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生交易费用分工演进与中美汇率博弈

2010-09-06

经济经纬 2010年4期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博弈

张 兴 张 炜

摘要:笔者认为,中美当前这场人民币汇率博弈将是一个混合战略均衡,即双方以某一概率值选择博弈策略,而该概率值又是一个多变量的函数。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新兴古典经济学;内生交易费用;博弈;混合战略均衡

中图分类号:F091.349;F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0)04-0009-05

收稿日期:2010-04-20

引言

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经初见端倪。早在1994年,美国国会就曾企图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目的是阻止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积累了对美国大量的贸易顺差,于是在2003年到2005年间,美国国会再次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挑起争端,指责人民币汇率长期低估是造成美国对中国大量贸易逆差的原因。此后,我国央行于2005年7月21日宣布人民币兑美元比价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一次性升值2%,自此,我国开启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代。自此次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高达近18%,但是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却未见缓解。紧接着2007年8月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并迅速演变为全球金融风暴,对美国经济造成重创,美国不仅对外持有大量的贸易逆差,而且其国内失业率持续攀升,由此,奥巴马政府又一次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非难,再次声称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要求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而且将中国定性为“汇率操纵国”的企图依然未消。

纵观美国历次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发现每次施压背景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收缩和低谷的时候,并且与贸易保护主义行为相生相伴,美国施压的理由便是要求解决中美贸易逆差。但是,解决贸易逆差问题不过是个很好的经济借口,而且美国国内对通过人民币升值解决贸易逆差和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的效果也非常清楚,尤其当前这次人民币汇率的争议,在双方的信息比较透明和对称的条件下,美方依旧一再地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其究竟欲何为?本文通过借鉴新兴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发现能够对中美历次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找到较合理的解释和本质的揭示。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启示

由澳大利亚籍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首创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在批判新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方法基础上倡导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解释经济问题,而且业已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新兴古典经济学在生产者与消费者非分离的假定下构造迂回生产函数系统,不仅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进行重新诠释,而且重点阐述了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专业化思想,使斯密传统在现代分析技术框架内得以复活,从而,将经济学研究的视线从“资源配置”层面重新拉回到制度与组织的核心内容上来。此外,对货币的产生、城市化、工业化的演进等问题该理论也都极赋洞见。新兴古典经济学对经济问题的见解独到而精辟,通过仔细考察,发现对本文要探讨的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也颇有启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竞争分工利得而产生内生交易费用的思想。首先新兴古典经济学对内生交易费用的定义是,分工与交易中人们为了争取到比对方更多的利益,而不惜以牺牲对方利益为代价,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使分工的利益不能被充分利用或使资源配置产生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扭曲。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分工与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贸易双方在进行交换以获取分工利益时,各方均希望获得比对方更多的利益,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会使交易费用上升,最终导致资源的非帕累托最优配置,如果交易费用足够高的话,甚至会导致分工无法实现,于是封闭和自给自足将成为最终均衡。那么为了竞争分工利益又如何产生内生的交易费用呢?新兴古典经济学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协调对局来说明的。协调对局,又被称为纯策略博弈存在两个纳什均衡,因此并不能获知最终的竞争结局,为了获得唯一的对策均衡,只有对模型附加条件,这就是假定局中人将以某个概率对策略集进行选择,如此便能求得唯一的博弈均衡,即混合策略均衡。通过分别求解双方合作均衡和不合作均衡的概率值,那么合作解即为纳什议价均衡,代表了分工及其产生的利益能够实现,而不合作均衡对应的概率大小即代表内生交易费用的大小。由此给本文的启示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中也同样存在竞争分工利益的问题,进而相应地也会产生交易费用,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的行为即可被看成是一种国家机会主义行为,不仅汇率问题,其实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也是国家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表现,这些都会导致两国开展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上升,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低效或无效配置。具体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小幅缓慢升值对解决贸易逆差影响很小,而较大幅度升值可能会降低中美贸易逆差。据近期多行业人民币压力测试显示,人民币汇率短期升值3%将造成汽车、家电等行业利润下降30%~50%,利润的大幅降低无疑将沉重打击我国出口企业,甚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破产,最终导致出口总量下降。但即便如此,逆差的缩小可能也非常有限,这跟我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以及美国对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均有很大关系;另外,20世纪80年代的德国和日本货币的升值也是很好的历史佐证。因此,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更多考虑的是假借汇率问题实现其政治意图,显然,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美国没有太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对中国而言却是严重的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美国施压的真正目的是打压中国经济。

