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音角度看“相”和“厮”的关系

2010-09-14曹志国

台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仄声声韵平声

曹志国

(周口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南 周口 466001)

从语音角度看“相”和“厮”的关系

曹志国

(周口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南 周口 466001)

“厮”在唐五代时期产生了入声的读法和“互相”义,音义来源都不清楚。副词“相”从先秦以来就有“互相”一义,平声的“相”在唐五代时的口语里产生了入声一读,“互相”义的“厮”和入声的“相”具有密切关系:1.唐代的格律诗中,“相”有押仄声韵的情况;2.今天方言中“相”、“厮”的读音来自于中古的同一入声。

语音;相;厮;关系

“相”在先秦时期就产生了两个意思,“(1)共,互相,交互。(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1]1033“厮”唐宋之后有三个意思,“(1)古代对服杂役者的蔑称。(2)役使。(3)相;互相。”[1]378“厮”的前两个意思唐代以前已经出现,并且两者有很明显的引申关系;第三个意思“相;互相”唐代以后才出现,与前两个意思也看不出有什么源流关系,它可能是一个假借义。这个意思和“相”的第一个意思相同,“厮”的“互相”义唐代以后文献才出现,“相”的“互相”义先秦产生。从意思的先后看,“厮”具有从“相”假借“互相”义的可能。

如果说假借,二者的语音应该相近或者相同才可能产生。官修的《切韵》系韵书《广韵》记载“相,息良切,平声,阳韵。”[2]175“厮,息移切,平声,支韵。”[2]48“相”“厮”都是平声、心母,声调、声母一样,韵母“相”是阳声韵中的“阳”韵,“厮”是阴声韵中的“支”韵,差别较大。在《广韵》中阳入相配,阴声韵、阳声韵关系较远,二者通假的可能性不大。

一、唐诗中 “相”和 “厮”的平仄

我们从古代的文献中看到了另外一些材料。孙奕《履斋示儿编》引《古今诗话》云:“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时作入声。”(卷 23)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卷10:“然北人大抵以‘相’字作入声,至今犹然,不独乐天,老杜云‘恰是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亦从入声读,乃不失律。”[3]从孙奕、陆游的学术笔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信息,“相”在唐代有入声一读,“厮”在五代时也可以

读作入声。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呢?杨荣祥先生分析说:“汉语语音的发展变化,也造成了一些副词的分化。如‘相’,在用作副词时有入声一读,这应是汉语中破读现象(音变构词)的结果;随着破读现象的衰落,因破读造成的一字多音现象也逐渐消失,像‘相’的入声一读大约在唐代一般的人就不大明白了。”[4]145“相”音变构词出现了入声一读,在唐五代那个时期这种读法和意义“相”自己也承载,同时在有些地区出现了由“厮”这个字形来承载。

孙奕、陆游的材料可信,杨荣祥先生的解释正确的话,“相”和“厮”在唐代应该就有入声一读。平声的“相”和“厮”,分别是阳声韵、阴声韵,差别较大,如果这两个字都是入声字,二者的读音就很相似了,具有通假的可能。唐宋时期的韵书《切韵》、《广韵》、《集韵》都仅仅有“相”“厮”平声读音的记录,并没有两字入声读音的记载。韵书中的语音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期读书音的面貌,王力先生在研究唐宋时期音系的时候就没有使用官修《切韵》系的韵书作为材料,用的是《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中的语音材料和朱翱、孙、朱熹的反切,也说明了官修《切韵》系韵书的存古、综合性。我们从官修韵书找不到“相”“厮”入声的材料,就直接从唐诗中找,看是否“相”“厮”有押仄声韵的情况。

1、“厮”在唐诗中的平仄情况

在唐诗中“厮”仅仅出现了三次。这三处用例(节选)如下。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过南岳入洞庭湖 杜甫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艰虞。

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李商隐

使典作尚书,厮养为将军。

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

这三首诗中的“厮”都出现在“厮养”一词中,意思为“养”,不是我们考察的“相;互相”,并且它们的韵都为平声韵。“厮”一字比较通俗,不够典雅,在唐诗中用例甚少。我们找不到其“相;互相”义且押仄声韵的情况。

2、“相“在唐诗中的平仄情况

在唐诗中,“相”共出现了10782次。我们选取了杜甫和白居易的格律诗进行研究,看“相”有没有押仄声韵的情况。选取的时候“相”的位置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相”是“互相”义;第二,“相”出现在七言律诗二、四、五、六字的位置。在格律诗中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相”出现在这样的位置上可平可仄,不易下定论,所以首先将“相”字定在二、四、六的位置。“仄仄平平平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也可确定平仄,所以也可以将“相”字定在这两种格式的第五字。

