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南部民居建筑装饰艺术

2010-08-19

山西建筑 2010年8期
关键词:柱础影壁斗拱

王 敏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艺术与科学发展的载体。而民居建筑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场所,更成为人类日常生活文化的载体。特别是民居建筑上的装饰,不仅具有载体的作用,更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中极有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南部的民居建筑装饰不仅其内容、形式丰富多彩,而且以最生动直接的方式记载着山西南部人民的生活变迁、精神追求,及他们对待自然、社会的价值观。

1 木结构装饰

山西南部的民居建筑,从门窗到地面上的立柱、柱上架设的梁枋,梁枋上铺设的檩、椽以及这些主要构件之间的小柱、柁、雀替、撑木等连接物都是由木料制造,它们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一幢房屋的框架。

1.1 门装饰

山西南部民居的门一般分为建筑群体的门和隔扇门两种。由于它们功能地位上的不同,在其装饰上也具有很大的差异。

1)建筑群体门装饰。群体门的装饰一般集中在门头与门脸,一般采用门四周的外墙上加贴门脸的装饰方式。它的形式是在大门两侧,紧贴着墙面立两根方形木柱,柱上安横枋、字牌,字牌上立斗拱,斗拱挑出檐枋,枋下两端设垂柱,枋上再安一层斗拱挑托上面的屋顶。下面的立柱与字牌和上面的垂柱与屋顶形成前后两个层次,丰富了门脸造型。门脸在装修方面也很精细,第一层次的装饰包括雕花的瓦屋脊和两端的恶兽吻,檐枋和垂柱两端的雀替布满卷草花纹,在垂柱两旁还伸出雕花板。第二层装饰在贴墙立柱有匾额,匾额四周有一圈用细木雕装饰的边框。字牌下两柱间有木雕组成的落花(见图1)。

2)隔扇门。这是指单幢建筑的门。隔扇门一般安装于两根柱子之间,视柱距一般为四隔扇门,每扇隔扇门的上下各部分都可装饰。隔扇门是直接通入室内的门,为了方便开启,不便设置过多繁重的装饰,因此仅在上面的格心以千变万化的条纹组合加以修饰,整个隔扇显得质朴而突出视觉中心。为了适应北方寒冷的季节,在中央隔扇门外,竖立着一副门的框架,这是用来达到冬季挂棉门帘防寒,夏季挂竹帘以驱蚊的效果。帘架常年竖立门外,所以它的上部异物多有装饰,也逐渐变为门的装饰构件之一(见图2)。

1.2 窗装饰

在民居建筑中,窗的数量大大超过了门,而位置可高可低,可左可右,也比较自由,其基本形式可以分为隔扇和单座窗。隔扇窗与隔扇门可以说完全一样,唯一区别就是窗不落地而是安在墙上。所以它只有隔扇门的上半段,即格心和绦环板部分。窗下墙称为槛墙,隔扇窗也被称为槛窗。槛窗的外面也竖有框架,紧贴于经常开启的两扇窗户外面,框架也用木条分格,上面糊贴薄纱或者薄纸,在不影响透光的情况下可以阻挡风沙和虫害(见图3)。

1.3 其他构件装饰

近代以前,山西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当地文化教育的发展。因此当地的教育拥有相当高的水平,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当他们衣锦还乡,在这里修祠堂建宅第时,总希望要表现出他们的人生追求和志趣,因此他们在梁枋、檩、椽小柱、柁、雀替、撑木等能够雕梁装饰的地方,都插入了丰富多彩的木装饰。这里既有官式建筑中常见的龙、狮子、麒麟、蝙蝠等动物形象和牡丹、芙蓉、各式卷草等植物形象以及万字、寿字等纹样;同时还有官式建筑中很少见的果品、花瓶、笔筒等民俗、民间用品。动、植物的形式也非常随意自由化,显得非常生动。聪明的晋南人将中华民族崇尚的龙的形象变异为龙头加回纹龙身,或龙头连着卷草纹作为龙身。又因为其自由的形体,因此可以用在横枋、垫木、雀替等不同构件上作装饰。这些各式各样的装饰物组成在一起表达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

2 砖石结构装饰

2.1 门枕石

门枕石位置在建筑大门左右两扇门板的门轴下方,它的功能是承托门扇并使门扇得以转动。门枕石最常见的装饰就是石狮子与圆形的石鼓。狮子是兽中之王,很早就被当作用于守护大门的神兽。圆形的石鼓与柱础上的圆鼓不同,不是平放而是直立于门枕石上,所以又称“抱鼓石”或“门鼓石”。石鼓大小可厚可薄,完全看主人的财力与势力而定(见图4)。

2.2 石柱础

石柱础的功能是为了避免木柱子直接接触地面,可以保护木柱子免受地面湿气的侵蚀,另外有了它,木柱子的承受荷载能够比较均匀的传递到地面。这里柱础形式多种多样,有简单圆鼓形,有圆鼓加覆盆式的,有圆鼓加几腿座的。柱础的装饰上也有不同样式,有在覆盆上用覆莲瓣的,有用狮子头连着莲瓣的,有将几腿雕成狮子头的。工匠们用这些不同形式的柱础造型,用柱础上不同程度和式样的雕饰将柱础分成不同等级,分别用在正房、门廊、厢房、倒座等房屋的柱子下面。封建礼教的等级制在小小的柱础上也表现得很明显。

2.3 砖石影壁

影壁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墙体,它不是房屋的墙,而是一道独立的短墙,它的位置在建筑正对着进出的大门,讲究一点的建筑,在大门之外的正对面也有一道影壁。外面的影壁是为了提醒行人这里有建筑的门请避开走,而门内的影壁是为了挡住外来人的视线,对建筑内部起隐蔽作用。这“影壁”的名称也是由这一“隐”一“避”而得来。山西南部民居建筑的影壁多为砖雕。一般影壁以斗拱支撑着壁顶,壁身四角有花卉,连壁座上也雕有水浪、云纹等图样,丰富了街巷的立面。

3 结语

山西南部的民居建筑装饰充分地体现了当地居民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价值观。不仅用当地民间独有的雕刻、绘画、剪纸等装饰手段来装点建筑,还融入其他地区的装饰艺术形象,将其与当地装饰手法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多元化装饰文化艺术。

[1]楼庆西.乡土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乔润令.山西民俗与山西人[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

[3]黄 艳.浅谈当代建筑装饰活动在中国的历史沿革[J].山西建筑,2008,34(10):246-247.

[4]楼庆西,李秋香.西文兴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柱础影壁斗拱
唐代宫廷建筑柱础石探析
说不完的斗拱
别扭的影壁
民居趣读
老北京建筑里的影壁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影壁
门口有道墙
绍兴地区传统柱础样式演变及保护研究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斗拱——以沈阳故宫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