(二)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贸易模式的选择和收入分配的启示。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同时考虑内生和外生比较优势概念框架下,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生产将从自给自足最终演变为分工和完全专业化。在两国家模型中,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类型的个人将逐渐被卷人分工,并且交易效率的高低决定了专业化水平的高低,那些交易效率较高的人群将比效率低的人群具备更高的专业化水平。以中美两国为例,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由于其经济发展程度、人员素质、以及各项制度、法律法规等方面均优于我国,因此交易成本相对低,进而交易效率也较高,所以,美国的专业化和商业化水平明显高于中国,按照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当美国国内实现完全分工,而中国只有局部分工的时候,双方进行贸易,则贸易的好处大部分被美国获取,而随着中国有更多的人被卷入分工,直至两国都实现完全专业化的时候,发达国家的福利较之先前可能会下降。从历史事实上来看,1970年代的全球化导致富国的生活水平提高,但到了1990年代,第三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兴起对发达国家产生了较严重的负面冲击。进一步讲,当美国实现了更高水平的专业化经济时,中国会暂时落后,此时,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和总和生产力增加,但随着中

国的追赶,不平等程度则会下降,同时生产力增加。由于追赶导致两国的差距缩小,两国差距的重新拉大需要美国实现更高程度的专业化。这对本文的启示是,由于在美国选择更高专业化以及中国不断追赶的过程中,两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令美国感受到发展的威胁,中国希望尽快地赶超美国,美国也一直在努力保持并扩大这种差距。由此,从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全球分工和专业化视角,再次解释了美国为什么一再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但是为什么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并逐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本文认为这应归结为经济拉动机制的差异,即创新技术与模仿技术推动型经济。

二、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解析

新兴古典经济学为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找到了较合理的理论依据,该问题完全可以在分工和专业化选择以及与之相关的交易费用逻辑框架内得到本质诠释。换言之,美国屡次针对人民币汇率发难,其实都源于一个本质的目的,那就是通过汇率来间接干预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这背后的原因是,随着交易效率的改进,国际分工与各国专业化的不断演进和升级,借助后发优势高速发展的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真实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而发达国家极力要维持这一差距;事实上,后发起国的确对发达国家的某些利益造成了冲击和影响,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演进和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后发国家将逐渐得到更多的分工利益。正如新兴古典经济学的理路,随着后发国家的不同群体逐渐被卷入分工,后发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将改善整体福利状况,而随着分工的演进,发达国家的福利有可能下降。因此,先进国与后起国的这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又加之发达国家目前在国际社会中的优势地位,于是发达国家将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限制后起国的发展,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遭遇经济低谷和危机的时候,更是发达国家机会主义行为泛滥的时候。

但是为什么后起国与先进国的发展速度在某些阶段会呈现缩小或收敛趋势。新兴古典经济学告诉我们随着分工的演进,后起国的追赶导致差距缩小,但是需要再进一步追问,分工演进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因此,沿着新兴古典经济学的逻辑,进一步深究,认为是两类不同国家经济拉动机制的不同所导致。沿着这一思路,将继续深入分析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原因。

(一)由经济增长拉动机制差异导致的经济增长速度差距是美国施压汇率问题的根源。本文认为,美国经济主要靠创新技术推动经济增长,而我国由于选择“后发优势”发展战略,因此主要通过学习和模仿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已有技术,显然,模仿现有技术的速度要快于新技术的发明和创造速度,从而,依赖模仿技术推动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依靠创新技术的推动,进而中美两国真实收入差距将缩小。因此,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做法实质上等价于要求如中国这样的后起国对模仿其技术进行补偿。正如新兴古典经济学所揭示的,发达国家要保持或扩大发展中国家与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寻求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和商业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新科技的出现,但是创新是一种稀缺资源,而且并不能在短期且频繁的发生,在新一轮的创新未发生之前,已有的技术被后起国家模仿并运用到社会生产中,尽管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很注重保护,但是很多技术包括部分核心技术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外溢到了后起国家,因此模仿技术创造的生产力加上国家的支持政策等体制创新释放的生产力,爆发出强大的力量,经济飞快增长,这就是我国正在发生的情况。中国这种发展优势,对美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于是为了继续保持领先国家的地位,美国开始采取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实施国家机会主义行为。