(1)杜甫诗“相”平、仄情况统计表

总数 “相”为平声的情况53首100% 51首96.1%“相”为仄声的情况2首3.9%

我们看杜甫押仄声韵的这两首诗(节选)。

崔氏东山草堂

爱汝玉山草堂静,仄仄平平平仄仄

高秋爽气相鲜新。平平仄仄仄平平

漫兴九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仄仄平平平仄仄,

夜来吹折数枝花。平平仄仄仄平平

《崔氏东山草堂》出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拗救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对句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只能是仄声,如果是平声就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三平调”是古风的句式,不合律诗的平仄,“相”只能是仄声。

《漫兴九首》对句的平仄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句格式应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但“欺”字为平声,不是仄声,所以“相”字位置本该是“平”声就应该用仄声,这句用了唐诗中最常用的拗救格式“仄仄平平仄平仄”,“相”也为仄声。

(2)白居易诗“相”平、仄情况统计表

总数 “相”为平声的情况56首100% 54首96.3%“相”为仄声的情况2首3.7%

山中问月

为问长安月,仄仄平平仄

谁教不相离。平平仄仄平

昔随飞盖处,平平平仄仄

今照入山时。仄仄仄平平

杂兴三首

楚王多内宠,平平平仄仄

倾国选嫔妃。仄仄仄平平

又爱从禽乐,仄仄平平仄

驰骋每相随。平平仄仄平

白居易的《山中问月》中的“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十个字中的九个字“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离。”如果严格按照加格律诗中甲型句和乙型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九字的位置若为“平”的话,就变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不合格律诗的平仄,而且在格律诗的拗救中也没有这个位置的情况。“相”字只能是仄声,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杂兴三首》中“又爱从禽乐,驰骋每相随。”中“相”和《山中问月》中的“相”情况一模一样,也只能是仄声。

在统计杜甫、白居易的109首诗中,只有四首首押仄声韵的情况。唐诗、宋诗押韵,平仄恪守《切韵》系的读书音,对于口语音,很少人敢于使用。为什么诗人在这里敢于用仄声韵,第一是跟诗人敢于用口语音有关;第二也可能是迫不得已。“相”在此处用仄声韵合乎格律诗的要求,用平声韵就不合律了。例如在我们统计白居易的56首诗中,有15首像《春暮寄元九》中的“时时一相见,此意未全除。”中“相”的情况。这两句的平仄格式是“平平平

我们看押仄声韵的这两首诗(节选)。仄仄,仄仄仄平平”,白居易可以将“相”定为仄声,照样合律,表面上看“相”就是仄声。实际上这里用了拗救,其格式为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相”为平声,其它14首也都是这种用拗救的情况。上面的四首押仄声韵的诗,有三首是必须用仄声韵。

上面四次仄声韵的情况,使我们知道在唐代“相”确实有仄声一读,再印证孙奕、陆游的话,“相”在唐代的口语音中有入声一读。但从唐诗的平仄中,还是看不到“厮”有入声的读法。

二、从闽方言反证 “相”和“厮”唐宋具有入声

在《广韵》中,“相”为:“息良切,平声,阳韵”,[2]175拟测出来的音为[sǐa]。根据阴阳对转理论,发生变化的最有可能的入声韵为[sǐak]。“厮”在《广韵》中为:“息移切,平声,支韵”,[2]48据此拟测出来的音为[sǐe]。根据阴阳对转理论,发生变化的最有可能的入声韵为[sǐek]。

“读入声的‘厮’,可能就是来自‘相’的‘思必切’。元明时期,在使用‘相’的同时,‘厮’也用得很普遍。”[4]145按照白居易“相”注“思必切”的记录和杨荣祥先生认为“相”“厮”入声读音一样的看法,“相”“厮”的音韵地位应该是“心母质韵开口三等入声臻摄”,拟测出来的音为[sǐět]。

按照戴震的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平声支韵没有对应的入声韵。平声 “厮”变为入声“厮”具有理论上的困难;同样,“相”的平声阳韵和它的入声质韵相差也很远,两者的变化也不是那么容易。这个问题我们还暂时解决不了。

但是,从理论来说“相”、“厮”的入声读音可能有这样三个[sǐak]、[sǐek]、[sǐět],或者和这三个相近的音。前两个音是从阴阳对转理论推出来的,后一个音是白居易的实际注音。“相”、“厮”的平声韵[sǐa]、[sǐe]差别虽然较大,但带上入声韵尾后,区别就小多了。

在证明[sǐak]、[sǐek]、[sǐět]三个入声韵变为闽方言中的[sie]、[s~]、[sa]三个阴声韵之前,我们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今天的闽方言仍然有入声韵,上面的三个中古入声韵是否有可能变为今天的阴声韵?

