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女足队员跑动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0-08-29杨东军张卫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女足体能训练竞技

李 静,杨东军,张卫平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14)

优秀女足队员跑动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李 静,杨东军,张卫平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14)

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员最基本的参赛能力,也是足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核心表现。足球运动员竞技表现实时环境的变化,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系统有着明显的影响。鉴于运动员的跑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位置需求,教练员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从实战出发,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评价和诊断,才能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足球;女足;跑动能力

足球运动是在跑动中的对抗性项目,其竞技比赛特征决定了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员最根本的参赛能力。运动员的跑动能力尤其是与球结合的跑动能力是完成技、战术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足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差距,是从这个最基础,最基本的要素开始的。本文就以跑动能力这一要素为研究内容,对有关女足队员的跑动能力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回顾,并对我国优秀女足队员的跑动能力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发现我国优秀女足队员跑动能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跑动能力在足球竞技表现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1.1 跑动能力是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体能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各样的跑和跳占足球比赛总负荷的 80-90%,因此,通过对运动员奔跑活动情况的统计基本可以反映出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比赛中体能负荷包括有球体能负荷和无球体能负荷,并且体能负荷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受到阵型的影响,受到个人、局部、整个球队技战术的影响、以及对手的竞技水平和技、战术风格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表明,在一场比赛中一名运动员的触球时间不超过 2分钟,因此,在足球比赛中体能的负荷主要表现在无球活动中。当然,比赛中的跑动并不是队员全部的能量消耗,还有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额外的比赛技巧的要求,包括加速、减速、斜线、变向、变速、变向变速、争抢球、抢断、以及所有各种各样的与比赛直接相关的动作。国外有一些专家已经尝试测量超过正常负荷的额外的运动技巧的生理负荷,并取得了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证明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负荷主要是以不同强度和不同距离的跑动所构成。

1.2 反复非周期性的快速冲刺能力是体能的核心表现形式

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员最基本的参赛能力,反复进行快跑是足球技战术对抗的基础(因为走和慢跑一般是为调整队形,调整节奏,只有快跑和冲刺跑在进攻和防守中才能发生实质性的作用),然而,这种长时间的间歇性高强度的奔跑能力恰恰是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软肋,造成这样的局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要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竞技水平,必须打破现有的竞技能力结构,选择从专项体能这个基本环节抓起,必须在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上和结合球的跑动和变化方式,彻底解决足球比赛所需要的反复快跑的专项能力问题。

综合以上相关资料分析,笔者认为,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冲刺跑和高速跑强度结合球的跑动能力是运动员专项体能的核心表现,对比赛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特征的研究,能够客观地把握运动员的比赛体能负荷的状况,对训练中体能负荷的安排,组织和实施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 有关女足队员跑动能力的研究

2.1 高水平女足队员跑动距离研究

B·埃克布洛姆和皮·阿金格 (B.Ekblom&P. Ainger未出版资料)在几场比赛中研究了一支优秀的瑞典女足球队,发现这些队员的平均跑动距离低于

8 500米[1]。谢亚龙的研究成果显示,在 2003年女足世界杯比赛中,我国女足前锋与美国的主力前锋比较,每秒 5米以上的快跑量分别是 763米和 981米,只有对方的 78.3%,而每秒 8.3米以上的冲刺跑距离的差距更大[2]。这说明,我国女足运动员在速度,尤其是加速和变速的能力亟待提高。

谭华俊、周毅对首届女足世界杯跑动能力研究表明,女足队员的平均跑动距离是 3 947米,藏建明(1988)采用传统的观察法对第六届全运会女足决赛的 12名前锋,11名前卫,10名后卫的跑动距离和跑动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优秀女足前锋的活动距离平均是 5 704米,前卫的平均距离是 6 019米,后卫的平均距离是 5 058米[3]。孙文新等人 (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女子足球运动员平均每场比赛的跑动距离为 5

128.8 米,其中前锋的跑动距离是 5 281.5米,前卫平均跑动距离是 5 390米,后卫的跑动距离是 4 715米。前锋运动员快跑冲刺距离和慢跑距离较前卫和后卫运动员多,且有明显差异[4]。

