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雪冰冻灾害对泸县龙眼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10-08-18范娜娜汪志辉杨存义张伦德刘远鹏

中国果业信息 2010年7期
关键词:泸县雨雪龙眼

□ 范娜娜 汪志辉 杨存义 张伦德 刘远鹏

2008年1—2月,四川省泸县出现了50年一遇的持续雨雪冰冻灾害,全县龙眼遭受严重冻害,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这次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多种灾害并发、造成的损失严重等特点[1]。国家科技部于2008年6月下达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雨雪冰冻灾区龙眼生产恢复关键技术与示范”。一年多来,课题组深入产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总结出了这次泸县龙眼冻害发生特点,提出了今后防冻避冻的措施。

一、泸县龙眼生产现状

川南的泸州市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已有1 500多年栽培历史,是我国内陆龙眼栽培最北缘适宜区[2]。泸县位于四川南部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属于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8.2℃,最冷月均温7.8℃,≥10℃年有效积温5 735.7℃,极端低温-1.0℃,无霜期365天,年降雨量1 142.3 mm,年日照时数1 434.2小时。泸县尽管年均温 (18.2℃)和年积温(5 735.7℃)不是很高,但由于无霜期长,冬季低温不低于-1.0℃[3],龙眼生长和结果正常,特别是成熟期较南方产区迟、品质优,形成了颇具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近年来,泸县龙眼生产发展很快,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7年泸州种植龙眼 0.49万hm2、产量达1.5万t,产值1.2亿元。

二、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情况

据泸县气象局记载资料,2008年1月9日至2月1日,泸县低于5℃的低温期持续23天;其中,1月25日至2月1日,低于3℃的低温期长达8天,并伴有3天降雨和1天霜冻害;1月29日出现极端低温-0.5℃。2008年1月均温为5.6℃,较常年1月均温低2.0℃。

三、龙眼冻害调查

课题组在重点抽样调查了科技园区、名优水果研究所和新路村场龙眼园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县冻害普查。全县25万株成年龙眼树仅0.1%未表现冻害症状,99.9%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冻害。其中,Ⅰ级冻害(仅秋梢叶片卷曲,叶缘变褐枯萎)占65.2%,Ⅱ级冻害(1年生枝大部分枯死,1年生枝叶片全部变褐枯萎)占14.0%;Ⅲ级冻害(2年生枝大部分和3年生枝部分冻枯,叶片变褐萎缩)占10.9%;Ⅳ级冻害(二、三年生枝全部冻枯,部分骨干枝冻死)占9.0%;Ⅴ级冻害(骨干枝全部干枯,主干上部受冻)占0.7%。课题组采取冻后恢复挽救措施,2008年全县龙眼产量比2007年减产90.0%,2009年种植龙眼面积0.53万hm2、产量达1.75万t,已经恢复常年产量,且比2007年增产15%,产值1.75亿元。

四、冻害特点

一是江河流域台地冻害轻。沱江、长江流域沿岸台地龙眼冻害表现轻微,如海潮镇小白村沱江岸边台地龙眼园91.8%的植株为Ⅰ、Ⅱ级冻害,Ⅲ级冻害仅占8.2%,无Ⅳ级以上冻害。长江流域滩地7年生龙眼园(王明红家的果园),植株受冻率仅有33.3%,而且均为Ⅰ、Ⅱ级冻害。由于河风的调节,龙眼园气温较稳定,龙眼树受到的冻害较轻,这与郑少泉等[4]的调查结果分析一致。

二是不同地势果园冻害程度有差异。海潮镇红合村龙眼园为丘陵地形,在两丘之间的垭口梁子果园,随机调查42株龙眼树,Ⅲ级以上冻害植株占88.1%,Ⅱ级冻害占11.9%,无Ⅰ级冻害。在同园垭口北坡(迎风坡)冻害也重,Ⅲ级以上冻害植株占68.1%,Ⅱ级冻害占31.9%,无Ⅰ级冻害。在同园垭口南坡(背风面),植株冻害轻微,无Ⅲ级以上冻害,Ⅰ级冻害植株占63.3%,Ⅱ级冻害仅占36.7%。

三是品种(系)间冻害差异显著。据调查,不同龙眼品种、品系之间的冻害表现差异较大(见表1),同园早熟品种(系)比较抗寒,晚熟品种(系)冻害较重。早熟品种中,早优1号龙眼有19.3%的植株未受冻害,早优1号和早优2号龙眼发生Ⅰ级冻害的植株比例大,发生Ⅲ级以上冻害的植株比例少;蜀冠、泸丰为中熟龙眼品种,发生Ⅴ级冻害的植株分别为9.2%和8.1%;晚熟品种Ⅲ级冻害比例大,晚优1号、2号和3号龙眼发生Ⅲ级冻害的植株分别占15.4%、20.0%和20.0%,晚优1号、2号发生Ⅳ级冻害的植株比例为7.7%和5.0%。

四是幼树冻害重。课题组人员对潮河镇后湾村几个龙眼园1~7年生植株受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龙眼幼树冻害率达100%,且冻害较重,树龄越小冻害越重,1年生龙眼冻害均达Ⅴ级(见表2)。

五、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适地适栽原则。今后泸县发展龙眼应坚持全县统一规划,长江、沱江流域沿岸乡镇是发展龙眼的最适宜区,建议规划建设优质龙眼产业带。丘陵地区发展龙眼,应规划在南坡、东南坡和西南坡建园,坡度应<20°,垭口和西北坡、北坡不宜栽植龙眼。

二是合理搭配品种。泸县是我国龙眼栽培北缘地带,晚熟、优质是泸县龙眼的最大特色。虽然这次冻害中晚熟品种表现出较重冻害,但为保持泸县龙眼特色,提高产业效益,建议还是以发展龙眼中晚熟品种为主,适当搭配早熟品种,以提早应市。为防止和减轻冻害,建议主要从改进栽培技术着手,加强树体管理(修剪、疏花疏果等)和土肥水管理等,主攻目标是促进秋梢抽发“早、齐、壮”,严格控制晚秋梢,使秋梢适时成熟,既可减轻冻害,又能使花芽分化良好,为丰产、优质奠定基础。

表1 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中泸县不同龙眼品种(系)受冻情况

表2 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中泸县龙眼幼树受冻情况

三是加强幼树管护。龙眼幼苗和已定植的幼树最不耐寒,当出现0℃低温时就会遭受冻害。为预防龙眼幼苗或幼树受冻,建议龙眼育苗采取容器育苗,塑料大棚保护;如果是露地育苗,在冬季采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冻。定植幼树在寒潮来临前可用塑料薄膜袋罩盖树冠,或用三角竹架覆盖稻草,可有效地防止冻害。

[1]王 凌,高 歌,张 强,等.2008年1月我国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Ⅰ.气候特征与影响评估[J].气象,2008,34(4):95-100

[2]杨冬渝.气候因子对龙眼产量的影响[J].福建果树,1993(1):57-59

[3]陈淑全主编.四川气候[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郑少泉,张泽煌,许家辉,等.福建宁德地区1999年龙眼冻害调查及今后发展的思考[J].中国南方果树,2000,29(6):24-26

猜你喜欢

泸县雨雪龙眼
悲伤的事就不说了
道岔外锁闭装置防雨雪冰冻技术研究
买龙眼
新闺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unctional fabrics and fashion trends
5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6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