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古镇的奇葩
——贵州省黎平县德凤古城的保护与规划建设

2010-09-07贵州省黎平县建设局高莉娜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0年13期
关键词:黎平县黎平会馆

◎ 贵州省黎平县建设局 高莉娜

600多年沧桑巨变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东临湖南靖州,南临广西三江,西北两面与本省的榕江、锦屏接壤。黎平自古就是我国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中心。

黎平县人民政府驻地德凤镇,是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山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已有600多年历史,先后设立过五开卫、开泰县、黎平府、黎平县等行政机构,给后人留下很多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城门、翘街古建筑群、两湖会馆、孔庙大成殿等都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3次经过黎平,足迹踏遍黎平现行政区域的17个乡镇、81个村、167个自然寨,尤其1934年12月18日在黎平城二郎坡胡顺荣店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召开的自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在党史和军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黎平县德凤古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红色长征文化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德凤镇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同年黎平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2003年黎平县分别被列为“中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和“国家森林公园”,2004年黎平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美丽的德凤古城

黎平德凤古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对该古城的城市特色分析,将从悠久的古城历史文化和红色长征文化两方面着手。

(一)德凤古城规划保护范围

1、翘街一线:南至平街路口,东至东门石城墙,西北到开泰路与双井街交接处,东北到富爷垴。

2、左所坡、后街一线,南与平街相连,东与东门坡头交汇。

(二)德凤古城悠久的中国古代县城建筑群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德凤古城由古城墙、黎平府学宫、黎平府署、开泰县署、两湖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贵州会馆、大佛寺、福音堂、东鼓楼、荷花塘、以翘街沿线为首的古建筑群内的古街道、古巷道、古店铺、古民居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功能分工合理的中国古代县城优秀建筑群。德凤古城自古就是中国明清时期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该片区最繁荣的金融中心、商业重镇。

1、翘街古建筑群

翘街古建筑群至今尚存有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这条街位于黎平县城城东面,东起城垣东门,南至二郎坡荷花塘,全长一共里余。此街两头高,中间底,形状如翘起扁担,所以称为“翘街”。翘街古建筑群过去均是官伸富豪之家,始建于清朝时期,一般都是木楼房,内设宽敞的院落和天井。有的侧面建厢房形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堂屋祭祖待客,除过厅外,分卧室、闺房、厢房、书斋、客厅等。临街则为商铺。屋顶为瓦屋面,屋外青砖砌风火墙,翘角多绘有珍禽异兽、鱼龙花草以及人物故事等图案,格调清雅、和谐生动。远远望去,一排排风火墙,一座座四合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风火墙上翼角飞翘,墙上的彩绘精美细腻,房屋的门窗装饰,图案古朴。此街面为石板街面。翘街的小街小巷数不胜数,著名的有马家巷、姚家巷、张家巷、双井街、左所坡等,这些巷道,卵石墁街,石梯连接。古色古香,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

2、古城墙

德凤古城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筑土城(五开卫),二十三年筑石城。围城一千二百二十四丈八尺(4082.67米),城高二丈一尺(7米),脚宽一丈五尺(5米),收顶一丈一尺(3.7米),占地面积3300余亩,设城门四座、城楼四座、城楼高16.5米、炮楼五座13.2米。整个城墙外部砌方正石灰岩石,内筑片石,中间黄土夯实,顶部铺设青石板道。整个工程浩大,城墙坚固雄伟,解放后城墙被人为毁于1953年,现仅存东、南两道城门。

3、会馆文化

德凤古城历史共建有四个会馆——两湖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贵州会馆,四个会馆总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其中两湖会馆是古城内规模最大且至今唯一幸存的会馆,也是当时德凤古城繁荣文化的历史见证。两湖会馆座落于翘街五十一号,始建于光绪二年(公元1879年),占地3479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系木楼房,正面木板刻花,其内天井地面镶嵌卵石拼图案,至今该馆室内还完整地保留着清朝嘉庆14年至民国10年的匾额楹联43件,馆内还存有树龄1300多年、埋藏4000年之久的千年阴沉木,学名化石木,是我国目前新发现的埋藏年代最久远(约5400年)的杉木遗体,获“世界基尼斯之最”。

