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采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对策思考

2010-09-06曲如晓周冠男

经济经纬 2010年4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息系统

曲如晓 颜 莹 周冠男

摘要:道德采购被认为是克服市场失灵、调节市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手段,同时作为一个自我管制系统,道德采购是一种信息密集型的社会运动,通畅的信息系统是保证其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从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角度,道德采购的信息系统主要由参与主体和运行机制组成。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道德采购信息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的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内外部监督、设立道德补贴、完善信号传递机制以及建立社会激励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关键词:道德采购;信息系统;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4-0051-06

收稿日期:2010-03-2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跨国企业为主导的道德采购在国际舞台上蓬勃发展,不论是其影响范围还是关注程度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展,目前它正日益成为促进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运动。道德采购的初衷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生产过程进行道德约束,包括提高劳工待遇、消除性别歧视和童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以及改进动物福利等,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Blowfield et al,1999)。

尽管目前国际上关于道德采购运动尚未形成统一定义,但从本质上看,道德采购是以自由市场为基础、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决策互动进行自我管制和干预市场的信息密集型活动。一方面,道德采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因素,不管是道德采购目标的设计和制定,还是生产守则的贯彻实施,再到道德产品的营销及消费,整个道德采购流程都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另一方面,道德采购的正常运行以主体间协商对话和利益制衡为条件,与过去推行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家条款或国际协定等的传统管制形式不同,道德采购试图搭建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协商对话的桥梁和平台,通过消费者压力、社会监督和推行生产守则等方式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作为一种协调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弥补市场失灵的自我约束机制,通畅的信息对道德采购运动的顺利发展至关重要(Duncombe et al,2003)。

二、道德采购中的核心信息系统

国际分工的深化促使全球生产网络形成,一方面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不再局限于某个企业内部,而是超越国家界限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供应链中大量的信息处理越来越依赖信息通迅工具和技术。因此,应用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MIS)理论也可引入到以全球供应链为基础的道德采购的研究中。按照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网络通信等多种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和处理,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管理决策、比较控制的社会系统和管理系统(罗超理等,2007)。因此参与主体(人)和运行机制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两大主要因素,本文从这两个方面人手阐述道德采购中的核心信息系统。

(一)道德采购的参与主体

道德采购信息系统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它的利益相关者。从产品供应链的角度,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和道德采购倡导者等,如图1所示。

1.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在全球供应链中,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商的经营决策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环境状况,因此作为道德采购的供给者,生产商是将道德标准由文字变成行动的关键,他们的实际生产过程是道德采购关注的重点。尽管在实施生产守则过程中,生产商取得了明显的正面效应,包括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人生产效率的提高、节能降耗以及为企业赢得正面社会形象等,但履行道德标准也必然需要承担更多的经营成本,这给企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2.发达国家的消费者。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商品购买决策过程中,除了价格,非价格因素(包括质量、安全卫生和生产条件等)已经在很多消费者意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一些具有强制性或约束性的正规管理条例已经开始对产品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管,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已经具备接受这些信息因素的主动意识,并且体现在他们的购买决策中。目前道德消费已成为道德采购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有报告显示英国已有170多万的道德消费者,8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关注社会和环境问题,2002年英国“道德消费”的市场总额达到199亿英镑(Rode et al,2008)。

3.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道德采购的实施主体。为了节约成本,具有市场主导权的跨国公司将附加值低的生产制造活动分包给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控制供应链的高利润环节——产品设计和营销。近年来,迫于消费者和国际组织的强大压力,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包括大型贸易商、零售商和品牌商,通过制定供应链生产守则,引导供应商在劳工条件、环境责任和动物福利等方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参与道德采购运动是跨国公司寻求市场风险最小化和减少不稳定性的最佳选择。

4.道德采购倡导者。道德采购倡导者主要是指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他们是企业活动的重要监督和控制者,通过要求跨国公司在采购活动中遵循基础性公约,间接约束产品供应链末端发展中国家生产商的经营行为。随着政府在市场管制中的作用弱化,非政府组织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英国的道德采购运动(ETI)、美国的“国际社会责任组织”(SAI)和“公平劳工协会”(FLA)等。道德采购倡导者运动虽然不会对市场主体的交易关系产生直接影响,但通过对跨国公司施加社会压力以及利用舆论宣传影响消费者观念,间接引导道德采购和道德消费。

