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作用

2010-09-04毛庆录

山东医药 2010年49期
关键词:住院日总费用白血病

徐 娟,毛庆录

(赣榆县人民医院,江苏 赣榆 222100)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有重要影响。为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住院总费用,我们在常规化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 2002年 3月 ~2007年 3月我院收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 73例,男 44例、女 29例,年龄(47±6.7)岁。急淋 27例、急非淋 46例。均为初诊,经三级医院确诊并分型,随机分成观察组 38例和对照组 35例,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化疗。ANLL诱导阶段采用DA(MA、HA)方案,缓解后采用 ID/HD-Ara-c为主联合蒽环类、VP16等进行序贯治疗 6~8次。M3采用维甲酸、化疗或砷剂交替治疗。ALL诱导阶段采用 VDP或VDLP方案,缓解后采用 Ara-c、ID/HDMTX、CTX、VP16、蒽环类、L-ASP及 6-MP等行周期性联合强化治疗 3a。常规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观察组从入院开始,由心理医生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干预,住院期间至少 1次/d,30min/次;随访期间心理医生通过电话及预约进行每月至少 1次的心理咨询,做好全面心理疏导并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每月至少来院健康体检 1次,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年平均住院日、年平均住院总费用以及 3a生存率。采用 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两组年平均住院日、年平均住院总费用、3a生存率比较见表 1。

表1 两组住院及随访情况比较()

表1 两组住院及随访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年平均住院日(d)平均住院总费用(万元/a) 3a生存率观察组 112±3.4* 4.3±0.3* 57%*对照组 161±4.3 6.7±0.2 44%

讨论:目前化疗仍是白血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化疗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但是,由于患者对疾病及化疗缺乏了解,化疗前易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化疗依从性普遍较差。过去认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仅仅是化疗、放疗之外的一种非必须的辅助疗法;目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心理治疗思想的确立,有目的地治疗性心理干预已成为白血病整体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性白血病发病率、病死率均很高,平均住院日长,花费巨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加重了社会负担。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紧张、恐惧、绝望情绪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化疗效果和预后。目前心理干预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采取化疗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治疗原则,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让患者和医者、患者和患者之间互相交流,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良好的情绪也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获得最佳疗效。这样既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缓解了家庭、亲友的压力。通过心理医师的努力,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疏导,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提高了治疗依从性。本结果表明,观察组年平均住院日、年平均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3a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化疗及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化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住院日总费用白血病
多举措缩短平均住院日效果分析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173例儿科超长住院日患儿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某院174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影响因素分析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阅读理解Ⅰ
不恰当住院日研究综述
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首次低于4%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