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大王》小读者:我就是那个“残次品”

2010-09-01林衍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117content3445591htm

博客天下 2010年23期
关键词:郑渊洁崔永元大王

■文/林衍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1/17/content_3445591.htm

《童话大王》小读者:我就是那个“残次品”

■文/林衍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1/17/content_3445591.htm

郑渊洁撑腰 不用写作业

能把“童话大王”郑渊洁请来,就不用再写作业—19年前,12岁的郑正与校长打了这个赌,并获得兑现。近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此事,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拒写作业的男孩,究竟长成了怎样的青年?

19 91年北京五一小学一男生叫郑正,拒写作业,并用郑渊洁作品里的话和老师辩论,惊动校长。校长将郑正一军:如你能把郑渊洁叫到咱校讲课,我永远免你写作业。郑正回家向母求援。母听同事崔永元说认识郑渊洁。1991年10月15日,我到五一小学讲课。从此郑正脱离作业苦海。(11月3日18:36 来自郑渊洁新浪微博)

>>新闻提示

11月7日,“童话大王”郑渊洁突发奇想,发起一场“郑在寻找”活动,在微博晒出自己当年收到的小读者来信,并发动网友寻找他们。通过网络的力量,11月17日,当年的10位小读者全部被“人肉”出来。令人感叹的是,15年前这些不那么“循规蹈矩”的小读者,如今已成长为市长秘书、舞蹈艺术家、私企老板、记者、电台DJ……

当年那个“拒写作业”的男生郑正已经31岁了,这是他人生中第二次接受采访。第一次发生在去年6月,采访单位是《男人装》,他以苹果产品的狂热收藏者形象出现。“就一个热爱生活的IT男呗。”他又咧着嘴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眼前的郑正,黑帽衫,蓝仔裤,白球鞋,操一口京腔,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北京青年形象。翻看他的履历,一种不同才开始显现:小学,退学;初中,退学;高中,退学。

从小,没人夸过他是好孩子。1岁时,他往煮粥的锅里偷偷撒尿;在幼儿园,他躲到门后面,把门“朝园长脸上推”;上了小学,他在老师的粉笔盒里放毛毛虫,拔同学的自行车气门芯,还用超大倍数的放大镜烧蚂蚁,引起一场火灾。

然而,最让大人们头疼的,是他敢公然拒绝写作业。他曾发明过一种由冰棒棍、橡皮筋组成的“作业器”,可以用来夹着6支笔在横格本上完成抄写,后来,“作业器”在班里普及了,他却不想再用了。

“第一,就是懒;第二,会的东西,为什么还要重复?”忆起往事,郑正一脸严肃。

“有你没我!”数学老师曾指着郑正的鼻子说。他被禁止参加春游,因为会影响“集体纪律”。

在转入五一小学之前,郑正曾在两所小学读书,都以被劝退告终。为了随时“和老师谈话”,他的母亲甚至从北京四中辞职,调到他上过的第二所小学做英语老师,但郑正还是失学了,因为,班主任的心脏病复发了。

蜕变 曾经那个拒写作业、与校长打赌的男孩郑正已经成长为一个热爱生活的IT男。

真正扩大化的冲突发生在1991年,郑正刚转入五一小学,还不到两个月。 一天,校长在班会上演讲:“不写作业就不会有好成绩,没有好成绩以后就没出息。”

“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没出息,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有出息。”郑正连手都没举。

“这话谁说的?”校长问。

“郑渊洁说的。”郑正把手按在正在偷看的《童话大王》上。

“郑渊洁说的?那你把他请来啊。”校长抬高声调,“你把他请来,他要是真这么说,我就免你作业!”

郑正没吱声,但刚一放学,他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结果,这个母亲先去找了校长。“若能找来郑渊洁,则执行一个约定。”她说,“郑正哪门考试能上90分,他就可以不写哪门作业。”

这听起来像个奇怪的约定,但在老师们看来,这话从郑正母亲嘴里说出来,“一点都不怪”。她从不打骂儿子。郑正不想上学的时候,她甚至不会发怒,而是带上小提琴,陪郑正到公园的大树下拉琴。然后用轮流撕花瓣的形式决定是否去上学,“谁撕到了最后一瓣听谁的,谁也不许耍赖”。

那时,郑正刚被老师勒令退了学。为了帮儿子,这位母亲托朋友找到当时还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任记者的崔永元,又通过他间接联系上郑渊洁。

深秋的一天,郑正突然被老师叫到校门口,他一度有点害怕,结果,他看见了郑渊洁。

“同学们,我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但是……”

崔永元回忆,学校礼堂里,郑渊洁刚一张嘴,坐在他旁边的校长“就有点儿坐不住了”,“脸色越来越白”。郑渊洁也还记得,进行到20分钟的时候,崔永元便拿着小纸条上台和他耳语,“校长说郑老师工作很辛苦,要不今天就到这儿吧”。

“为什么啊?”

