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际语言测试浅析

2010-08-15霍晓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外语考查交际

霍晓静

(1.宿迁学院五系 江苏宿迁 223800;2.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

交际语言测试浅析

霍晓静1,2

(1.宿迁学院五系 江苏宿迁 223800;2.徐州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0)

交际语言测试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测试方法。文章论述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优缺点及其展望,同时提出我们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外语交际测试。

交际测试;理论模式;优缺点;展望

语言测试从20世纪60年代起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国家悄然兴起。然而,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语言测试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外语教师对语言测试不甚了解。但是作为语言学四大要素(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之一的语言测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学,如果对其各方面不了解,就很难真正搞好外语教学。鉴于此,本文拟对目前主流测试方法——交际语言测试法加以介绍,并针对目前关于交际语言测试的争论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1.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内容与实质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基础是功能语言学与言语行为理论,它把“语言作为一套行为来检测”。(王振亚,1994)与第一代教学与测试体系测试“知识”、第二代体系测试“技能”不同的是,第三代体系(交际语言测试)测试的是“能力(交际能力)或者说交际行为”(李筱菊,1996)。交际行为是交际能力的具体体现,交际语言测试理论体现了语言学习观与语言能力观的重大改变,揭示出语言学习的真正内涵,是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进步。一般认为,交际能力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能力(语法规则知识),社会语言能力(使用规则的知识),话语能力(保持话语衔接与连贯的能力)和策略能力(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策略知识)。李筱菊(1996)则概括为三个能力:语言能力、语篇能力、语用能力。交际能力包含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互动关系,即在语言运用中,它们结合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因而在测试中,就应该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整体加以测试——即综合测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语言测试的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交际语言测试属语言运用参照式测试,同时又是准则参照式测试。前者测量考生的语言运用情况,而语言运用繁纷复杂,千奇百态;后者强调测试语言运用应尽量与准则语言运用一致。在方法与效度上,它属于直接测试。究竟什么是交际测试呢?Rea(1985:2)指出,“我认为给交际测试下定义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 A. Davies(1990)提出的“连续体”(continuum cate-gories)可以揭示交际测试的本质。交际测试既不是纯粹的分离式,也不是纯粹的综合式;既不是纯粹的直接测试,也不是纯粹的间接测试;既考查语言形式,又考查语言功能;既重视信度,又重视效度……它处于两个极端之间,而且更倾向于右端(参见下图)。

分析式(Analytical)——整体式(Integrative)

分离式(Discrete point)——综合式(Holistic)

常模参照式(Norm-referenced)——标准参照式(Criterion-referenced)

接受(Reception)——生成(Production)

形式(Form)——功能(Function)

用法(Usage)——运用(Use)

语言分析(Language analysis)——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

能力知识测试(Competence knowledge testing)——行为测试(Perform testing)

间接的(Indirect)——直接的(Direct)

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交际测试示意图

交际测试已超越了完全排斥其他流派的幼稚阶段。它以最新的语言学、测量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吸收了其它流派的积极因素,已发展成为宽泛的交际测试模式。近年来,西方国家许多大型外语测试组织都在大力推广交际语言测试,如,TEEP(Test in English for Educated Purpose),UCLES(University of Cambridge Local Examinations Syndicate),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Oral Interview)等。我国的交际语言测试也正在进行口试试点。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适应性测试(Computer70 Adaptive Test)的兴起,电子评分系统的完善,交际测试会更广泛地应用于大规模测试中。

2.交际语言测试的优缺点

2.1 交际语言测试的优点。

(1)技能考核,符合语言应用实际。交际语言测试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以语言的应用为明确目的。它结合语言的场景,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力求记录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工作、学习和生存的能力。交际语言测试还以语言的“得体性”为考核标准,根据具体的交际目的、所处场景和上下文联系、交际价值等判断语言是否运用得体。这比传统测试法只注重语言知识、以准确性来评判语言的掌握程度更进了一步。

(2)综合考核,“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交际语言测试将语言成分综合起来考查,对交际时语言使用的总体有效性下结论,而不是将语言分解为毫无联系的独立单元。交际测试认为在语言使用中语言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交际测试还将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有机结合,根据具体交际任务和场景加以考核,保持了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本来面目。综合测试不仅符合语言的社会需要,而且顺应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具有传统测试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直接测试,更好地考查语言运用。交际语言测试采取直接测试的方法,在这类考试中,考生被

