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总体框架

2010-09-20李永平

中国质量监管 2010年11期
关键词:虚拟企业出产伙伴

■文/李永平 郭 爽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总体框架

■文/李永平 郭 爽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的特征;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模式;最终建立了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总体框架。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的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形成及技术变革的加速,围绕新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进步和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使得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面对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企业仅靠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的,必须参与到虚拟企业中,同时建立面向互联网环境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

企业的生产特征

互联网作为覆盖全球的网络,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并能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传输。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生产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生产的特征。

1.企业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的特征

互联网环境下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经济全球化使企业进入全球开放市场,开放性是当今企业组织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信息已跨越了组织的界限,形成开放性的信息系统,决策的信息资源来自企业的内部与外部,并与其它组织进行共享。

2)动态性。互联网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信息具有动态特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使企业具有敏捷性和柔性,生产计划的信息随市场需求的更新而变化,模糊的提前期和模糊的需求量,要求生产计划具有更多的柔性和敏捷性。

3)集成性。虚拟企业是集成的企业,是扩展的企业模型,因此,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生产计划信息是不同信息源的信息的集成,集成了各联盟伙伴的信息,甚至消费者的信息。

4)群体性。互联网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决策过程具有群体特征,是因为虚拟企业是分布式的网络化组织,具有网络化管理的特征。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过程是一种群体协商过程,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不但要考虑企业本身的能力和利益,同时还要考虑联盟伙伴的需求与利益,是群体协商决策过程。

5)分布性。虚拟企业的信息来源从地理上是分布很广的,信息资源跨越部门和企业,甚至全球化,通过互联网使企业能够把分布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组织上的信息进行有机的集成与协调,使虚拟企业活动同步进行。

2.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特征如下:

1)生产过程中局部自治与全局相关并存。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方面,最终用户、各成员企业、各价值流小组等都是一些相对独立的实体,它们除了作为成员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并遵循共同的准则外,都有自己的局部的目标与准则,因此采用多层次分布的生产计划与调度模式是自然的选择。从时间方面看,在企业生产计划的时间范围内主要运用运筹学的观点,对若干决策点进行优化并求解,企业之间要以主导企业(盟主)拉动配套企业的生产。从空间层次上看,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分四个层次,即计划、静态调度、动态调度和系统资源管理。生产计划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订单的决策分析,由联盟组织各成员协商分配生产任务,并根据交货期在各联盟成员之间组织生产,其主要目标是保证按订单完成任务。静态调度时由联盟盟主对生产任务分派,其优化目标是使各企业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动态调度是实时处理各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系统资源管理是对整个虚拟企业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目标是提高联盟的资源利用率。

2)生产环境的动态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企业需要通过调整其内部经营过程来响应市场的变化,最典型的变化是商机的出现与消失。对于前者,企业选择与其它企业构成虚拟企业以赢得商机,对于后者,企业选择退出该虚拟企业。经营过程的变化要求企业能够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相应地作出调整,以符合实际经营过程,但是,由于企业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虚拟企业,对计划的调整希望尽可能避免对其它经营过程的干扰。由于互联网环境下的虚拟企业的经营过程的动态性与异构性,因此,建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就应该是开放性的、敏捷的系统。

企业生产计划制定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的编制过程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原有的生产计划制定过程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内容。

1.信息集成空间大大拓展。由于参与虚拟企业的成员有五种合作模式,因此生产计划信息,无论是从纵向还是从横向,都比单一企业的信息来源有很大程度的拓展。在生产计划过程中供方企业,包括供应链式联盟伙伴、虚拟合作式联盟伙伴、合资经营式联盟伙伴、插入兼容式联盟伙伴,各种企业的生产能力信息在生产计划的能力分析中都发挥作用。通过在产品出产计划和零部件出产计划中分别进行的粗、细能力平衡,供方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和意愿都反映到了需方企业的生产计划中。同时,供方企业的生产进度信息也和需方企业的生产进度信息一道作为滚动编制计划的依据,其目的在于保持与需方企业间生产活动的同步。

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在传统的概念中能力平衡只是一种分析能力需求与实际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在因特网环境下的生产计划过程中,能力平衡发挥了以下作用:

1)为产品出产计划和零部件出产计划进行修正提供依据。

2)能力平衡成为向转包加工式联盟伙伴进行转包的决策依据。

3)在产品出产计划和零部件出产计划中的所使用的供方企业(包括:转包加工式联盟伙伴、供应链式联盟伙伴、虚拟合作式联盟伙伴、合资经营式联盟伙伴、插入兼容式联盟伙伴)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所以为虚拟企业的高效运作提供了保证。

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本企业和联盟伙伴的能力状态实时更新,由此产生的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3.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在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系统时,一般有三个信息流的闭环,而且都在企业内部:

1)产品出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产品出产计划。

2)零部件出产计划——能力需求分析——零部件出产计划。

3) 零部件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零部件出产计划。

在互联网环境下生产计划的信息流跨越了企业,从而增添了新的内容:

1)产品出产计划——虚拟企业粗能力平衡——产品出产计划。

2)产品出产计划——外包生产计划——外包生产进度——产品出产计划。

3)外包生产计划——转包加工式联盟伙伴生产能力平衡——外包生产计划。

4)零部件出产计划——虚拟企业能力需求分析——零部件出产计划。

5)零部件出产计划——外协件生产计划——外协件生产进度——零部件出产计划。

6)外协件生产计划——虚拟合作式联盟伙伴生产能力平衡——外协件生产计划。

7)零部件出产计划——标准件采购计划——零部件出产计划。

8)标准件采购计划——供应链式联盟伙伴生产能力平衡——标准件采购计划。

9)零部件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自制零件生产进度——零部件出产计划。

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框架

根据前面的分析,提出互联网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框架模型,该框架模型特点如下:

1)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基于虚拟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使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更适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多变市场环境的需要。生产计划控制系统更加灵活,具有更大的柔性,更适应订货型企业的需要。

2)把成本分析纳入了生产计划与控制过程中,体现以成本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思想。而传统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中虽然有成本核算模块,但作用仅仅是一种生产成本核算功能,并没有真正起到成本计划与控制作用。

3)全面考虑了虚拟企业中各种类型的联盟伙伴(包括:虚拟合作式、转包加工式、插入兼容式、合资经营式、供应链式)对本企业进行生产计划与控制所发挥的作用。也就是说,在考虑联盟伙伴发挥转包加工、外协件生产、标准件供应等作用的同时,还考虑了虚拟合作式联盟伙伴、插入兼容式联盟伙伴直接提供的外部资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人民大学)

猜你喜欢

虚拟企业出产伙伴
虚拟企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伙伴
新伙伴
我的好伙伴“苍苍”
虚拟企业知识管理中激励机制和制度研究
我国本土纳米农药新剂型正式“出产”
药物出产辨(二十四)
虚拟企业组织设计问题研究
浅析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方形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