(二)道德采购的运行机制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理论认为信息系统通过搜集和储存大量信息,为组织决策和预测提供信息支持,在迅速分析解释现象的基础上及时产生正确的控制,其主要功能可概括为信息处理功能、控制功能、预测功能和决策支持功能四个方面(陈德良等,2009)。在道德采购系统中,一个正常运行的信息系统应当具备四个基本机制:生产过程、监督机制、比较机制和控制机制(Duneombe et al,2002)。

1.生产过程。从道德采购体系的整体看,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过程(如衣服、电脑和汽车的生产制造等)处在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起始位置——信息的输入,其实施主体是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作为道德采购系统的一次信息源,生产过程体现着道德采购的主要宗旨和目标,是决定道德采购有效性的关键环节,只有生产过程符合道德准则的产品才被称作“道德产品”,而道德采购和道德消费都是围绕道德产品展开的。

2.监管机制。该机制的作用主要是汇集反映企业经营行为和社会业绩的数据资料,实施主体包括跨国企业和道德采购的倡导者。由于道德产品与传

统商品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过程或南北贸易条件不同,这些信息往往不会在最终产品的物质形态上直接体现,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商如实履行道德标准,需要相应的监管机制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

3.比较机制。比较机制是跨国公司和道德采购的倡导者将企业的实际表现与预先设定的道德准则(如行为守则等)进行比较,以衡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并以此作为控制机制中进行决策和采取行动的依据。目前道德采购信息系统中比较机制的参考标准主要有跨国公司制定的内部生产守则、国际通用标准以及多个组织联合制定的标准等。

4.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作用是根据比较机制得出的结果来决定是否采取纠正行动和保证措施,其实施主体为消费者、跨国公司和道德采购倡导者。消费者通过行使“货币投票权”,要求控制市场资源的采购商采取有效的行动履行其在东道国的社会责任,并且抵制那些对社会和环境有害的产品和服务;跨国企业利用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讨价还价能力,以拒绝合作和减少订单的方式迫使生产商遵守相关规定;道德采购的倡导者通过媒体、舆论对企业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披露和指责,对企业施加社会压力督促其纠正管理和生产方式。

事实上除了以上4个过程,以市场为基础的道德采购系统本身还包含了一种信息反馈过程:将后阶段的信息回馈到前阶段的调节控制活动中,即消费者向生产者进行信息反馈。如果一切进行顺利,即生产活动符合道德标准,则信息系统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和报告;而当企业的经营行为或业绩表现与预先设定的道德标准发生背离时,该系统便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影响并决定如何实施补救措施。综上所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互动和各种机制配合运作共同构成了道德采购中的核心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三、道德采购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表现

信息是道德采购中的重要因素,所有参与主体的决策行为都建立在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以及评估的条件基础上,有效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是保证道德采购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但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限制,包括交易者主观因素限制、搜寻商品信息具有一定成本、现有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道德商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等原因,使得信息在采集、加工处理、包装以及披露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偏离真实状态,因此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已成为道德采购信息系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并分别表现在跨国供应链的生产、采购和销售等各环节。

(一)生产环节中的道德风险

生产者与采购商、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生产环节中发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由于遵循道德生产标准意味着企业要增加员工工资、改善工作环境以及将生产守则融入日常经营管理中,有的还需要获得国际认证等,这些都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以社会责任SA8000认证为例,除去工资增加的成本,一个500人左右的企业要拿到SA8000证书需支付给认证机构近20万元的费用(黎友焕,2007),这对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尽管供应商迫于生产订单压力承诺遵守跨国公司制定的生产守则,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很多生产企业隐瞒实际生产过程和经营事实,即并没有真正按合同履行生产守则。尤其是在跨国供应链这样复杂的多层次转包体系下,道德采购标准的实施通过转包关系不断调整和扩张,高高在上的跨国公司很难对其供应链网络进行全面的控制,从而增加了生产商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消费者并不能直接深入生产活动,而必须花费额外的信息搜索成本以获得有关产品生产条件的信息,或者有些商品只有在消费过程中才能发现具体特征,因此更加助长了生产者逃避责任的侥幸心理,进而增加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采购环节中的权力失衡

采购环节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不能合理分摊,根本原因在于主体间权利和地位的不对称。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跨国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将附加值低的生产制造活动分包给低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而主要控制供应链的高利润环节即产品设计和营销。在这种体系下,发达国家的采购商(包括品牌商和零售商)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制造商之间处于一种“买家主导型的商品链”关系,这种关系在服装、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最为常见(谭深等,2002)。