父与子 1985年创刊至今的《童话大王》半月刊唯一撰稿人,作家郑渊洁和他的儿子郑亚旗。

“他说辛辛苦苦教育了几十年,都让郑老师这20分钟给毁了。”

崔永元捂着嘴,又压低声音补了一句:“不过,你看底下的孩子们这么乐和,你就撒开了来吧。”崔永元记得,整场演讲中,孩子们不停地笑,不停地鼓掌。

从那以后,直到小学毕业,郑正果真再没有写过作业。1993年,由于工作原因,母亲移民美国。在机场,她与刚上初中的郑正击掌立约:照顾好自己,6年后来美国读大学。

郑正彻底变成了“差学生”。他从不作弊,遇到考试,只是规规矩矩地在试卷里填上郑正两个字,然后交卷,得一个6分的卷面分。

1995年,郑正上高一,他经常逃学,打工赚钱,然后花自己赚来的钱上网。那一年,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同年,他便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个人主页。

在第一拨儿上网的发烧友里,郑正曾遇见一个叫郑华的男孩儿,他的个人主页全是关于《童话大王》的东西,他俩成了好友。后来郑正才知道,郑华是假名,郑亚旗是真名,不愿用真名的原因是,他是郑渊洁的儿子。

1999年,郑正通过了托福考试,赴美国求学。在美国,除了互联网知识,他还选择了美术、摄影、演讲等多门课程,他甚至和伙伴一起,参与过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糖制作,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毕业回国后,他曾就职于搜狐网,入职不到一年,便被猎头挖走,现在是一家著名网络游戏公司的高级顾问。

2005年,在郑亚旗的牵线下,郑正又见到了崔永元和郑渊洁。这次见面留下了一张合影,一边是崔永元,一边是郑渊洁,郑正站在中间,略显紧张地看着镜头。这一年,他26岁。

近日,郑渊洁在微博上回忆与郑正的这段往事,引发众多网友的关注。令很多人好奇的是,这个曾经的问题男孩,如今长成了怎样的青年?

“他从不打断别人说话,非常有修养。”郑渊洁说。

“我见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不少,没3分钟就撑不住劲儿了。”崔永元幽默依然,“但这孩子绝对是一谦谦君子啊。”

“发小儿”曲正对郑正的评价是“依旧能搞”。好友李林则觉得他“外邪内正”:“9·11”的时候,郑正驱车一个多小时,赶到现场献血。

“他有冲劲儿,正准备创业,相信他能成功。”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在微博上说。

当记者直接把问题抛给郑正本人的时候,他直言:“在工业化的教育流水线上,我承认自己是个残次品,但我庆幸,我是那个残次品。”

而郑正的母亲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她只是告诉记者,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她曾看过一本书,叫《窗前的小豆豆》,里面的主人公因为淘气而被勒令退学,但最终,巴学园的小林校长收留了她,并愿意和她做朋友,后来,小豆豆成了一名善良的作家。“在现实中,我找不到小林校长,只能自己去做那个小林校长。”这位骄傲的母亲说,“我永远以我的儿子为荣。”

在3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中,这位旅居美国的母亲用了很长时间回忆童年的郑正:他喜欢蓝色,喜欢各种赛车玩具,喜欢拉着妈妈一起看皮皮鲁和鲁西西的故事。他喜欢“做值日”,甚至为了抢着扫地而跟别的小朋友“打了起来”。他还喜欢小动物,看到一只流浪猫被两个大孩子“用绳子吊在树上”,他居然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他只是不喜欢把手背在后面,不喜欢写作业。

其实,他同样不喜欢辍学。被轰回家的时候,他常会杵着腮帮,怔怔地听着隔壁校园传出的广播体操音乐;他还曾偷偷跑回学校,扒着门缝,望着小伙伴们上课的样子。

电话中,这位母亲兴奋地回忆“打赌”的故事,她还记得,郑渊洁演讲后,郑正居然主动写了一篇回忆作文,乐呵呵地交到自己手中。

“郑正说他最后悔的事,就是自己没能进入礼堂听演讲。”记者试图询问郑妈妈当时的心情。

“他没有告诉过我啊,他没有听到演讲?”电话那头,这位60岁的母亲,突然哭了。

原来她从来都不知道,19年前,当礼堂里的欢呼声把“屋顶都掀起来”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老师要求站在屋外的寒风中。这个12岁的男孩,一手抹着自己流下的鼻涕,一手紧紧地攥着那本《童话大王》。

联系编辑:liuyangshuo@blogweekly.com.cn

猜你喜欢

郑渊洁崔永元大王
谁来当大王
郑渊洁兑现诺言
崔永元:我为什么对现在的电影心里发凉
虎大王
雪兔
大王的生日礼物
破烂大王不好当
崔永元的金钱观
远离诱惑
双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