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湖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0-09-10咸宁学院黄莉敏

中国商论 2010年8期
关键词:洪湖市旅游发展

咸宁学院 黄莉敏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一切能吸引旅游者的产物(景观、文化、生活方式等)为旅游资源,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针对他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等需求,而展开的参与性强、文化内涵深厚、乡土趣味浓郁的旅游活动。乡村性是乡村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最主要特性。乡村旅游在中国已经经历了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时期,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1]。

1 洪湖市概况

洪湖市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的东南端。在东经113°07′~114°05′,北纬29°39′~30°12′之间。其对外交通主要为公路和长江航运。全市地势广阔平坦,海拔均在23~28米之间,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河湖广布,地上、地下水资源及水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全国主要商品粮、商品鱼生产基地,这些都成为乡村旅游良好的条件。

2 洪湖市乡村旅游要素概况

2.1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洪湖市具有典型的水乡风情,洪湖市乡村旅游资源齐全,而且有一定的特色,有些资源是独一无二的,洪湖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

表1 洪湖市的乡村旅游资源

2.2 旅游主体(旅游者)

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武汉市、荆州市。其中武汉市游客的比重达到了将近48%;荆州市游客的比重为21.09%;洪湖市本地客源占11.56%;本省其他地区和省外游客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分别为10.51%和8.84%。(统计数据来源于洪湖市旅游局)

2.3 可进入性

洪湖市境内有公路运输和水运两种方式,主要景区均可通达,城区至瞿家湾通达性较好,但城区至乌林的道路等级较低。省道蒲洪公路和仙洪公路进入城区。洪湖市离武汉仅175公里,离荆州古城138公里,离岳阳70公里。洪湖长江港有客运码头2个,核定转运能力20万人次/年码头,但码头接待条件简陋;铁路与航空主要依托省会武汉市,交通较便捷。目前,洪湖市区外交通条件较好,市内中心城区新堤镇至乡镇各景点可通达,但路况条件较差,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3 洪湖市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在进行区域旅游规划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时,了解区域旅游发展各项影响因素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所谓SWOT分析,就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进行分析,通过SWOT分析,明晰区域旅游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从而为制定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3.1 优势(Strength)

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气候、地形、水文等优美的自然景观,洪湖境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苏区首府瞿家湾,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一批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所赞扬的“洪湖精神”、三国火烧赤壁的古战场乌林赤壁,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故居、家喻户晓的电影“洪湖赤卫队”形成的无形资产等历史文化资源,奠定了乡村旅游的天然底本。

3.2 劣势(Weakness)

乡村旅游在洪湖市起步晚,“摊子”拉的太长,招商引资力度不大[3],对民间资本的引导不够,由于资金的缺少,曾经举办过的以弘扬农村文化的“荷花节”和“农村艺术节”已停办多年。

洪湖市乡村旅游开展的项目大多集中在欣赏、采摘、垂钓等农家乐的浅层次阶段,虽然形式多样,但普遍缺乏明确的定位和文化内涵。对乡村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人文资源开发不够。有些也仅流于形式,缺乏鲜明的特色。

洪湖市众多自然村以等外路与等级公路相连,乡村公路等级低,且大多缺乏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差。饮食服务设施大多附属于酒店,地方菜系和地方特色餐饮开发滞后,尚没有面向游客的特色饮食文化展示场所。

此外,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旅游行业管理者素质都还有待提高,短期内将会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

3.3 机遇(Opportunity)

旅游动机促成机遇。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精神压力也在增加。人们旅游动机越来越强烈,更倾向于到那些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去旅游,旅游功能需求正由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转变。目前,我国双休日加上法定节假日为l14d,已接近全年的1/3。闲暇时间的增加促进了消费的增长,形成我国特有的“假日经济”。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选择城市周边风景好、客流量少的乡村地带,而非“人看人”的名胜古迹、名山大川。

洪湖市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在湖北省内的武汉市、荆州市、洪湖市,本省内的其他地区和省外的比重较小。由表2分析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收入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000美元,湖北省城镇人均可收入也超过1000美元,其中武汉市城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国的水平,荆州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踩到线,洪湖市的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这个值。根据国际上的经验统计,当国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居民将产生国内旅游动机,为外出休闲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善,居民拥有的汽车数增加,私家车的普及,使人们对旅游的感知距离缩短,旅游动机增强。

表2 2006年部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汽车拥有量

新农村政策促成机遇。乡村旅游项目开发是新农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三农”建设、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4]。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及武汉城市圈的建设,也为洪湖市经济及乡村旅游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4 挑战(Threat)

周边县市争夺同一基本客源市场。在洪湖市基本客源市场——武汉市和荆州市周边3小时车程内,可替代产品较多;仅武汉市周边范围内就有:武汉市有木兰生态文化综合旅游区、新洲人文山水综合旅游区、龙(龙泉山)汤(汤逊湖)休闲娱乐综合旅游区、知音湖旅游度假区、东西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五大乡村休闲旅游度假线路;另外,2006年湖北省推出了木兰天池——红安、武汉——三角山等七条乡村旅游线路,他们将与洪湖乡村旅游地区争夺同一片基本客源市场。

4 发展洪湖市乡村旅游的对策

4.1 科学的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洪湖市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与没有规划指导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制定发展规划:

一是乡村旅游布局区位的选择。发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较为普遍,吸引范围有限,乡村旅游的布局区位首先是在洪湖蓝田生态旅游区、乌林三国古战场、湘鄂西红色首府的周围乡村地区,其次是离主要客源市场武汉市较近的乡村地区,最后是在主要旅游干线的周围乡村。

二是乡村产品特色。特色是乡村游的生命线,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乡村游要坚持以特创牌、以特聚客、以特发展,突出“农” 字特点,做足“土” 字文章,实施“一地一策”,打造“一地一品”,培育“一地一特”,不搞简单模仿和照搬照抄。比如说在洪湖市可以如此规划,从湖口到金湾经挖沟子至三八湖建设湖滨休闲区,形成沿湖休闲景观带;将茶坛岛作为水上渔寨的后方基地和陆上休闲地;把瞿家湾镇发展为生态观光旅游和民俗文化区。

三是乡村旅游地形象的确定。旅游地形象是旅游地在内外公众心目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使之区别于其他任何旅游区的较稳定持久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洪湖市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在市场上树立起鲜明的旅游总体形象,才能影响游客的购买决策,其总体形象应围绕洪湖的湿地生态、渔米之乡和地方文化的特色来进行策划。

4.2 洪湖市乡村旅游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乡村旅游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洪湖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认真考虑自然生态资源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承载能力和社会承载力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前提下,通过合适的旅游容量控制来避免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预测出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生态成本,不断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进行调整,以达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协调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乡村生态、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不断对乡村旅游经济目标进行适时的调整,以避免对旅游自然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要以高质量的乡村生态环境获取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不能以粗放经营的短期行为来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这样才能从乡村旅游的发展中获得持续的经济效益。

[1]王云才.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趋势[J].干旱区地理,2005,28(6):862~866.

[2]邹宏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其意义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7,240:145~146.

[3]蔡建华.洪湖旅游:一块正在开发的处女地[J].中国旅游报,2002,06,12.

[4]汪德华等.利用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J].乡镇经济,2007,(12).

[5]庄东泉.正确处理乡村旅游五组关系[J].中国旅游报,2007,2,(27).

猜你喜欢

洪湖市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洪湖市清理整治无证幼儿园
洪湖市物理教研员朱道荣荣获“水乡英才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