枝落叶上,每只雌虫产卵 200~400粒,存活率高。第 1代幼虫出现在4月中下旬,第 2代幼虫出现在5月下旬至 6月上旬,以后基本上为 1月第 1代。主要以第 1代、第 3代、第 6代发生较重,因此,在茶尺蠖防治上应重点抓好第 1代、第 3代、第 6代防治。

4 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指标

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指标为:茶小绿叶蝉在若虫盛期,春茶虫量达 8~10头 /百叶,夏秋茶 12头 /百叶以上;黑刺粉虱在若虫盛孵期,虫量达 2~3头/叶以上;茶尺蠖在卵孵盛期至 1、2龄幼虫期,虫量达7~9头/m2。

猜你喜欢

虫量黄板尺蠖
2019年全降解粘虫黄板与常规粘虫黄板诱虫对比试验初报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黄板在设施蔬菜害虫预警和诱杀中的应用技术
为尺蠖寻求庇护
阜新地区利用黄板诱杀温室大棚白粉虱的防效实验
一三○团春尺蠖的发生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