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歇后语和文学历史

2010-08-15东尼亚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武大郎包公歇后语

东尼亚

(和田师专语言系 新疆和田 848000)

谈歇后语和文学历史

东尼亚

(和田师专语言系 新疆和田 848000)

歇后语文学所反映的却是一种社会共识,也即个人的创造经社会认可形成共识才能在歇后语文学中立足,才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是歇后语文学所体现的共识,是老百姓的共识,是老百姓的独特发现和认识,歇后语文学是用自己的精神进行选择改造和创新工作的。歇后语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还在于它集创作和评价于一体,集中地体现了老百姓对社会、生活、文学、历史的理解和评价,而“评价是只有在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实现的特殊反映,同时也表现了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状况。

歇后语;文学历史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十分广泛的传统语言文化现象之一,是一种特殊语言形式,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语言创造力,显示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其特点是往往采用比喻、会意、谐音、用典的修辞手法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通常只要说出前半部,“歇”去后半部,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之为歇后语。

一、歇后语是文学历史的义务广告人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剧小说等为歇后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歇后语则自觉地充当了文学历史的义务广告人。《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隋唐演义》等小说《窦娥冤》《西厢记》《白蛇传》等戏曲,杨家将、包公等故事,无不为歇后语所传扬。例如: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水浒》)

(2)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突如其来/措手不及(《隋唐演义》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风神演义》)

(4)许仙碰见白娘子——天配良缘(《白蛇传》)

(5)张生回头望莺莺——恋恋不舍(《西厢记》)

(6)长坂坡前的赵云——孤军奋战

(7)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8)司马鼓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9)许褚赤膊上阵——有勇无谋

(10)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生不如死/出乎意料/出人意外

(11)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12)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13)鲁肃服孔明——五体投地

(14)东吴招亲——上当一回

(15)董卓进京——弄假成真

(16)赵子龙上阵——百战百胜/单枪匹马

(17)徐庶在曹营——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三国演义》的广告太多,我们只能截取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小说中的大小人物、众多事件及其各自的特点也是一目了然了。

对于重点人物、重点形象,歇后语为之作广告更是周到细致,引导人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认识对象、把握对象。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歇后语为他作的广告常见的就有很多例子,全面再现了孙悟空的艺术形象。例如:

1.孙悟空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如:

(1)孙大圣的武艺——变化多端/神通广大

(2)孙悟空七十二变——花样多

(3)孙悟空拔猴毛——说变就变

(4)花果山的美猴王——个小本领强

(5)孙悟空打筋斗——十万八千里

(6)孙猴子半天云里打眼罩——站得高,看得远

(7)孙悟空的毫毛——神通广大

(8)孙悟空的金箍棒——随心所欲/能大能小

(9)孙悟空进了八卦炉——越炼越结实

(10)孙悟空跳出老君炉——捂不住了

2.孙悟空追求自由无所顾忌,如:

(1)孙猴子做官——毛遂自荐

(2)孙悟空赴蟠桃会——不请自到

(3)孙悟空当齐天大圣——自封为王/自个儿称王

3.孙悟空勇于反抗惊天动地,如:

(1)孙猴子跳出水帘洞——好戏在后头

(2)孙大圣闹天宫——慌神

(3)孙悟空到南天门——慌了神

(4)孙猴子闹天宫——得动大功夫

(6)孙猴子闹地府——勾他的生死薄

(7)孙猴子上玉皇殿——闹得天翻地覆

4.孙悟空降妖拿怪决不手软,如:

(1)孙猴儿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心腹之患

(2)孙猴子斗魔王——打你个牛腿朝天/打你个牛角朝天

(3)孙悟空借芭蕉扇——一物降一物

(4)孙悟空制服铁扇公主——钻心战术

(5)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降妖拿怪

(6)孙悟空捉妖——变化多端

5.孙悟空忠心耿耿顽强不屈,如:

(1)孙悟空保唐僧——忠心耿耿

(2)孙悟空过火焰山——天大的困难也不怕

(3)孙悟空西天取经——大显神威

(4)西天路上的孙行者——劳苦功高孙悟空本领高超亦有不足

6.孙悟空本领高超亦有不足,如:

(1)孙悟空住在水帘洞——称王称霸

(2)孙猴子封了弼马温——自个不知道是多大的一个官/沾沾自喜

(3)悟空翻跟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4)孙悟空遇到如来佛——无法可施/有法难使

读了这些歇后语,相信你即使没有读过《西游记》,对孙悟空的故事和他的性格也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你读过《西游记》,恐怕不能不佩服这些歇后语广告的细致全面。。

歇后语广告还善于抓重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突出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既有说服力,又能给听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为《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所作的广告:例如

(1)张飞断案——粗中有细

(2)张飞审西瓜——粗中有细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3)张飞智取瓦口隘——粗中有细

(4)张飞放严颇——粗中有细

这一组广告就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事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凸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性格特征。

二、毫无顾忌的评点评论

歇后语广告又是当然的评点评论,而这个评论又有它的特点,它不是谁雇佣的,没有金钱的诱惑;它是无名氏的集体创作,不怕有人打棍子、戴帽子,因此其评论毫无顾忌,直率中肯,不绝对化,不一面倒。

如果说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隐含在人物的具体行为中,那么歇后语评论则是从人物的具体行为中,发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之明朗化,并给予直截了当的批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毫不含糊。如对《西游记》中的唐僧的评论,歇后语一方面将他作为佛教徒的虔诚性和坚定性予以显露,给予赞扬。例如:

(1)唐三奘读佛经——出口成章

(2)唐僧和尚念佛经——一本正(真)经

(3)孙悟空遇到如来佛——一心取经

(4)唐僧取经——千辛万苦

(5)唐僧的心肠——慈悲为怀

另一方面又将其作为儒士的无能迁腐、软弱糊涂的特点予以暴露,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例如:

(1)唐三类过火焰山——没咒念了

(2)孙悟空遇到如来佛——凶多吉少

(3)唐僧碰上白骨精——敌友不分

(4)唐僧的眼睛——不识好坏人

(5)唐僧念紧箍咒——就此一招

取得真经是唐僧,撞下乱子是孙悟空——功劳归自己,错误推旁人

属唐僧的——慈悲为怀/不知好歹/好歹不分/是非不清

可以说歇后语对唐僧的评价是将《西游记》本身的蕴含发掘、显露,也就是说这个批评和原作的精神是一致的。

三、歇后语文学的社会作用

无论是取材于历史故事还是取材于小说戏剧的歇后语文学,都具有巨大的社会作用。

(一)歇后语文学具有奖善惩恶进行道德教育的功能。歇后语将历史和文学咬合在一起,通过各种表现,使人们获得对历史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对自身的认识。歇后语文学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在于奖善惩恶,他通过自身特殊的存在形式使人们铭记历史上的英雄们所建立的功业,使道德的、善良的、美好的东西得到肯定和赞扬,并且通过这种特殊形式使人们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记住各种高尚的典型人物,以这些崇高典范作为思想道德的补救使自己解脱社会中的罪恶影响。

歇后语文学所树立的崇高典范有为民做主秉公执法的清官包公。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仁宗时任监察御使,后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曾知开封府。他执法严明、不畏权势、廉洁、多智,其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并多为戏曲小说所取材。以包公为创作素材的歇后语一方面表现其秉公执法的具体事迹,一方面对其事迹进行道德的评价定性。例如:

1.赞扬包公铁面无私,认理不认亲。

(1)包公铡包勉——大义灭亲/正人先正己

(2)包公铡包勉——公事公办(包勉,包公的亲侄子,因犯法为包公所铡。)