(二)美国国内经济疲软和政治集团利益诉求是导致施压汇率问题的直接导火索。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严重受损,尤其是发达的金融经济遭遇重创,很多金融机构破产或倒闭,不仅如此,金融危机不断演化和升级,最终影响到美国的实体经济,一些国际知名大企业都无法承受危机的影响,纷纷倒闭或被收购。本来依靠消费拉动的美国经济,由于金融危机,企业破产,失业率不断上升,国内消费市场也出现萎缩,同时,对外又长期积累了大量的贸易逆差,国内外经济均面临严重的失衡状态。在这种条件下,美国国内金融市场无法启动,在短期内只有转而求助于外贸出口来刺激经济复苏,同时也能为美国当局者的政治利益谋求一个出口。事实上,众所周知,美国之所以对我国持有巨额贸易逆差,除了美国国内消费储蓄比例失衡外,美国对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即便如此,可以预知美国依然不会放开技术产品的出口,因为这是美国经济能够领先的根本点所在。因此,美国就转向要求中国减少出口,这事实上是要让我国承担起解决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全部责任。

(三)中国对美国的依存度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必要条件。首先,人民币与美元密切联动。自改革开放到2005年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长期以来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是基于稳定汇率服务于发展外向经济目的考虑而做出的选择;这种做法也不单独存在于我国,很多国家在发展初期阶段都采用过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即便在2005年宣布我国将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加对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但是汇改不可能使人民币与美元一次性彻底脱钩,完全脱离美元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美方已经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希望人民币能与美元彻底脱钩,因此,在彻底脱离美元之前,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会持续存在。其次,中国对美国经济的较高依存度。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国对美国较高的贸易依存度。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在学术界中美贸易被认为存在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制造环节,而美国掌握着产品的创新开发、销售等高利润部分;尽管中美经济之间是相互依赖和互补的,但是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度更大,处于一种依存度不对等的地位。这个事实其实也体现了一种客观规律,发达国家由于掌握核心技术和人力资本优势,在国际交易中掌握更多主动权,享有很多特权。比如对国际大宗产品国际价格制定上、对重大国际问题谈判上等等均表现出很强的优势地位。所以,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更大。二是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非常单一,过半以上由美元占据,而在美元资产结构中又绝大部分是美国国债,人民币升值将意味着巨大的美元资产缩水,这也是人民币为什么不能过快和较大幅度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美国而言,这恰恰又成了其与我国博弈中的一个重要筹码。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枝独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年的高增长,被世界誉为“中国奇迹”。2009年在全球GDP排名中我国超过日本以5.2万亿美元位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三十年来,我国坚持和认真贯彻

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奋斗,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对外开放程度获得显著提高,无论是对外贸易还是引进外资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日渐重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一方面,在全球资源日趋市场化配置的环境下,“看不见的手”会自然引导资源和财富更多地流向我国,这是客卿发展规律使然;另一方面,中国也会尽可能地主动争取更多权益。因此,在对全球经济“蛋糕”进行重新分配时,发达国家的利益实现无可避免的会受到后发国家的影响。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下,尤其是金融风暴的影响,从发达国家来看,欧美等国经济受到严重创伤,日本经济从泡沫经济后低迷十年以来,始终没有明显起色,又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从发展中国家来看,整体态势较之发达国家要稍好,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前景更为世界所看好,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中国经济又是表现最佳的,而且被世界公认为受此滴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因而也被预期是经济复苏最早和最快的国家。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态势和格局,导致中国成为美国实施国家机会主义行为的对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均衡

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博弈就当前来看似乎陷入囚徒困境之中,即双方均表现强硬,均不合作的态度;一方面,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企图依然未彻底消除,美国国内尽管对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低估从而是否应当升值意见并不统一,但是坚持升值的声音依然很强;我国政府及各界专家也一再地声明和坚持人民币汇率并未低估,而且态度和立场也非常明确和坚定。但本文认为,这只是博弈的初期阶段,博弈的最终均衡必然是以一方的妥协而实现。下面将运用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说明,双方强硬或退让均不是纳什均衡,而是一个以一定概率选择博弈策略的混合战略均衡。

上表为中美两国关于人民币汇率博弈的对策图,其中每个表格中的第一项代表美国的效用,或支付函数,第二项为中国的效用,双方均不合作代表双方均不让步,最终将爆发贸易战,UO即代表各国在选择不合作或强硬策略下的真实收入;Um为双方都愿意做出让步条件下的均衡收益,同时也代表纳什议价均衡的真实收入;最后,在一方选择合作或作出让步,而另一方坚持不合作或不让步的条件下,两国的效用分别由Uh和Ul来表示,可以看出,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效用大小排序为:UO