从上述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几乎所有的研究者对女足队同跑动距离的研究都是传统的观察法,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资料,但是这些数据也可能因研究者观测能力的不同而导致跑动数据的失真。同时,由于不同的研究者之间采取的研究单位不统一,导致数据间缺乏可比性,使体育数据资源无形之中处于一种浪费状态。因此,采用统一的,能精确量化的方法对女足队员跑动距离进行研究,实为目前女足队员体能研究之必需。

2.2 高水平女足队员跑动强度的研究

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指标构成的。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在一定量的基础上的大强度对抗已成为足球比赛的竞技特征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能够在比赛中高质量地完成随机出现的不同强度的比赛负荷,是运动员高水平发挥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不同位置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的负荷具有明显差异,运动员的跑动能力和跑动强度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对足球运动中的“对抗”一词,目前国内大多数专家学者都是从定性视角来探讨“对抗”,几乎没有学者从定量的角度对“对抗”一词进行开拓性的研究,这样就导致对足球“对抗”一词的界定模糊不清,众说纷纭,使得目前对足球比赛对抗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处于一种混乱的状况。比如,国内许多学者对女足队员跑动的强度的划分模棱两可,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研究者对不同的跑动强度有不同的界定,这种研究现状主要是由于采用的研究工具相对滞后和缺乏队员在比赛中精确的跑动数据造成的。国外和国内不同学者之间的数据同样缺乏可比性,这些都说明,我们对女足跑动能力的评价和诊断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大量的后续研究亟需我们去做。

3 我国高水平女足队员跑动能力实证分析

第 5届全国女足锦标赛为中国女足最高水平的比赛之一,队员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跑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高水平女足的体能现状,因此,研究和评价队员们在此比赛中的体能表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同时也可为中国女足在比赛中的活动能力进行诊断与评价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参考数据。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跑动距离总量,不同强度的跑动距离,不同强度跑动的比例等数据反映了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负荷结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女子足球运动的能量供应特征。

本文运用德国 S imi-scout技战术解析软件,借鉴国际足联将女足运动员的跑动分为 5个等级:冲刺跑(x≥6m/s);高速跑 (4.8m/s≤x<6m/s);中速跑 (3.4 m/s≤x<4.8m/s);低速跑 (2.4m/s≤x<3.4m/s);慢跑(1.5m/s≤x<2.4m/s);慢跑以下 (x<1.5m/s)的标准对中国优秀女足运动员的跑动强度进行实证研究。

第 5届全国女足锦标赛队员总体跑动数据如表 1所示,总体平均跑动距离是 7 166±1 394米,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高强度的跑动距离占跑动总距离的13%;以有氧中等强度的跑动距离占跑动总距离的24%;以有氧低强度的跑动距离占总距离的 63%。与国内外学者对女足运动员跑动距离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本届女足锦标赛,队员们的跑动距离都超过了以上研究者的所述的距离,这说明,女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提高,比赛竞争更加激烈,女足运动员运用技术动作的外部环境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将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体能将在女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的作用日趋突出。目前,在技战术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女足队员体能水平打破现有女足队员竞技能力结构平衡,是实现竞技水平提高的突破口。

表 1 第 5届全国女足锦标赛队员跑动数据统计 (m)

本届女足锦标赛不同位置队员的跑动距离的基本情况(见表 1),前锋的跑动距离为 7 944±1 362米,前卫的跑动距离为 7 156±951米,后卫的跑动距离为 7 241±808米,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本届女足锦标赛队员跑动距离的长短依次是前锋 >后卫 >前卫。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的足球场上队员跑动距离的一般规律为前卫 >前锋 >后卫的特征不同。为什么本届锦标赛不同位置的队员的跑动距离会出现这样的特征呢?笔者对本届比赛的系统分析后认为,本届比赛队员的控球能力较差,战术打法单一,多数球队控球后采用简单的长传冲吊打到对方防守三区,这时候靠前锋去拼抢,这种毫无集约化战术意图的打法,通过球的移动来引导前锋的奔跑,这种奔跑是粗狂性的,战术效果甚差,导致前锋队员无谓的体能消耗。对于前卫队员来说,前卫队员本来“享有”的穿针引线作用彻底被剥夺,前卫队员在场上无法获得控球权,因为球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进攻三区和防守三区,所以,这种扁平的队形,前锋、前卫和后卫之间的距离太短,阵型无法进行合理的“弹性收缩”,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导致前卫队员在场上“失位”进而导致在场上的功能“缺位”,前卫在场上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因此,在提高队员的体能的时候,必须同步发展队员的技能和战术意识,这样才能把体能在比赛中充分的发挥出来。