(3)包公杀亲侄——先治其内,后治其外

(4)包老爷的衙门——认理不认亲/铁面无私/好进难出

(5)包龙图断案——铁面无私/认理不认亲

(6)包公审案子——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7)开封府的包青天——铁面无私

2.肯定其为民做主,刚正不阿,执法严明。如:

(1)包公放旅——为穷人着想

(2)包公升堂——尽管直说(升堂,旧时称官吏审案办事)/一呼百应l前呼后

3.有话直说。

(3)包公的衙门——好进难出(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4)包公的尚方宝剑——先斩后奏

(5)包公的侧刀——不认人(包公执法的铡刀有三口:龙头铡,铡龙子龙孙;虎头铡,铡皇亲国戚;狗头铡,铡平民百姓。)

包公斩驸马——刚正不阿(“附马都尉”本为汉代官职,后因皇帝女婿常任此职,所以“驸马”便成了皇帝女婿的专称。“包公斩驸马”是指包公斩当朝驸马陈世美一事。陈世美当官后,招了驸马,却不认前妻,任包公百般规劝,毫无悔过之意。最后为包公正法。)

(6)包公斩附马——为民作主

(7)包文正铡陈世美——公事公办

(8)包公斩驸马——大快人心

(9)包老爷怒铡陈世美——一刀两断包公侧皇亲——法不容人

(10)包公开铡——除幕安良

4.赞扬其明察秋毫。

(1)包老爷断案——明察秋毫

(2)包大人的告示——开诚布公

(3)包青天的横匾——明镜高悬

歇后语文学导引人们认识高尚的事物、丑恶的事物,还帮助人们认识自身的弱点。在歇后语文学的镜头中出现最多的形象要算是猪八戒了,这并非偶然。《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本身就是一个和普通百姓非常贴近的角色,他既具有普通老百姓的不怕脏累、憨直可爱的一面,又几乎集中了小私有者的所有弱点。取经途中的重活脏活都由他来承担,遇到了妖怪,他也能抄起耙子打斗一番;然而他虽然走完了取经的路,成了“正果”,可他又是取经师徒中最不坚定的一个。他虽然粗鲁直率,可却又常常耍小聪明;他虽然不怕重活脏活,可在巡逻时,又常偷着睡觉,而且一遇到险恶的关口,就想开小差,就想散伙,就想回高老庄找浑家。好吃、爱财、喜欢女色是他的特点。可以说猪八戒是唐僧师徒中,最具有人间烟火味的艺术形象,而且又是一个最富有戏剧色彩的艺术形象,他的一举一动,都常常令人捧腹。这样一个艺术典型自然为老百姓所喜爱,因此也就成了歇后语文学的绝好素材。一般歇后语词典所收录的常见的歇后语中以猪八戒为表现对象的达130余条,从各个方面表现猪八戒的特征。例如:

1.猪八戒的粗鲁不雅。

(1)猪八戒听天书——一窍不通

(2)猪八戒看唱本——假斯文/冒充斯文

(3)猪八戒读诗文——冒充圣人

(4)猪八戒吃人参果——囿圈吞/不知贵残l不知滋味/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2.猪八戒的自私短视没有常性。

(1)猪八戒吃西瓜——心里不想着大家

(2)猪八戒吃人参果——独吞

(3)猪八戒甩耙子——不干了

(4)猪八戒初进高老庄——假充好汉子

(5)猪八戒生孩子——难死猴哥了

(6)属猪八戒的——好吃懒做

(7)猪八戒散伙——不干了

3.猪八戒的凡人俗气。

(1)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2)猪八戒进了女儿国——看花了眼/花了眼/神魂颠倒