由于占据的市场机会和资源不同,作为商品买家的跨国公司与作为卖家的发展中国家供应商在交易中的权利和地位极不平等。如在制造加工业中,跨国公司控制着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处于商品供应链的顶端,他们利用强大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向厂商提出有关产品质量、原材料和生产条件等要求,但由于其不直接参与生产制造活动,对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所面临的巨大成本压力并没有深入了解,更谈不上合理的分担,这给生产商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在农产品采购中,跨国公司在不充分了解农民/种植主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压低收购价格,如据香港乐施会有关资料显示,当咖啡的零售价为1公斤205.4港元时,咖啡农只拿到约0.50%的利润,大部分利润都跑到零售商的口袋里了(Blowfield et a1,1999)。事实上,如果跨国零售商不分担一部分成本而任由采购价格不断被压低,生产商根本没有实力去改进生产方式、改善劳工/动物福利和工作环境等,也就不可能达到道德采购的目标。

(三)消费者环节中的逆向选择

消费环节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即消费者在不能完全获得道德产品信息的情况下出现“逆向选择”。一方面从信息的角度看,消费者在道德采购运动中处于弱势地位。首先,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脱节”。尽管消费者的压力是生产商和采购商参与道德采购的根本动力,并且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但大部分情况下,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生产者与消费者并没有进行直接交易,而主要由中间采购商和零售商进行转手交易,在一些跨国贸易中甚至可能出现多次交易;其次,消费者实际可获得的信息内容十分有限。由于原始的生产信息在提供给利益相关者之前,通常会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处理和包装后才能以一定形式(如公司内部报告、外部审计报告等)进行披露和发布(Heeks et a1,2003),而这类信息一般不会在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时直接获得,因此消费者掌握的有关产品生产的信息只能是实际生产信息的“冰山一角”(Zadek etal,1998)。在消费者很难真正了解生产商的经营活动和成本信息的情况下,将降低潜在道德消费者对道德溢价的支付意愿。

另一方面从产品的角度看,消费者很难辨别道德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差异。道德产品的主要意义是通过改善南北贸易条件或改进生产过程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这些往往不能直接在最终产品中明显体现,如在食品行业,部分消费

者的购买决策很大程度受到食品的生产条件和过程的影响,但这些因素不能直接体现在食品中,消费者需要花费额外甚至大量的成本搜集信息或在消费之后才能了解真实信息。但由于成本差异,道德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传统商品。因此在无法全面掌握道德产品信息的情况下,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道德产品”,消费者存在很多顾虑,极易发生“逆向选择”:为避免高价购买没有“道德质量保证”的商品,消费者对使用价值替代性较强的传统产品和道德商品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水平,如果生产商不能“说服”消费者他们的商品具有“道德属性”,从而无法得到补偿成本的道德溢价,最终生产商参与道德生产的积极性受挫,道德商品市场趋于崩溃。

四、完善道德采购信息系统的对策建议

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道德采购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了促进道德采购的顺利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增强系统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内外部监督、完善信号传递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建立奖惩机制等。

(一)加强内外部监督

由于信息不对称是道德采购不能完全避免的问题,为了保证生产商遵守生产守则,有必要建立一定的监管机制对生产过程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依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监督机制可分为跨国公司的内部监督和“多股东”的外部监督,并且从目前国际发展趋势看,内部监督正逐步让位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为了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跨国公司通过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或派遣专职人员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如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包括Wal-man、Nike、Disney、Pentland、Halhnark、Sears等在内的国际知名零售商和品牌商都在发展中国家设立了负责监督劳工、安全和环境保护事务的专门部门或人员。外部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由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协会(包括国际联盟、劳工和消费者组织,等联合设立的独立于企业之外的审计机构对生产商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Heeks et al,2003),即上图中第三阶段中的监督主体M由跨国公司变成了“多股东”的联合。广义的外部监督除了包含狭义的外部监督之外,还包括民众、媒体舆论等更加广泛的社会监督方式,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传递和交流互动的有力平台,形成整个社会甚至全球舆论压力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道德义务。

(二)设立多种道德补贴制度

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为企业提供开展道德采购的有利经济环境,包括提供融资优惠、提供价格补贴等。道德补贴是指对道德生产商/供应商支付高于市场上传统产品的价格水平,作为一种成本补贴方式,它可以由跨国公司或政府提供。首先,跨国公司可以利用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对消费者收取溢价的能力,对遵守道德标准的供应商进行合理的采购价格补贴,如世界领先的咖啡零售商星巴克通过设立“优惠/偏好供应商项目”,给予达到其设定的社会/环境准则的供应商高出国际咖啡豆市场近1倍的收购价格,在鼓励供应商积极遵循道德标准的同时,也与他们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此外,政府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基金、提供税收优惠以及进行价格扶持等政策以激励更多的企业加入到道德采购运动中来,如英国政府规定,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发电企业要进行缴税和罚款,而利用绿色能源发电的企业则可以得到免税证明,并且这种证明可以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换以获得额外收入。

