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2·北大学生范颖川TO普京—总统阁下对中国文化了解如何?

2010-09-01

博客天下 2010年23期
关键词:阁下江泽民俄语

2002·北大学生范颖川TO普京—总统阁下对中国文化了解如何?

由于媒体翻译的失误,范颖川的提问遭到时评家鄢烈山的严厉批评。

普京访问北大时,北大俄语系女生范颖川是第一个获准向普京总统提问的学生。范颖川曾于2001年10月留学俄罗斯,在异国学习将近一年,俄语甚为娴熟,因此她提问时用的也是俄语。只是媒体在转述她的问题时,由于翻译不一致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其中中新社版给她带来了不少麻烦。

中新社是这样记录当天的现场情况的:“北大俄语系四年级女生范颖川显然有备而来,为了引起注意,她特地穿了一件大红衣服。当主持人宣布开始提问的话音刚落,她便第一个站起来,用流利的俄语向普京发问:‘江泽民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曾经用俄文演讲、朗诵诗歌,总统阁下对中国文学和中国的了解如何?是否能用中文诵诗和演讲呢?’”

看到该报道后,著名时评家鄢烈山随即在“搜狐视线”发表评论文章《北大咋出这种学生》,毫不留情地对范颖川的提问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文章写道:

“普京在开场白中就以其一贯的坦率说了:‘一年前,江主席在莫斯科大学演讲的时候,使用的是俄语。我很抱歉,不能做同样的举动,因为我不能说汉语。’普京这人还真精明,既谦逊又细致。可是,尽管有这样一番话说在前头,那个北大女生还是要站起来,不依不饶地问他‘是否能用中文诵诗和演讲’。这位俄语系四年级的学生不至于没听懂他的开场白吧?真是无礼!”

“作为一个有教养的提问者,可以在内政外交大事上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却不可针对答问者个人试图揭对方的短。罗斯福只会讲英语,是坐轮椅的残疾人,丝毫不减少世人对他的敬重。而且,大四的女生竟然不知,将人与人的个性特征、能力进行比较,是最失礼最无教养的表现。”

该文当时在网上影响甚广,鉴于此,“北京大学一塌糊涂站”还专就此事进行了澄清,称中新社的译文与事实不符,相对来说《南方周末》的译文最为准确,他们的翻译为:“去年江主席访俄时,曾经用俄语朗诵普希金的著名诗篇《致凯恩》。那么,总统阁下对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了解如何?”

背景提示2002年12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江泽民的陪同下,在北京大学校长办公楼会议厅发表演讲,并回答北大学子的提问。由于时间关系,在10分钟的提问时间里,只有3名学生被北大校长许智宏现场指定提问。

事后,范颖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一再强调:“当时媒体对我所提问题的报道,其实并不十分准确……”范颖川说自己是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很容易想到文化方面的问题。另外,在俄国学习和生活将近一年,她觉得俄罗斯人很友善,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她想通过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来获知俄罗斯人民了解中国的渠道。

除了因翻译不准而引发的争议,当时网络上还有很多人对范颖川提问时提及江泽民表示不理解,甚至有人说有“讨好”的嫌疑。当时普京在回答她的提问后,江泽民甚至还就她的问题做了一个简短的回应。据《南方周末》报道,“当大家正准备争着问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接收同声传译的耳机里突然出现了另外几句俄语。原来是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用俄语补充了几句话。江主席说,普京总统十分谦虚,其实普京总统非常有才艺,他很会摔跤,而且德语和英语说得非常好”。

关于此,范颖川觉得网友把她想得过于复杂了:“当时在准备问题时,我并不确定江主席会陪同,也并不认为自己一定会被抽到提问,毕竟在上千人中,这个概率太小。其实还因为江主席访问俄罗斯的时候,我也在俄罗斯,通过大屏幕看到他背诵普希金的《致凯恩》的时候,印象很深刻。”

猜你喜欢

阁下江泽民俄语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法官
这样的“高”智商,也是没谁了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
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教学
俄语称呼语的变迁
今日俄语:语法领域中的积极过程*——“今日俄语”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