4 提高我国女足队员跑动能力的对策

4.1 以系统思维重新审视跑动能力在竞技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是技战术和体能紧密结合统一体,体能的发展与改善必须与技战术水平同步,只有技战术达到一定水平,运动员提高了的体能水平才能在赛场上得以体现,取得理想的比赛效果。如果仅仅坚持超负荷的体能训练,忽略了同伴、球、对手等场上的比赛要素;忽视体能训练与技战术的结合训练导致练、赛脱节,造成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无法适应比赛的需求,在比赛中表现为技术动作不合理,失误频频,只能靠体能来弥补造成体能无谓的消耗。因此,教练员在位置体能的训练中,必须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充分考虑到位置体能子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结构和关系,处理好位置体能子系统与位置技术、战术、运动智能的关系,科学选择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4.2 以速度为核心,处理好速度、耐力和力量之间的关系

现代足球运动的竞技特征之一就是向更“快”的方向发展。“快”是一切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具体到比赛的主体运动员来说就是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卓越的速度素质,还要有与球协同快速度地完成单个技术或者组合技术动作的能力;根据场上球、同伴、对手,球门,自己所处区域的变化,迅速完成各种战术任务的能力以及神经系统能长时间保持精确快速支配骨骼肌系准确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然而,从运动生理、生化的原理来看,足球运动员同时拥有卓越的速度和耐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能期望优秀运动员在这 2个方面都获得高度的发展,理想的是卓越的速度、适宜的耐力。单方面的有氧耐力训练会破坏运动员的速度机能结构和速度素质,然而仅进行有氧耐力的评价是片面的,不仅无视足球运动项目的竞技特征而且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员训练也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因此,在选材时,主要考虑运动员的速度和技术,耐力可不必过多考虑,这是因为耐力素质通过科学的训练,可以较快达到现代足球发展的要求。

4.3 根据位置体能特征进行个性化体能训练

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对教练员、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训练的专项化、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训练计划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对于不同运动项目,应在遵循项目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细化每一运动项目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对该运动项目所需要各种体能因素及其他们的作用和地位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提高体能训练方法的针对性,防止盲目地移植非专项化体能训练手段和方法甚至是指导思想;对于同一运动项目,应加强对运动员个体体能特征的研究,运用区别对待原则,针对不同运动员个体特点或不同位置特点安排针对性的体能训练,防止以往体能训练的大锅煮现象,使体能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的负荷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对不同位置队员的体能负荷有着不同的体能需求 ,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以比赛负荷的需求,合理安排不同位置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4.4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练团队

构建合理的教练员人才结构,是现代管理、现代人才学的基本要求,是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在体能训练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科学的运动诊断与营养离不开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等,因此,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离不开体能教练组的参与;科学的训练控制离不开科学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各种人员必须进行分工合作,做到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人力资源。

[1]陈易章等,比约恩.埃克布洛姆.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谢亚龙.论中国足球和世界水平的差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1-4.

[3]藏建明.第 6届全运会女足决赛体力情况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8(4):26-29.

[4]孙文新.中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现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12):18-21.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into the Runn ing Ability for Chinese Talent Female Football Players

L i Jing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ejiang IndustrialUniversity,Hangzhou 310014)

Running ability is the fundamental competition skill and essential physical demand for football players. Change in 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hasmarked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football players.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running ability has a specific demand in position,coaches must scientifically organize and conduct personal training,evaluation and judgment so that the physical level of football players can be improved.

football,Women’s football,running ability

G843

A

1001—9154(2010)06—0061—04

book=61,ebook=8

G843

A

1001—9154(2010)06—0061—04

李静 (1975—),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足球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

2010—04—24

猜你喜欢

女足体能训练竞技
姚春生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冠军游行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