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学视角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的构建

2010-08-28虎,匡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共生办学机制

刘 虎,匡 瑛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集团化办学研究】

从生态学视角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的构建

刘 虎,匡 瑛

(华东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 200062)

职业教育集团和生态系统十分相似,生态系统内部的共生机制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持续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共生机制主要包括需求的满足——动力机制,合作的开展——协调机制,对象的选择——辅助机制,信任的建立——保障机制,以及效益的产生——监控机制,这些要素彼此融合、相辅相成,共同整合构成职业教育集团的共生机制,从而保证集团办学目标的实现。

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生态学

职业教育集团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当前,职业教育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主题。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和职业教育集团之间有着诸多相似的特征,自然界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对指导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按照生态学原理,有序地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共生机制,有助于职业教育集团持续运行体系的建立,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的双重目标。

一、类比与分析:生态系统与职业教育集团

在生态学中,种群(population)是指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个体的总和。而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总和则称为群落(community)。在生物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称为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决定着群落的性质。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成分(阳光、土壤、各种有机或无机物等),就构成了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通过食物关系建立起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1]。共生机制是指生态系统内不同物种以不同的相互获益的关系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关系。生物间共生机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共生机制的产生和存在是生态系统持续平衡发展的基础。

在职业教育中,职业教育集团是指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契约或资产为联结纽带而组成的职业教育办学体[2]。职业教育集团具有如下基本特征:职业教育集团不以盈利为目的;职业教育集团各个组成单位仍保持独立法人资格;在职业教育集团的活动中,集团的核心学校发挥着主导、示范、辐射作用;集团各个组成单位主要以契约为纽带,在集团章程的指导下,分工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及相关服务活动;职业教育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职业教育集团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小的职业教育办学系统,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发挥办学效能(职业教育集团系统图见图1)。通过将职业教育集团与生态系统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相似特征:

(1)从主体上来说,两个系统内都有着多样化的主体,但各个主体保持独立性,同时有核心主体的存在,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核心主体是优势种,而在职业教育集团中,核心主体一般就是某一实力较强的单位。

(2)从系统形成的纽带来看,两个系统内各个主体均以一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在食物关系作用下发生联系,并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而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各个主体之间由职业教育办学目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共同体。

(3)生态系统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形成、发展和崩溃都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能否形成共生机制决定着系统能否进一步发展和演进,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各主体之间都是独立的办学实体,职业教育集团能否带来多方共赢,将是决定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潜力的关键[3]。职业教育集团和生态系统相似性的比较见表1。

表1 职业教育集团和生态系统相似性的比较

图1 职业教育集团系统图

二、结构与要素: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的组成

西方社会学家首先将共生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后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将共生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我国学者袁纯清认为:“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共生不仅是一种自然状态,也是一种可塑状态;共生不仅是一种生物识别机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方法”[4]。将共生理论及共生机制引入职业教育集团研究之中,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共生机制可以这样界定: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共生机制是指集团内存在内在、长期联系的企业、学校以及其他主体之间相互补充,共生生存,协同发展的机制,它们通过组织间在资源或项目上的互补与合作,达到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的目的。共生机制的本质是集团内主体间的内在联系机制。集团内部的共生关系的建立称为共生链。

在职业教育集团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控制影响共生机制形成的相关因素。[5]在这样的视角下,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共生机制应着重相应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选择机制、保障机制和监控机制的建立。需求的满足是集团内单位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为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并为集团的协同提供保证,是职业教育集团系统运行最核心的机制;选择机制是指集团内共生对象的甄别和筛选,为集团稳定共生提供铺垫和准备;相互间信任建立的目的在于缩减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有风险缩减的效用,是职业教育集团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监控机制主要表现在共生效益的产生,监控机制是合理有效评价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效益的外在监督力量,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起着外部推力作用。这五种机制在职业教育集团共生过程中各司其职,且彼此融合,相辅相成,最终保证集团办学目标的实现。图2是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整合的模式图。

图2 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整合模式图

三、内涵与功能: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的构建

1.需求的满足——动力机制

各个职业教育相关主体对自身需求的满足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根本动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自身效益的追求和社会环境的驱动,只是在不同的地区各因素发挥的作用不同。

(1)对自身效益的追求。对企业来说,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将实用性教学、应用性研究结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职业教育集团可以为企业培养现代化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还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集团内学校和企业间的人才流动,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说,学校学生的培养、专业的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同时中高职学校之间、城乡职业学校之间在招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减少由于不必要的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以及中高职之间更加深入的沟通与衔接。职业教育各个学校之间以及企业的内在需要决定了他们之间可能共享各种资源,为其他主体提供有利的条件,相互之间资源的贡献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

(2)社会环境的驱动。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环境的驱动主要表现为政府的行政控制和管理作用。企业和学校追求共生是出于对政府管制或对获取间接利益、提高办学待遇的反应,政府的指令不会损害相关主体的利益并且会在其他方面对其有一定补偿,但集团组建后政府依然要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发挥其控制作用,直到集团共生机制的形成[6]。政府管理与制度约束是集团共生的外在驱动力。