(3)女儿国招女婿——八戒自告奋勇

(4)猪八戒讨老婆——高兴一时是一时/快活一时算一时

(5)猪八戒调戏白骨精——自上圈套

(6)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4.猪八戒的惯用招式。

(1)猪八戒耍钉耙——有两下子

(2)猪八戒耍把戏——就是一耙子

(4)猪八戒败了阵——倒打一耙

(5)猪八戒过火焰山——倒打一耙

5.猪八戒的好说大话。

(1)猪八戒开讲——大嘴说大话

(2)猪八戒不成仙——吃了嘴的亏

猪八戒不成仙——全坏在嘴上

6.猪八戒的贪吃贪喝。

猪八戒的嘴——就知道吃/贪吃贪喝/大吃大喝

这些歇后语,表现的是猪八戒的特点,反映的却是凡人的弱点,从而达到了通过这一艺术形象,认识自身和关照周围人弱点的目的。

(二)开心取乐以为精神补偿也是歇后语文学的重要功能。歇后语文学往往以弱者、丑者、有缺陷者为玩笑的材料。例如以武大郎为创作素材的歇后语大部分就是开心取乐的。武大郎其实不过是《水浒传》中的一个小角色,他的故事用下列歇后语足以概括:

(1)武大郎卖烧饼——早出晚归

(2)武大郎招亲——凶多吉少

(3)武大郎娶妻——凶多吉少

(4)武大郎捉奸——力不从心/力不能及/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被害了性命

(5)武大郎服毒——吃也死不吃也死

(6)武大郎肚子疼——死到临头/死在眼前

然而涉及武大郎的常用歇后语却有40多条,堪称《水浒传》人物之最。那么歇后语中哪来的那么多故事呢?原来除了几条有依据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虚构的,以极尽嘲弄之能事。这与原作的精神是相悖的,在小说中武大郎只是一个弱者,一个受害者,是被同情的对象,而在下面这些歇后语中,武大郎虽然仍是一个弱者,却成了被耍笑的对象。例如:

1.以武大郎的个头矮为笑料。

(1)武大郎的身子——不够尺寸

(2)武大郎放风筝——出手不高/起手不高

(3)武大郎看飞机——眼界不高

(4)武大郎抢石柱——毫不动摇

(5)武大郎攀杠子——上下够不着/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自不量力/不自量

(6)武大郎爬墙头——不上不下/上不上,下不下

(7)武大郎骑骆驼——能上不能下

(8)武大郎上吊——上下够不着

(9)武大郎上楼梯——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10)武大郎坐月子——难(男)产

(11)武大郎做知县——出身不高武大郎跳舞——抱粗腿

2.嘲笑武大郎的窝囊软弱。如:

(1)武大郎坐天下——无人敢保

(2)武大郎打虎——没长下那拳头

(3)武大郎卖棉花——人熊货也囊

(4)武大郎卖刺稍——人熊货扎手/人尿货扎手

(5)武大郎耍棍子——人熊家伙笨

(6)武大郎跳井——熊到底

(7)武大郎卖乌龟——什么人配什么货

(8)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

(9)武大郎玩夜猫子——什么人玩什么鸟/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10)武大郎卖鸽子——隔路鸟(比喻性格或行为与人两样)

如果说武大郎是软弱窝囊的符号,那么猪八戒就是丑陋的符号,歇后语对其极力夸张嘲笑:如:

(1)猪八戒照尿水——瞧瞧你那长相

(2)猪八戒照相——自我欣赏/自找难看/怪模怪样/怪样子猪八戒戴花——自觉美/自我欣赏/不知自丑

(3)猪八戒戴空荷包——要人没人;要钱没钱

(4)猪八戒戴面纱——难遮丑

(5)猪八戒戴罐子——不算丑脸

(6)猪八戒十八变——没有一副好嘴脸猪八戒扮姑娘——好歹不像

(7)猪八戒扮新娘——越扮越丑/其貌不扬/好歹不像

(8)猪八戒背稻草——要人没人,要货没货/要才(财)无才(财)

