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文学家李竞科学解读2012世界末日

2010-09-23

科技传播 2010年24期
关键词:南北极中微子报告会

天文学家李竞科学解读2012世界末日

由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电影《2012世界末日》,投资2亿美元。影片以玛雅历第五纪到2012年冬至日终结为由头,借用天文景象中的几个节点,勾画出世界末日人类的灾难,情节引人入胜,影像效果奇特震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影片中貌似有科学依据的情节,果真经得起科学的推敲验证吗?

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与北京电视台和北京天文台合作,利用国庆假期,在北京天文馆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会。邀请天文学家李竞研究员,从天文学的角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逐一解读电影中涉及的天文现象。

实际上,末世论是西方宗教中的一种观点,并非玛雅人所创。相反,玛雅历中一纪为942万日的特长周期,换算为年约等于25800年,玛雅文明认为自己生活在第五纪,第五纪的最后一天是2012年冬至日,随后,世界会进入一个新纪元,这与现代西方宗教中的世界末日并无关联。

影片认为,2012年12月21日(冬至日)的天象是地球、太阳与银河中心连成一条直线,由于银河系中心拥有400万太阳系质量的黑洞引力,与太阳引力重叠后,会对地球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李竞研究员解释说,由于银河系中心距地球的距离约为近3万光年,银河中心巨大的黑洞质量因为距离的原因,对地球的影响很小。举一个例子作比较,大家知道大海的潮汐是由月亮造成的,今年钱江潮比较大,其差值近10米。而银河中心、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后叠加的引力,仅能使钱江潮升高不足0.1米。由此可知银河中心、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后叠加的引力,不会给地球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影片认为,银河中心的黑洞会使太阳产生中微子大爆发,大量太阳中微子会使地球南北极反转,由此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对此,李竞研究员举例说,恐龙在地球存活了1.6亿年,经地质考古发现,期间地球曾发生3次南北极转变,这说明史前生物恐龙能够承受南北极转换带来的地理、气候变化,而高级生物人类就更有办法应对这种转变。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地球南北极转变与中微子无关,它是一个渐变过程,不会突然发生。

李竞研究员还解释了行星列阵——五星汇聚、八星连珠、行星大十字等天象,会不会引发地球天崩、地裂、海啸、火山、地震,以及会不会产生小天体碰撞造成地球物种灭绝的情况。

北京市部分小学的师生和学生家长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期间,老师、学生及其家长聚精会神的听,认真仔细的记,并不时悄声互相点拨,会心点头。报告会的互动阶段,老师、学生、家长踊跃提问,李竞研究员一一耐心解答,形成科学家解读问题,师生和学生家长参与,老、中、少互动的生动的科普报告会。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

猜你喜欢

南北极中微子报告会
勇敢与小心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第三类中微子振荡的发现
——2016年自然科学一等奖简介
发现中微子振荡从而证实中微子具有质量——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中微子是个“什么鬼”?
福建召开纪念三八妇女节表彰报告会
2014年世界空间周科普报告会在京举办
中国通信卫星发射三十年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一场独特的科学报告会
出行南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