从世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各种模式来看,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占一半以上。目标的提出者、目标的管理者和监督者一般来说都是政府。政府在主推的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专项拨款、投资、优惠政策、法律规定、购买成果等[7]。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给予集团法规上或是其他形式上的支持。但是在集团成立之后,政府部门的作用却日渐淡化,在职业教育集团尚没有实现完全共生之前就抽身离开,这对调动企业、学校等相关主体参与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带来很大障碍。可以说,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太阳,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政府这个“太阳”。

2.合作的开展——协调机制

在职业教育集团中,共生的范畴从核心单位内部向企业和其他单位延伸,因此,协调、管理和控制共生链中节点单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提高共生链中各节点单位的作业效率和绩效非常重要。职业教育集团是个相对松散的联合体,集团内部合作的开展,集团的持续发展,需要共生链的有效运作。

(1)共生界面的融合。共生界面融合是指共生链各成员在信息、物质、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和共生绩效的最优化。职业教育集团共生界面的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结构的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建设。首先,机构决定功能,建立一个有效的集团治理机构对于集团功能最终实现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职业教育集团采用一会(董事会或理事会)和三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反馈系统)的治理机构,董(理)事会是集团的最高权力机构和集体决策机构,通过制定相关的章程和制度,对集团化办学起决策、统筹、协调和融资等作用。职业教育集团内成员单位多,地域分布广,管理跨度大,为了确保有效的管理和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与流动,集团应建立一个凌驾于各成员单位之上的管理机构,例如秘书处,作为董(理)事会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中介。

其次,管理制度是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规范力量,是支配整个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的“共生规则”和行动框架,是体现集团创新思想和整合各种物质力量的中介和桥梁。一是通过建立共同愿景,包括集团发展的理想、理念、目标等,形成独特的集团文化,引导构建集团发展的核心价值系统。二是通过建立集团的章程,或以缔结契约的方式,明确集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增加集团成员对合作结果的可预知性并减少合作的不确定性。三是通过整合集团内部资源,以整体的形象包装设计,采用专门的符号和标志表征集团的形象,增强集团内成员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外界对集团的辨识与认可。

(2)目标管理。职业教育集团要制定发展目标,并细化到年度目标,组成专门的目标协调机构按商定程序和规则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协调,将集团实现发展目标的要求逐级分配,落实到每个成员单位,这样能够增强集团整体凝聚力和集团整体目标实现的可控制性,最终在实现集团整体目标和成员单位自身目标之间实现最优化平衡。例如集团接受了某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集团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类型、结构、数量等方面的要求组织最优的教学资源,统一分配人才培养指标,统一制定最优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按照学校的专业特色进行精细分工的基础上,为集团内每所学校提供平等的选择机会。

(3)利益分配。学校或企业加入集团的目的是为获取比其未加入时更好的发展利益,否则会增加其脱离集团的离心力。因此,为避免共生链断裂,并使共生链进一步延伸,共生链中的核心单位就应制定出相应的利益分配制度,使集团内各单位所得收益与其对共生链收益贡献成正比。共生链的利益分配内容主要包括:弹性的合约设计,不仅要体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更不能损害各成员的利益,要引入市场经济成本的概念,按比例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按效益提取职工工资总额,按需求扩大办学规模,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佳配置;针对各成员单位所处共生链环境的不同设定一系列绩效考核指标,对成员单位运行绩效进行定期考核,以此为根据决定利益分配,同时要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与产业接轨的模式及运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通过技术入股、专利加盟、项目合作、人才交流、资产注入等途径的校企合作按经济规律解决集团的经济问题,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3.对象的选择——辅助机制

生态系统内生物共生对象的相互选择是生物间和谐共存,长期共生的必然要求。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办学风格、办学模式以及内部因素的不同都会对主体间的合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共生对象不加选择的接纳会给双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集团对共生对象的选择,一方面,在完全信息条件下,集团成员在选择共生对象时倾向于采用非竞争性的亲近度规则和关联度规则。在这种规则下,集团成员才能实现在当时情况下的共生体的最优发展。这种选择一般出现在集团孕育期,主要是由于专业相关、地理接近的原因,在一定力量的作用下,形成连续共生或一体化共生模式。这个规则很好地说明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地方根植性和行业相近性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采用竞争性选择规则,即以市场的形式完成职业教育集团的校企、校校合作关系的衔接,核心单位在不能完全了解合作对象资质、人力资源使用的情况下,将自动选择市场机制确定合作对象,逐渐形成共生关系,随着掌握合作对象信息流程的增加,共生关系将向连续共生的模式演化,这种机制在集团发展到成熟期时较为普遍。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在成立之初就有着很多的构成单位,在集团后续发展的过程中,对新加入成员的要求的门槛很低。例如,许多职业教育集团都是这样规定:“凡自愿遵守集团章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教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这样的规定几乎没有任何的选择功能,追求的只是数量和规模上的不断扩充。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进步并不单一的表现为规模增长速度,而且还表现为整个职教系统中规模、质量、机构、效益等诸多要素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并由此而产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实力的增强。一味追求高速度、大规模,期望在短时期内把长期积累和暴露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是不现实的,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