(9)猪八戒逛公园——不够格

(10)猪八戒投胎——走错了门/找错了门l图热闹猪八戒下凡——恶相/恶模样

(11)猪八戒下凡——没个人模样

(12)猪八戒掀门帘——出头露面

(13)猪八戒笑孙猴——不知自丑

(14)猪八戒端盘子——上下不够人

(15)猪八戒穿皮袄——死皮赖脸

(16)猪八戒嫁妹子——看我就行

(17)猪八戒卖凉粉——人丑名堂多

(18)猪八戒搽粉——自以为美/遮不了丑

(19)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配不上/不配以

其贪吃为原形,然后极力丑化:

猪八戒掉到浴水桶里——大吃大喝

猪八戒喝恶水(治水)——各有各的口味猪八戒跌进酒瓮里——饱餐一顿

猪八戒扫残席——狼吞虎咽

猪八戒扫残席——一扫光

以其猪性为素材,肆意污辱:

猪八戒吃爪尖儿——骨肉还家

猪八戒吃猪肉——忘了自己姓啥猪八戒吃大肉——忘本

猪八戒吃酒箱——酒足饭饱猪八戒啃肘子——自残骨肉

猪八戒啃猪蹄——忘了自个姓名/自残骨肉猪八戒卖猪肝——难得的心肠

猪八戒进汤锅——活要命

猪八戒进屠宰场——自己贡献自己

人们生活在等于奴隶甚至下于奴隶的时代,有更弱者更卑下者供自己开心取乐,是一种精神上的莫大安慰。歇后语文学既蕴含有崇高的目的又蕴含有卑下的动机,这所谓的卑下动机就是拿弱者、丑者、有缺陷者开心取乐。

不过歇后语的创作还是有原则的。人们决不用武大郎受污辱以至于被毒死的事实来逗乐;人们用来开心的是武大郎形象的变体,歇后语中重新塑造的武大郎形象,表明其特征的事体是虚构的。同样人们也是通过重构猪八戒的形象,甚至把猪八戒还原成了猪,以达到嘲笑取乐之目的,因为天篷元帅下凡的猪八戒,是跟着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他的一举一动虽然可笑,但他毕竟取经路上走到了底,还有一丝神圣气,因此不好任意作践,而当他被变形或还原成了猪,那么便可以毫无顾忌地耍笑嘲弄了。

从广义的角度看,歇后语文学可以涵盖所有的歇后语。然而歇后语文学又不同于一般的文人创作,文人创作具有独创性,作品中所蕴含的是创作者个人的独特发现和见解;而歇后语文学所反映的却是一种社会共识,也即个人的创造经社会认可形成共识才能在歇后语文学中立足,才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是歇后语文学所体现的共识,是老百姓的共识,是老百姓的独特发现和认识,歇后语文学是用自己的精神进行选择改造和创新工作的。歇后语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还在于它集创作和评价于一体,集中地体现了老百姓对社会、生活、文学、历史的理解和评价,而“评价是只有在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实现的特殊反映,同时也表现了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状况。”“主体的兴趣深刻地影响着评价的结果。”无论是歇后语文学中的取舍、改造、创新,还是歇后语对生活的评价,都反映了主体的需要和兴趣,体现了主体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歇后语自身的特殊形式,得以定型传衍,从而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戴其晓.古今中外歇后语大全[M].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伍全.歇后语[M].湖北辞书出版社,2007.

[3]徐宏.常用歇后语[M].中国山峡出版社,2003.

[4]席自平.常用歇后语1800条[M].金盾出版社,2004.

[5]温端政.歇后语[M].商务印书馆,2000.

[6]欧阳若修.歇后语小词典[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东尼亚(1979-),女,维吾尔族,新疆麦盖提人,和田师专语言系助教,从事汉维双语教学与研究。

2009-12-18

猜你喜欢

武大郎包公歇后语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公吃鱼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包公”坐堂
歇后语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歇后语大声读
包公与魔镜
武大郎是如何变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