(三)完善信号传递机制

信号传递是缓解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即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生产者)能够将正的市场信号传递给缺乏信息的另一方(消费者),或者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能够诱使对方提供信息,如“名牌”和“商品说明”等就是传递商品信息的两种典型市场信号。道德采购中由于消费者不能直接了解和控制生产过程的可信度,因此对产品的“道德品质”进行市场营销时要求提供必要的“证明”。根据市场规模的不同,道德产品的“证明”可以不同方式进行传递,如在小规模市场,可以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接触直接传递信息,如欧洲的社会农场和合作社等,而在较大市场中,则通过品牌、商品标签等方式进行间接的信号传递,由于这类信息传递方式具有更加简捷和影响广泛的特性,因此成为目前国际社会比较盛行的做法。道德标签是指通过在产品上加贴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相关标签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和环境信息,以减弱消费者与生产商信息不对称程度的信号传递手段。按照提供信息的不同,道德标签可以分为社会标签、环境标签和动物福利标签,分别对应劳工条件、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改善等方面。

(四)建立社会奖励和评级制度

目前西方国家正日益盛行对社会业绩表现好的企业和企业行为进行奖励,具体做法是由具有一定社会权威和影响力的机构组织及专家协会发起,通过设立一系列衡量企业道德的指标体系对各类企业进行评级,给予道德级别高的企业一定奖励,并借助公众媒体(包括电视、杂志和报刊等)的作用对具有良好社会影响的企业家或企业行为进行宣传。发达国家现已存在很多这种奖励和评级的做法,如由英国Observer Newspaper组织的“优秀公司典范”评选、澳大利亚St.James Ethics Center制定的“企业责任指数”、Better Business Bureau发起的“BBB国际火炬奖”以及美国“企业道德杂志”对设立在美国的任何规模的在社会责任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企业授予“商业道德奖”等。与指责企业不道德行为和披露公司丑闻的做法相比,对企业进行道德评级和奖励是一种鼓励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道德采购的积极措施,目的在于识别那些社会表现良好的企业和企业领导者,公开宣扬“最佳行为”以促进它在社会上的传播。

五、道德采购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增强,社会对企业的要求和评判标准已由单纯地关注企业的经济业绩转向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水平,而迫于社会运动压力,很多企业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其社会业绩,纷纷加入到道德采购运动中(Hughes,2005)。迄今为止,道德采购运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道德采购运动的影响不断扩大并日益成为一项社会主流运动,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很多企业和社会公众对道德采购运动还知之甚少,事实上道德采购运动给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会带来很多重要的启示。

一方面,中国世界上重要的贸易大国和制造国,承担了全球大量的生产制造活动,是很多跨国公司的产品供应商和生产商,因而也是道德采购核心信息系统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参与主体,然而由于信息

不对称,很多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对中国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缺乏了解和客观的认识,有的甚至由此对中国企业和产品产生抵制情绪,从而对中国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劳工待遇、保护环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改进和成绩,如劳工福利和待遇方面,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06年末中国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857万人,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2833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68.18%,职工工资福利也有明显提高,目前全国基本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有1万多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试点。而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全国已有5000多家化工、轻工、电力、煤炭、机械、建材等行业的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12000多家企业获得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800多家企业、18000多种规格型号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因此必须继续加强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介绍作用、参与国际交流会议等方式让更多国家和消费者了解中国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进步。

另一方面,尽管道德采购运动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但迄今为止道德采购在中国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企业致力于通过主动改善劳工待遇、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以及保护动物福利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动意识还不强烈,而主要是以被迫遵守跨国企业生产守则的方式参与到全球道德采购运动,一些为追求短期经济利润、违背道德生产目标的现象和行为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在中国物质经济还不够发达的具体国情下,一些企业由于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继续秉承“利润至上”的经营理念,不惜以劳工权利和环境为代价,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抱着企图欺骗消费者和逃避制裁的侥幸心理违背道德生产要求。随着道德采购运动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发展的潮流,它实质上是为寻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即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制约这种非强制性手段来达到调节市场经济与社会关系目的,我们只有积极参与和推动道德采购运动,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因此我们企业必须加快转变违背道德生产的经营理念从而真正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占据发展的主动权。同时中国还应加强行业协会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它们在中国经济社会的作用,使之成为联接企业和消费者的交流对话的平台,并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督。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信息系统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估的研究与实现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