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宽频带圆极化天线*

2010-09-26

电讯技术 2010年8期
关键词:印制板圆极化基片

(中国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成都 610036)

1 引 言

由于传统微带天线的带宽仅为5%左右,工作带宽较窄,频带不够宽。普通的微带天线功率容量低,覆盖区域不够广,无法多个系统共用一个天线。线极化微带天线在接收圆极化信号时,引起接收电平损失,如果嵌入平台内部,电性能指标将受周围金属腔的影响而恶化。国内在可嵌入式天线技术上刚刚起步,仅处于仿真研究阶段。目前,国内设计的圆极化天线虽然能够满足宽角覆盖的需求,但由于天线高度较高(工作频率的1/5波长),围绕天线四周的金属腔体会使电性能指标恶化,电流过大时,局部易被击穿,且不能作为嵌入式天线使用。传统的十字阵振子天线尺寸较大(工作频率的1/2波长),嵌入平台时需要较大空间,与未来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不相符[1]。

目前,既能满足宽角覆盖且电尺寸较小的天线国内尚无进展性研究,因此需要研究对载体气动性能影响较小(可嵌入式)且增益方向性图特性(宽角覆盖)满足系统链路电平需要的天线。

2 设计思想

在此选择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作为设计基础,通过引入高介电常数的印制板、空气介质层、频率选择表面(FSS)技术来实现小型化、宽频带、宽角覆盖的需求;引入平衡电流电缆来提高波束的对称性;将天线辐射面放置在整个天线的最上端来满足可嵌入式的需求。天线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天线结构示意图

2.1 小型化、宽频带设计

(1)采用高介电常数的基片以减小天线尺寸

微带单元的长度L由下式确定:

(1)

式中,λ0为自由空间波长,εr为敷铜板基片的有效介电常数。可以看出当基片的εr升高时,单元的长度L会缩小,故在此使用εr>10的基片以缩小天线尺寸。

(2)在基片与地板之间引入空气层以展宽频带

微带天线中,对小于2的电压驻波比(VSWR)带宽,可以用下式近似表示:

(2)

式中,f为频率(GHz);h为介质基片厚度(mm);Bw为带宽(MHz)。根据上式,采用空气微带的方式,将印制板与上底板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相当于增加了h,故可以展宽频带[2]。

(3)采用FSS结构以进一步缩小尺寸

频率选择表面(FSS)是一种反射和/或传输特性表现为频率的不同函数的表面。在金属表面引入缝隙(见图2)后,起到了频率选择的作用,电路模型等效为中心电抗加载(见图3)[3],加载扮演着降低谐振频率fr、缩小单元物理尺寸的重要角色[4]。

图2 缝隙单元

图3 等效电路

缝隙也起到了带通滤波器的作用,其频率响应见图4[5],可通行等于缝隙谐振频率的波,但拒绝较高和较低频率的波。要实现正交极化或圆极化的频率选择特性,可以在印制板表面的铜箔上开出交叉缝隙(见图5)[6]。

图4 频率响应

图5 交叉缝隙

2.2 宽角覆盖设计

(1)采用高介电常数和FSS技术减小天线尺寸后使天线具有宽波束特性

微带天线主瓣的半功率角宽度可近似由下式计算:

(3)

(2)采用平衡电流电缆使波束对称性更好的同时提高天线口径效率

引入平衡电流电缆后,印制板上的电流分布更均匀,即在物理口径边缘也能维持均匀场,从而保证天线在上半空间120°范围内波束对称。引入平衡电流电缆后,印制板上的电场分布更均匀,相当于增大了天线的有效口径Ae,从而提高了天线的口径效率εap,有更好的宽角覆盖效果。天线口径效率εap的定义由下式给出[8]:

(4)

式中,Ap为物理口径。

2.3 可嵌入式设计

将天线辐射面放置在整个天线的最上端,是为了满足可嵌入的使用需求。将作为天线辐射面的敷铜箔基片放置在整个天线的最上端,和周围的金属腔体一体化设计考虑,此时金属腔体位于天线辐射面的下方,故天线电性能不会受影响。

3 测试结果

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副工作可嵌入式安装在平台内的新型天线。

由测出的天线驻波曲线图可知,天线在14%的相对带宽内,VSWR≤1.5,其带宽优于传统的微带天线(3%)。图6~9给出了各类实测数据(F1~F4为频段内选取的4个频点)。

由图6可知,天线工作在F1频点时,圆极化增益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且波束对称性良好。

图6 F1频点时天线俯仰面增益方向图

由图7可知,天线工作在F2频点时,圆极化增益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且波束对称性良好。

图7 F2频点时天线俯仰面增益方向图

由图8可知,天线工作在F3频点时,圆极化增益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且波束对称性良好。

图8 F3频点时天线俯仰面增益方向图

由图9可知,天线工作在F4频点时,圆极化增益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且波束对称性良好。

图9 F4频点时天线俯仰面增益方向图

通过对以上实测结果的观察,发现该天线在整个频段(相对带宽14%)内,VSWR≤1.5,圆极化增益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波束对称性良好。天线实物如图10所示。

图10 天线实物照片

4 结 论

本文设计的天线尺寸为0.38λ(长)×0.38λ(宽)×0.09λ(高),圆极化增益在120°范围内大于-1 dB。下一步的工作是将该天线技术朝着进一步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拓宽宽角覆盖的效果,为未来小型化和移动载体天线设计提供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昌禄.天线工程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LIN Chang-lu. Antenna Engineering Handbook[M].Beijing: 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 Industry, 2002.(in Chinese)

[2] 林昌禄.近代天线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3.

LIN Chang-lu. Modern Antenna Design [M].Beijing: Posts & Telecom Press,1993. (in Chinese)

[3] Diblanc M,Rodes E, Arnaud E, et al.Circularly polarized metallic EBG antenna[J].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ants Letters, 2005,15(10):638-640.

[4] Lee Y J,Yeo J,Daeko K,et al. A novel design technique for control of defect frequenciesof an EBG superstrate for dual band directivity enhancement[J].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2004,42(1):1-87.

[5] 王元坤,李玉权.线天线的宽频带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WANG Yuan-kun,LI Yu-quan.Wideband Antenna Technology[M].Xi′an: Xidian University Press,1995.(in Chinese)

[6] 孙保华.VHF/UHF全向宽带小型化天线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

SUN Bao-hua. VHF/UHF omni-directional broadband small antennas [D].Xi′an: Xidian University,2001. (in Chinese)

[7] Leger L, Serier C, Chantalat R, et al.1D dielectric EBG resonator antenna design[J].Annals of Telecommunications,2004,59(3/4):242-260.

[8] Weily A R, Esselle K P, Bird T S, et al.High gain antenna with improved radiation bandwidth using dual 1D EBG resonatorsandarray feed[C]// Proceedings of 2006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International Symposium.USA:IEEE, 2006:3-10.

猜你喜欢

印制板圆极化基片
基于振动分析的印制电路板安装设计
Si和316L基片上TiN薄膜微观结构和应力的对比分析
基于模态分析的印制电路板抗振优化研究
一种新型波导圆极化天线
一种工作于S波段的圆极化微带天线设计
圆极化微带天线技术
KU波段圆极化高频头性能分析
具有稳定显气孔率和渗透通量的氧化铝膜基片制备工艺优化
AL2O3陶瓷化学镀Ni—P工艺研究
某天线印制板线阵组件的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