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8·北大学生马楠TO克林顿—我不认为个人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

2010-09-01彭苏httpnfnfdailycnrwzk20060411tbbd200604260014asp

博客天下 2010年23期
关键词:素食主义者校领导中文系

■文/彭苏 ■http://nf.nfdaily.cn/rwzk/20060411/tbbd/200604260014.asp

1998·北大学生马楠TO克林顿—我不认为个人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

■文/彭苏 ■http://nf.nfdaily.cn/rwzk/20060411/tbbd/200604260014.asp

她确实是嫁给了美国人,但她没有去美国留过学,也没有拿美国绿卡。婚后,她和老公一直呆在国内。

马楠一直清晰记得,1998年6月29日上午,她坐在距离讲台较近的第七排的位置上。当天,克林顿首次来到刚刚结束百年校庆的北大,面对400多名师生,作即席演讲。演讲完毕,北大7名学子提问,其中包括94级中文系女生马楠。

克林顿:“……贵校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之一胡适教授在50多年前说过,‘有些人对我说,为了国家的自由你必须牺牲自己的个人自由。但我回答,为了个人自由而奋斗就是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为了个性而奋斗就是为了国民性而奋斗。’我们美国人认为胡适是对的。……”

听到这里,马楠举起了手。“本校前任校长蔡元培曾经说,当伟大的道德精神实际运用时,它们不会相互抵触。而且,我也不认为个人的自由会与集体自由抵触。以中国为例,它的蓬勃发展实际上确是我国人民自由选择与集体努力下的成果……”

正是这段关于自由的见解,最终让马楠饱受争议。作家余杰认为,马楠说的是“中国政治书本上的教条”。甚至在多年之后,人们仍追着她不放。2005年8月,一个名为《北大反美姑娘马楠的近况》的帖子在网上疯传,文中爆料:马楠在克林顿访问北大时,曾当面痛斥美国人权状况恶劣,有意思的是,两年后本科毕业,她却选择到“人权状况恶劣”的美国去留学,后来还嫁给了一个美国人。

看到这个帖子,马楠说她和她老公当时“都快笑翻了”。她想强调的分别是:她没有痛斥过美国的人权状况;确实嫁给了美国人,但没有去美国留学,也没有美国绿卡。

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马楠依然认为,克林顿的说法“太偏激了”,如果太强调个人自由,国家是会乱套的,“他的观点可能有他的理由,但到现在我还是保留自己的这个看法”。

谈到“自由”,让马楠愤愤然的是,在克林顿访问北大前,学校组织学生干部、党团员开会,“难道我们大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吗?”据说,当时400多张学生入场券,分别以三种形式下发:一种是直接进入班级,由学生民主抽签;第二种是流入学生团体;第三种是由各系分配,主要照顾“口才好”、“才思敏捷”的“优秀学生”。作为中文系学习委员的马楠,手里捏着7张分给中文系的入场券,在分给有需要的系友后,马楠也给自己留了一张。

克林顿走后,学校开了场庆祝会。会上,一位校领导走到马楠面前,夸奖她一番后,询问她以后有何打算。马楠说自己是个素食主义者,要吃斋信佛,结果,校领导的脸“刷”地一下变白了。“可能我令他失望了,他转身走了。”马楠说。

因为与克林顿的女儿切尔西同为素食主义者,马楠真正想问克林顿的,是素食问题。至于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原因,是由于初恋男友从北大毕业后,通过托福,远赴美国留学,导致两人分手。曾一度“非卿不嫁”、因英语底子薄而自卑的马楠极为伤心,伤心之余,她寄托于素食和宗教,希望自己能快乐起来、平静下来。马楠承认当时也是有私心的,“我知道全球都在盯着克林顿的北大之行。我之所以站起来提问,是希望在美国的前男友能(从电视上)看到我”。

背景提示 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问中国的间隙,特意在北京大学发表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之后,北大学生除了给予他以热烈的掌声,还抛给了他一系列尖锐的提问。由于问题充满了攻势和质疑,当时有媒体干脆以《北大学生“围攻”克林顿》为题进行了报道。

猜你喜欢

素食主义者校领导中文系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闲逛杂货铺,满满幸福感
中文系何为?
房间里的自言自语
“双一流”建设高校校领导群体特征研究
“陪餐制”不是“吃顿饭”这样简单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VEGGIEVALUES
黄振东作品
沟通:班主任工作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