4、福音堂

古城翘街内福音堂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在东门大井口修建。福音堂是一座前店后院的中式建筑物,有房14间,连同天井、后院园林、水井、厨房成为一体。总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该堂设计精心、富丽堂皇、四面高墙与外隔绝。福音堂本是城内豪绅胡丽华所建新居,后因胡丽华死于非命,家境破产。房产权被英国基督教会所占有,经教会改头换面,按西式装饰使之具有教堂色彩。

5、黎平府署

黎平德凤古城内原有黎平府署一座,建于宣德十年(公元1497年),规模宏大,建筑群主从有序,布局对称,建有大门三间,照墙一座,仪门一间,左右建有吏、户、礼、兵、刑、工房,然后是大堂、二堂、三堂、东书房及后院、厨房、监狱。

6、开泰县署

黎平德凤古城内原有开泰县署一所,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五开卫原址上建造。建有大门三间,照墙一座,土地祠一间,仪门一间,东西角门各一间,大堂三间,暖阁一座,左右书办房七间,二堂五间上有楼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卷棚一间,内茶房一间,左书房三间,木皮房三间,门房一间,左厨房三间,内宅一所,上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二堂后院偏右房三间。

(三)古城红色长征文化

1930年12月至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曾先后3次经过黎平,足迹踏遍黎平现行政区域的17个乡镇、8 1个村、167个自然寨,先后给古城人民留下了许多红色长征文化。包括黎平会议纪念馆、“黎平会议”会址、毛主席故居、红军教导师和特殊连队旧居、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等。

德凤古城规划定位

德凤古城一个完整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功能分工合理的中国古代县城优秀建筑群,集中体现中国传统商业特色的商业重镇,同时古城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基地,适应居民生活,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区。

德凤古城的保护与规划措施

首先,对古城的规划保护应实行分区、分级保护,突出文化抓重点建筑,全盘抓和重点抓齐抓共管的原则,真正做到修旧如旧,基本恢复明清小社会风貌,使古城风貌与城市布局、建筑特色、历史文化得到融合、传承和发扬。

其二,遵照古城历史和城市布局,按明清时期原貌对古城重点文化遗址进行恢复建设,提升古城风貌的文化档次与精细度。如复建古城墙、黎平府学宫、黎平府署。

其三,打造热闹的古城街道,真实地演绎重现明清德凤古城的都市生活。临街两侧门面鼓励经营茶楼、酒店、肉铺、当铺、绫罗绸缎、香火、医药门诊、看相算命。并通过在街道摆放人物雕塑,悬挂店铺旗帜,招揽生意街面上行人川流不息,有挑担赶路、骑马官吏、叫卖小贩、坐轿的、推独轮车的、男女老幼、三教九流无所不备,再现昔日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形成走进历史的感觉。黎平会议会址至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一段的街景则摆放富有红色长征文化的人、物雕塑,在红军召开群众大会旧址打造一个能再现当年红军召开群众大会场景的红色文化广场为古城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浓烈氛围。

其四,高度重视古城消防安全工作,增强消防栓数量,对所有沿街店铺电气线路全部进行阻燃改造,对居民电线进行规范整治,古城主要通道的各种缆线进行地埋。

其五,古城绿化因为古城建筑密度比较高,对于街景绿化,主街道翘街街面不绿化或局部盆景绿化,主要通过店铺透绿,鼓励古城内居民复建四合大院并自家院落内栽种花草树木,改善厨房、卫生间的设施,古城内的居住人数要进行有机的疏散搬迁,使其能真正改善古城人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

其六,古城亮化要在主要街道安装仿古灯笼式路灯、壁灯,并对重要标志性建筑进行夜景灯光衬托。

其七,环保卫生方面,对整个古城进行交通管制,翘街一线为步行街区,古城其余街道仅通行电瓶车、三轮车、马车、轿子等环保形车辆。

猜你喜欢

黎平县黎平会馆
酸的思念
一岩九饮会馆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黎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黎平美食
百节之旅 跟着节日游黎平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
黎平春色
镇远·两湖会馆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