要求直接运用被试的技能或能力。直接测试侧重考试的真实性,考试内容与现实语境紧密结合,考查的是学生的产出性技能,比间接测试考查识别性技能的要求更高一个层次。直接测试通常具有高效度,能更切实地反映出考生的实际语言能力,亦即在此项考试中得分较高的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强。此为交际测试最突出的优点。

(4)对语言教学具有良好的反拨作用。反拨作用(backwash effect)是指测试对教学所起的影响。

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语言学习有很大的反拨作用,直接影响着教(教师或学校)与学(学生)的两方面。交际语言测试考核的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这就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平时的语言学习中注意产出性语言能力(如写作、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目的、有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中去,而这也正与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相一致。当学生发现通过学习自己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了,就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 交际语言测试的缺点。

(1)情景的真实性问题。交际语言测试考查的是语言运用能力,所以必须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交际场景。但是由于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变化较大,难以确定哪种语言任务可以作为真实性的标准。因此要完全模拟出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际任务、在测试中对考生提出像在实际的语言运用行为中同样的要求是很难的。即使场景与现实生活已经非常接近,但一旦将其拿来用到测试中去,就必然失去了原有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特征,从而降低了测试的真实性。

(2)直接测试的局限性。交际语言测试属于直接测试,因此具有高效度,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但同时直接测试又成为交际测试的一个问题所在。直接测试强调对目标能力的表征行为直接抽样,因此必须进行以受试者为调查对象的需求分析。而需求分析费时费力,变量太多,往往受到人力、物力、时间等条件的制约,有时难以很好地进行。另外,建立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的直接测试往往针对性较强、测试内容具体,相应地这种考试的受试面也就较小,难以应用于大规模测试。

(3)考试的实施与评分造成的信度问题。交际语言测试测量的是在真实的语言情景或语境下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但怎样提供情景、语境常常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大规模考试中。交际语言测试的评分采用标准参照法,因而难以制定精确的评分标准,无法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再者,交际测试往往采用主观题型,主观题的评分一直是测试中的一个大问题,难以排除评分中的不一致现象:评分人员自身前后不一致、评分人员之间不一致、各评分点之间不一致等等,由此又导致了信度较低的问题。

3.交际语言测试的展望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交际语言测试法是迄今为止较为科学完善的外语测试方法。它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正得以逐步解决。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交际式测试的推广提供了条件。悄然兴起的机助测试不仅节省测试项目,缩短测试时间,降低测量误差,而且使交际测试的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另外,电子评分系统的不断完善使交际测试中的主观题评分的信度大大提高。如美国的ETS采用计算机语言技术开发的电子作文打分系统,与人工阅卷相比,准确率已达87%-94%。可以预见,交际测试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性的外语测试的主流。我国的语言学家和广大外语教师应当投身于外语测试法的改革当中,从我国外语测试的实际出发,借鉴和发展交际测试理论,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外语交际测试模式作出贡献。

[1]Alderson,J.C. & A.Hughes (eds.) 1981. Issues in Language Testing. 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

[2]Alderson,J.C. 1983. Response to Harrison:who needjam?In Hughes &Porter (eds.) Current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sting. London:Academic Press.

[3]Alderson,J.C.,C.Clapham & D.Wall 1996.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Bachman,L.F. & A.S. Palmer 1982a. The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some components of communicative proficiency. TESOL Quarterly 4 (16):44965.

[5]Bachman,L.F.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OUP.

[6]Carroll,B. 1980. Testing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An Interim Study.Oxford:Pergmon.

[7]Heaton,G. B. 1988.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Second edition. Lon don:Longman.

[8]Hughes,A. 1989.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Lee,Y.P.,A.C.Y. Fok et al. (eds.),1985. New Direc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Oxford:Pergamon.

[10]Oller,J. W. Jr. 1979. Language Tests at School: A Pragmatic Approach.London:Longman.

[11]Weir,C. J. 1990.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New York:Prentice-Hall.

[12]Wesche,M. B. 1983. Communicative tes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67.41-55.

[13]李清华.外语测试:历史、现状与展望[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3).

[14]刘正光.测试——交际语言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6).

[15]徐强.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命题实践[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Simple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CL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testing method.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CLT and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form our own CL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 theoretical model; merits and demerits; outlook

霍晓静(1977-),女,江苏灌云人,宿迁学院五系讲师,徐州师范大学 2007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二语习得,中英文对比语言学。

2010-02-13

猜你喜欢

外语考查交际
情景交际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交际羊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