由上表可知,当中美双方都强硬,采取不合作战略时,关于汇率问题不能达成统一协议,因此将意味着在两国之间爆发贸易战,两败俱伤,双方获得最低的效用水平UO;当双方均合作时,利益将在两国均分,表现为纳什议价均衡效用;当双方有一方合作而另一方不合作时,不合作一方将获得更多利益和好处。由此可见,该博弈是一个典型的纳什对策,但是却存在两个对称的纳什均衡解,即(合作,不合作)和(不合作,合作),也就是上表中右上方和左下方表格所处的位置,而中美双方均合作或均不合作,不会是最终的纳什均衡。该证明可以通过简单的反证法得到。

那么究竟是两个均衡中的哪一个,上述博弈模型并不能告知,那么不妨假定博弈双方会以一定的概率值选择不同的博弈策略,比如两国均以概率qi选择合作战略,则选择非合作战略的概率为1-qi,然后分别计算各方的预期效用。

例如,当美国选择q1时,如果中国选择不合作策略,则中国的预期效用为(1-q1)*UO+q1*Uh,而中国选择合作策略的预期效用为(1-q1)。矾+q1*Um,于是,混合策略均衡将在上述两个预期效用相等时得到,即q=(Ul-UO)/(Uh-Um+Ul-UO),同样道理,还可以得到q2的均衡值与该值相同。如果双方均采取合作的策略,则纳什议价均衡将实现,对应的概率为q2,若都选择不合作,那么协议不能达成,对应的概率为(1-q)2,该值的大小同时可代表内生交易费用的大小。

现实中,上述博弈均衡的实现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模型里主要由概率值来承载,该值直接表现为不同策略下真实收入的函数。具体而言,本文认为能够影响最终均衡结果或影响该概率值的因素主要包括:效用水平(真实收入)、时间贴现因子、历史博弈经验、国家实力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态度,也可用函数形式将之表示为:q=f(U,δ,K,P,W),各符号含义与前述各因素一一对应。

效用水平包括每种策略选择给博弈者(中美国)带来的净收益,包括纯经济利得和非经济利得。这是一种预期效用,显然与高效用水平相对应的策略更受博弈者青睐;时间贴现因子指两国对该事件的耐烦程度,更有耐性的一方其时间价值越低,贴现因子越高。因此,在博弈中更可能实现较多利益。除贴现因子外,历史博弈经验——先前同样博弈的成败情况、双方的经济实力以及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态度等都将影响博弈的均衡结果或对概率值的选择。

关于中美人民币汇率博弈,本文认为,首先从我国方面来看,决定我国选择不合作策略的因素包括:汇率升值后对国内经济造成的打击、汇率升值后也会给美国带来利益的损失、国家主权形象受损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而影响我国选择合作策略的因素主要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币值相应升值,而且考虑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现实矛盾和问题,人民币升值也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美国可能采用坚持强硬态度,最终两国可能陷入恶性的国际竞争中而两败俱伤。除此以外,博弈持续的时间越久,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越不确定,进而由于预期因素可能扰乱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就是说,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时间价值是较高的。因此,博弈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我国越不利。其次,对于美国而言,其选择合作的因素主要有: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美国的负面影响、与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保持以及国际社会的态度和立场。而其不合作策略的影响因素体现在:限制中国经济发展并为其实现更高专业化水平争取时间,国内政治集团利益的实现以及对此前施压人民币汇率的效果。由此可见,中美两国的博弈将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交织下,各自权衡利弊逐步演进。

通过对上述汇率博弈模型的分析,本文认为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博弈的长期均衡必将是以一方的妥协而告终,即人民币要么升值,要么维持原来水平。两败俱伤对双方皆不利,因此,双方均不合作将不是最后均衡解。而双方均合作,在本文模型中显示也不是最后均衡,因为所谓双方均合作,指在保持人民币汇率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使美国放弃对人民币汇率施压。比如,我国主动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扩大对美国的进口,对美国实施更加自由的贸易政策等等,但这些均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因为美国的真正意图其实并不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而是欲利用汇率这个借口干预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只要人民币跟美元还保持密切关系,美国就会时不时拿人民币汇率来说事,不断引起中美之间关于汇率的纷争。从而,美国借助其优越的国际地位会重复施压人民币汇率,改革开放以来数次汇率施压即是最好的证明。总而言之,中美两国不对称的国际分工地位、不同的经济拉动机制将导致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将在长期内存在;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最终将进入升值轨道,但是,国家间的博弈毫无疑问将影响这一进程。

猜你喜欢

人民币汇率博弈
人民币汇率与上证指数互动的实证研究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的传导效应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研究
博弈与共振:涉警网络舆情关键点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股市产生的影响分析
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审计意见选择行为的博弈分析
专车行业改革必要性探究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视角下的预期与货币政策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