今天中国境内的吴方言、闽方言和其他几个方言都还有入声,这是一个整体的语音面貌。但在这些仍保留有入声的方言区,内部的情况不尽相同。从北到南,入声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入声字喉塞尾弱化、消失,调值拉长,并入其他舒声调类,是当代南部吴语和徽语演变的大趋势。”[5]在接近闽方言的南部吴语,入声字的最后一个特征喉塞尾已经弱化。在闽方言这种弱化的趋势也存在。“调查结果证实,大多数福州人的入声只有一个[?]韵尾(笔者的福州话属于这一派),少数年纪大的人有[k]与[?]两个韵尾的区别。”[6]福州的大部人也仅仅保留一个喉塞音[?],入声的[p]、[t]、[k]韵尾已经消失了。福州南边莆仙话内部的情况复杂一些。“莆仙话……文读音一般读喉塞韵尾-?入声。白读中属咸山宕江梗五摄的字,清声母字一般读阳去,无喉塞音尾,浊声母字一般归阳平,也无喉塞音尾;属深臻曾通四摄者无论清浊文白仍读入声。”[7]39莆仙话属于闽东、南方言,它的内部的入声也在弱化。特别是“这种入声舒化现象往往发生在一些出现频率高的常用字身上。”[7]39“相”为宕摄字、“厮”为止摄字,并且作为高频出现的字更有可能脱落入声韵尾,发生弱化现象。所以,“相”和“厮”的入声韵尾在闽方言中有可能消失。

“相”的[sǐak]读音在后来北方话的入声消失的浪潮中失去了入声韵尾,从而变成了[sǐa],紧音的细微差别不太在意的话,就成了[sa]。在19世纪的北方话中,开始出现精系字不能和齐、撮呼相拼的语音新情况。如果按照这种基本的语音变化,[sǐa]应该变为[xǐa]。闽南方言实际的变化是[sa],和大趋势的语音变化为什么没有保持一致?在这方面,北方方言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嵩,中古读音为“平声东韵齿音”,拟测出来的音为[sǐu]。按照语音一般的发展规律,今天应该变为[xǐu],今天实际读作[su]。当然,这里有更为复杂的原因,不再赘述。闽南方言[sǐa]→[sa]原因应该是北方话尖团分流的语音变化没有影响到闽南话,[sǐa]中[ǐ]这个音没有区别作用,所以也就消失了。

“厮”和“相”的[sǐek]、[sǐět]语音变化规律应该和[sǐak]→[sǐa]→[sa]一样。演变轨迹是[sǐek]、[sǐět]→[sǐe]、[sǐě](如果紧音的细微差别不在意)→[sǐe](如果紧音的细微差别不在意)→[sie]。“厮”的中古《广韵》读音[sǐek]和“相”、“厮”白居易的注音[sǐět]的都可以变为今天闽南方言“相”的第三个读音更可以看出“相”、“厮”在入声韵上是一家的关系。

唐诗平仄中“相”有入声一读和现代方言语音存古成分的追溯,使我们看到了“相”“厮”在唐五代时期确实有入声一读,这是《切韵》系韵书看不到的。语音相近,就有假借的可能,“相”早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互相”义,“厮”五代时出现了“互相”义,“厮”的“互相”义应该就是来自于“相”的“互相”义。

[1]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

[3]马启红.“相”与太谷方言的“厮”[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3):39.

[4]杨荣祥.近代汉语副词简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5]曹志耘.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J].中国语文,2002(5):444.

[6]冯爱珍.福州方言的入声[J].方言,1993(2):104.

[7]蔡国妹.莆仙方言的入声舒化现象考察[J].闽江学院学报,2007(4).

[8]李如龙.闽南方言的“相”和“厮”[J].方言,1989(04):279.

On the Relation of“Xiang”and”Si”from the Pronounce

Cao Zhiguo
(Department of Chinese,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Henan 466001)

“Si”had entering tone with the meaning of mutuality that was the same with“si”,but its sources were not clear in Tang and Wudai Dynasty.The essay intends to prove that“si”maintain close ties with“xiang”.The essay testify their relations from two aspects.First,“xiang” had examples of“ze”in the poems of Tang dynasty.Second,today the pronounce in dialect of“xiang”and“si”had a common origin.

pronounce;“xiang”;“si”;relation

H131

A

1672-3708(2010)04-0050-04

2010-05-18

曹志国(1976- ),男,河南洛阳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训诂。

猜你喜欢

仄声声韵平声
九江县民歌三声腔的统计与分析
吟出古诗之美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中国诗歌声韵演变发展略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彭泽县桐城方言音系研究
古入声韵在《徐州十三韵》中的消变轨迹研究
贞观的“观”读平读仄?
病联曝光台
转入普通话平声的常用古入声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