在职业教育集团开始转向内涵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共生对象选择这一辅助机制的重要性,循序渐进,采取更加严格的市场遴选制度,对申请加入集团的新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和评估,对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及合作效益、合作的障碍等问题考虑得更加清楚,慎重地增加新的成员。

4.信任的建立——保障机制

职业教育集团内部良好的信任制度,可以保障集团内主体间长期的、联系性的多次合作。除保证长久合作这样最基本的作用外,信任机制还具有以下功用。

(1)相互信任提高集团的敏捷性。较高程度的信任有利于合作各方采取灵活的态度,推动决策的迅速形成,使合作关系能将环境变化的要求及时反映出来。通过单位间的相互信任,谈判与协商,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进而减少处理纠纷的时间耗费,增加了集团反应的敏捷性。

(2)相互信任减少了集团内主体间的合作成本。集团内主体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囚徒困境一样的博弈。虽然集团内主体之间为了相互约束,会制定详尽的契约条文(这本身也是合作成本),但是现实中契约往往是不完全的,在这种情况下,会造成集团整体利益的缺失。信任机制的存在使集团内主体之间信息沟通将更为坦诚和有效,对于详细的契约和完善的监督依赖程度降低,提高合作关系的运行效率。

(3)相互信任提高了集团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信任关系还有利于减少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尤其在两个竞争对手相互合作的时候,较高的信任度使利益的分配将会更加公正。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信任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集团合作的开展很多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例如某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中高职学校之间合作培养同一专业的高职学生,学生在中职学校培养,但教学计划、教学方案都是按照高职学院统一制定,中职学校试图探索制定同一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培养方案,但是由于相互间信任的不够而未能实现。因此,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相互信任对集团内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5.效益的产生——监控机制

共生效益的产生是共生机制建构的最终目标,因此,对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监控应该以共生效益为主要的外在目标。根据共生效益来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的监控机制,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效益目标。在宏观上,政府或行业要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办学体系的构建,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有效地适应劳动力市场上各类人才供求变动规律,实现社会人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8]。在微观上,通过职业教育集团这一办学组织形式,依靠核心成员学校较大的专业优势、较强的调整能力、辐射能力和品牌运作能力,以及核心成员企业对教育资源的流动重组和加速集团发展的支撑能力等,充分发挥各办学要素的办学潜力和组合效应,优化集团内部人、物、财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最终实现集团的整体利益,达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目的。

(2)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效益监控体系。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效益监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要发挥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集中精力做好政策性工作和法规建设,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最低标准,建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效益认证体系;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经费调控手段,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各类经费拨款可以与集团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直接挂钩;同时,政府还要放权,大胆把一些执行性、操作性、技术性职能和一部分监控职能,授权或委托给行业协会和评估中介组织,并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实行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全面质量管理。职业教育集团要重视教育质量的产出性评价,进一步完善集团内部办学效益监控体系,为达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宏观的质量和效益目标,要在标准建设、资源整合、系统服务和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建立起一个集团共同遵守的质量合格体系,实行集团内的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整个集团品牌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

四、归纳与总结: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的研究展望

职业教育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集团内主体间的共生,自然界生物间的运行规律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我国的职业教育集团化事业实践发展要超前于理论研究,而生态学是目前发展比较完善、在各个领域应用都非常广泛的一门学科,本文将生态学的理论引入到职业教育集团研究之中,并从理论上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共生机制的构成要素和整合模式,以期能够用新的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上的支撑。

[1]鞠美庭,盛连喜.产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26.

[2]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化、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2004(34).

[3]王寿兵,吴峰,刘晶茹.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6-24.

[4]王贵明.产业共生组织的运行机制与驱动因素[J].改革,2008(6).

[5]吕俊杰.产业集群的生态共生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

[6]黄尧.职教集团化办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6-108.

[7]匡瑛,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Z1):38-43.

[8]卢崇高.职教集团化办学机制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8(Z3):77-81.

On Constructing Internal Symbiosis Mechanism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from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LIU Hu,KUANG Ying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dult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China)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is very similar to ecosystem.The internal symbiosis mechanism of eco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The internal symbiosis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includes motive mechanism(needs to meet),coordinating mechanism(cooperation to carry out),supporting mechanism(objects to choose),safeguard mechanism(trust to build),and monitoring mechanism(bene

fits to produce).Those elements complement and support each other,being integrated to form symbiosis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and ensure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group run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ymbiosis mechanism;ecology

G 719.20

A

1671-4806(2010)04-0001-05

[编辑:林钢]

2010-03-29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专项(CJA08240);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79003099)

刘虎(1986-),男,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匡瑛(1978-),女,上海市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共生办学机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